曹建平 劉鋒
橈骨遠端骨折是臨床上骨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1]。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是通過手術治療矯正骨折的畸形,逐步恢復患肢的功能[2]。但采用手術治療常常會引起患肢的疼痛,從而會影響到患肢的盡早康復。為探索和分析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方法,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具有完整臨床資料的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采用手術聯(lián)合云南白藥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40例,經(jīng)X線或CT檢查后確診。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38-67歲,平均年齡53.2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2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齡38-64歲,平均年齡52.8歲。2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齡40-67歲,平均年齡53.6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 >0.05)。
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颊呔扇”蹍采窠?jīng)阻滯麻醉,取仰臥位,上臂近端扎氣壓止血帶。切開橈骨的莖突掌側,牽開橈側腕屬肌腱,剝離旋前方肌,暴露骨折和部分下尺橈關節(jié)。調整外固定支架行骨折復位,放置“T”形鈦板螺釘固定。切開伸肌支持帶,拉開肌腱,顯露橈骨背側關節(jié)面及骨折斷端,充分探查掌側的碎骨塊。固定解剖鈦板螺釘。術畢,根據(jù)病情恢復情況進行適當?shù)墓δ苠憻?。觀察組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云南白藥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和結束后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3個月。觀察兩組不同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
3.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按照NPS評分法評價疼痛程度,10分為劇痛難忍,8-9分為重度疼痛,5-7分為中等疼痛,1-4分為輕度疼痛,0分為無痛。按以下標準評價骨折愈合程度:(1)局部無壓痛及縱向叩擊痛,局部無反常活動;(2)X線檢查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xù)性骨痂形成。
4.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采用SPSS12.0對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對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兩組疼痛程度評分的比較:兩組患者在第1、3、5、7天的疼痛程度經(jīng) χ2檢驗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第14天,兩組的疼痛程度無顯著性差異(P>0.05)。這說明手術后聯(lián)合使用云南白藥,在術后早期可有效地減輕患者疼痛,見表1。
2.兩組骨折愈合時間的比較:治療組的骨折愈合時間為(10.9±2.34)周,觀察組的骨折愈合時間為(8.4±2.12)周。經(jīng) χ2檢驗,兩組的骨折愈合時間具有顯著性差異,手術后聯(lián)合使用云南白藥治療骨折愈合時間縮短。
橈骨遠端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上肢骨折之一,主要是指距橈骨遠端的關節(jié)面2.5cm以內的骨折,常見于老年人。目前臨床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經(jīng)皮穿針復位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切開復位內固定等方法[3]。但由于老年患者?;加胁煌潭鹊墓琴|疏松,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打擊較大,術后通常會出現(xiàn)肢體腫脹和疼痛,不利于早期肢體功能的斷糧,從而不利于骨折患肢的盡早康復[4]。
本文通過手術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后,采用云南白藥進行治療,有效的緩解了術后患肢的腫脹和疼痛,穩(wěn)定了患者的情緒,利于患者在早期進行功能康復鍛煉,從而縮短了肢體功能的恢復時間,對于手術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早期骨折愈合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表1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的評分比較情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