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剛
口譯員的角色
施文剛
口譯在社會中的需求越來越大,口譯員的工作也日益受到社會及民眾的重視?;诜▏屠栳屢鈱W派的翻譯理論,從交際的角度介紹了口譯的概念,結合口譯的交際含義、口譯員及口譯活動的特殊性,認為口譯員在口譯活動中的角色應該是:先鋒者、創(chuàng)新者和溝通者。
口譯員;先鋒者;創(chuàng)新者;溝通者
什么是口譯,至今都沒有明確的界定。翻譯界現(xiàn)在流行的一些定義基本是基于口譯實踐,是對口譯經(jīng)驗的總結。
在梅德明看來,口譯是一種通過聽取和解析來源語(source language)所表達的信息,隨即將其轉譯為目標語(target language)語言符號,進而達到傳遞信息之目的的語言交際活動。鐘述孔認為,口譯不是單純意識上的言語行為,而是一種涉及諸多知識層面的跨文化的交際行為。世界著名的巴黎高等翻譯學校的口譯理論家塞萊斯科維奇在談及口譯性質時說,口譯就是交流。
從上述專家的觀點來看,口譯其實是一種交際行為,是一種由口譯員將一種語言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意圖用另一種語言(目標語)傳達給聽眾的交際活動。
從口譯的定義來看,口譯這種交際活動的特殊性在于在這種活動中多了一個必不可少的口譯員。口譯員在這種特殊的交際活動中起著媒介的作用。要做好口譯工作,口譯員必須努力扮演好自己應有的角色。
(一)口譯員是百科全書式的先鋒者
口譯活動紛繁復雜,內(nèi)容更是包羅萬象。而作為交際媒介的口譯員又沒有太多的自主選擇權:口譯員不能只選擇自己擅長或喜歡、感興趣的內(nèi)容來做,而對于其他方面,則不管不問。這就要求口譯員絕對不可以是只懂兩國或三國語言的語言天才,還必須要清楚社會上各個行業(yè)各個領域的發(fā)展態(tài)勢及相關情況及相應的專業(yè)術語表達方式。也就是說口譯員必須是學者、醫(yī)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藝術家、技術工作者等等,必須是一個所謂的雜家。
在口譯工作中,經(jīng)常會碰到介紹某個領域尖端技術或最新產(chǎn)品相關情況的情形,而這種口譯活動不僅要求口譯員必須掌握一定的相關專業(yè)術語,還必須得及時地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發(fā)展情況和發(fā)展趨勢,以便充分實現(xiàn)好口譯員的媒介功能,順利地完成口譯交際任務,使口譯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在口譯工作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名詞的解釋。以1993年的非典為例,在抗擊非典的偉大戰(zhàn)斗中,黨和政府召開了數(shù)場記者招待會。對于普通民眾而言,只要知道有非典這么一回事就足夠了,而沒必要知道非典具體指的是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或者更深奧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但是,作為口譯員就不能只局限于了解非典是一種疾病名稱,還必須具體了解非典的相關情況,以便在口譯活動中掌握一定的主動權,更好地向民眾傳達相關信息,也可以避免在口譯過程中碰到難以解決詞匯或自己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造成尷尬的局面。這時口譯員也許就成為了一名醫(yī)務工作者了。
(二)口譯員是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創(chuàng)新者
口譯的本質決定了對口譯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形變”而“意存”、“形轉”而“意達”。 因此,口譯員要把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傳達到另一語言的接受環(huán)境,而且口譯員可以主觀能動地改變信息的最初表達形式。由此看來,口譯應該是一種積極的、復雜的、具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意義的再現(xiàn)活動,因此口譯員從事的活動應該說是一種極富創(chuàng)新性的活動。
其次,口譯活動通常是口譯員獨自工作的,口譯員必須對接收到的信息在正確理解的同時獨立地進行一次性的翻譯。在通常情況下,查閱詞典或其他資料或求助于他人,對于現(xiàn)場譯員來說都是不大可能的。對于難以處理的信息,在不得不處理卻又無處求助的情況下,口譯員只能憑著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信息處理并進行傳達。在這一過程中,口譯員根據(jù)演講者的講話內(nèi)容,結合自己的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及相關的主題知識來進行必要的創(chuàng)新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使交流活動持續(xù)進行下去的必要保證。
