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靜
(滁州學院辦公室,安徽滁州 239000)
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探析
孫 靜
(滁州學院辦公室,安徽滁州 239000)
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對學校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其國際化發(fā)展理念的滯后、師生員工國際意識的淡薄、經(jīng)費的短缺、工作中計劃性和實效性的缺乏、涉外管理隊伍的不足等已經(jīng)阻礙了外事工作的發(fā)展。新建本科院校要通過樹立國際意識和開放觀念、促進包括管理人員在內(nèi)的師生員工的國際交流、改善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條件、注重工作的實效性、加強涉外管理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來促進外事工作的發(fā)展,為學校發(fā)展和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服務。
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對外交流與合作
一般說來,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指2000年以來整合而成的由省、地(市)投資舉辦的,主要為本地(市)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的綜合性本科高校。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國新建本科院校有208所,在校生占全國高校在校生總量的三分之一,是承擔高等教育大眾化任務的主體[1]。它們已經(jīng)成為了我國普通本科院校的一支重要生力軍。
外事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對外交往的窗口,合作的橋梁,國際交流的樞紐,也是學校提高辦學質(zhì)量,加強學科建設與人才建設,乃至提升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的開展與提升對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至關重要,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并采取必要的措施[2]。
新建本科院校的外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外交流的渠道、領域、層次、規(guī)模、效益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外事工作對學科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改革的推動作用還不明顯。目前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制約著外事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一)國際化發(fā)展的理念滯后。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由??圃盒:喜⒒蛏穸?在發(fā)展理念等方面還受到??齐A段的影響。而且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定位于培養(yǎng)服務地方經(jīng)濟文化建設的應用型人才,缺乏國際化辦學的視野,對教育全球化認識不夠,還認為外事工作僅局限于外事接待、外教聘請等事務性范圍,無法理解教育外事工作的重要意義。
(二)師生員工的國際意識淡薄。經(jīng)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要求學校能夠培養(yǎng)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意識、具有較高文化品位、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這就對新建本科院校的師資隊伍提出嚴峻考驗。然而目前新建本科院校中一些教師極少關注高等教育國際發(fā)展趨勢和研究熱點,對教育國際化體會不深,更不能將其轉(zhuǎn)化為國際化教學與研究行為,造成大學教師的角色單一。另外,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生源受地域影響,學生國際意識不強,在日常教學與活動中對于國際交流與合作宣傳力度不夠,使得學生國際化意識培養(yǎng)亦不到位[3]。
(三)經(jīng)費短缺。外事工作需要一定的人、財、物的支持,也是一個高投入的部門。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外事經(jīng)費普遍不足,而且經(jīng)費來源比較單一,完全依靠學校教育經(jīng)費的分塊劃撥。新建本科院校因為資金缺口,涉外專項經(jīng)費有限。由于資金不足,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基礎設施不完善,沒有相對集中的涉外活動場所;外籍教師和留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從而導致無法吸引高層次的外籍專家和更多的留學生。
(四)外事工作缺乏計劃性和實效性。例