再次,口譯“準、順、快”的標準也要求口譯員必須是賦予創(chuàng)新精神的創(chuàng)新者。如果口譯員翻譯的話語聽起來不順暢或者出現(xiàn)了頻繁的或者較長時間的停頓,都會對口譯活動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準、順、快”要求口譯員不僅要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及較好的原語和目標語表達能力,同時還要有應變能力,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活動。
(三)口譯員應該是善解人意的溝通者
口譯員在口譯活動中充當著交流媒介的角色,要把這個媒介角色扮演好,必然要求口譯員是個善解人意的溝通者。口譯與筆譯不同,口譯員處于信息輸出和接受的雙環(huán)境中,口譯員絕不僅僅是話語或言語的轉述者。釋意學派認為,口譯員表達的應該是理解了的意思,還要包括演講者所要表達的意圖,演講者講話言語之外的“非言語信息”,絕非僅限于演講詞的字面意思,給解讀出來并傳達給讀者。正如安德烈·卡曼科在反駁一與會者譴責他不忠實時說:我沒有講您講的東西,但講了您本應該講的東西。
口譯活動的環(huán)境相對比較特殊(演講者、口譯員和聽眾在同一場合,且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一特殊的環(huán)境也給口譯員與演講者之間進行及時必要的溝通提供了便利??谧g員可以通過演講者的身體語言,如面部表情、手勢、語調(diào)等來全面理解演講者的真正含義和意圖;另外,口譯員有時候也可利用同演講者在同一現(xiàn)場的條件,向演講者示意放慢說話速度或直接向演講者進行必要的咨詢,以更好地完成口譯任務。
口譯員在做好溝通者的同時,應該注意自己的工作職責,就是把演講者的意思和意圖準確、快速地傳達給對方,而對于演講者演講內(nèi)容的正確與否、口譯員自己對演講內(nèi)容的觀點、態(tài)度都是不應該摻雜在口譯的理解過程當中的。不管是與演講者還是與聽眾之間的溝通,其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把握演講者的意思和意圖,及時、準確地把演講者的意思和意圖傳達給聽眾。需要明白的是,口譯員只是傳達意思和意圖的媒介,而不可以給所聽到的信息添油加醋。這說明口譯員與演講者之間適當溝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保證演講者的真正意思和意圖得以傳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口譯員對口譯活動的正常進行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充當先鋒、創(chuàng)新者和溝通者的重要角色。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一)豐富的詞匯量及文化背景
兩種語言廣博的詞匯量和豐富的文化背景對于理解和表達演講者的含義及意圖都有著不可小視的作用。在許多情況下,口譯任務所涉及的內(nèi)容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譯員必須積累各個學科的詞匯。當然,作為口譯員更應該時時處處留心社會上新近出現(xiàn)的新詞、新表達方式和新的用法,隨時隨地準備做各個專業(yè)的先鋒戰(zhàn)士。另外,熟悉講話所涉及的專業(yè)內(nèi)容也相當重要,雖然口譯員沒必要向專業(yè)人員那樣精深,但一些術語、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還是必要的。
(二)富于大膽的創(chuàng)新精神
塞萊斯科維奇認為,進行口譯,永遠不要忘記其目的是傳遞意思,永遠不要過分去遷就原文短句結構和短劇自此,切莫按照原文字詞和結構去翻譯,因為字詞和結構都只是些符號,指明了道路的通往方向,但卻不是道路本身。要想找到字詞和結構的意思,正確把握演講者的意思和意圖,口譯員就不可以只拘泥于字詞和結構,就必須結合自己掌握的語言知識、背景知識及相關的主題知識等去進行大膽而合理的創(chuàng)新構想。
其次,口譯是一份“與時俱進”的工作,對翻譯技術和知識儲備的提升不可能一勞永逸。因此,譯員平時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了解各領域的最新資訊,最受關注的時事話題,掌握最新的術語和詞匯等,以備戰(zhàn)各種行業(yè)和要求的口譯工作。
(三)熟練掌握公共演講的技巧
口譯員要想扮演好溝通者這一角色,除了密切關注口譯活動現(xiàn)場的具體動向,掌握必要的演講技巧外,還可以在口譯過程中與交流雙方進行 “眼球接觸”,使用合適的肢體語言加強對談或者意圖的傳遞,并克服在口譯過程中的緊張情緒等等。
總之,口譯在社會交流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使語言互不相同的雙方得以順暢交流。從某種意義來說,口譯在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口譯員是使口譯順利進行的必要保證,其作用發(fā)揮如何,在很大程度上關乎著口譯活動的成敗??谧g員應該從各個方面來提高自己,讓自己真正成為百科全書式的先鋒、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創(chuàng)新者和善解人意的溝通者,從而使口譯活動順利進行。
H315.9
A
1673-1999(2011)13-0139-02
施文剛(1983-),男,河北張家口人,廣西師范學院(廣西南寧530001)外國語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從事翻譯口譯研究。
201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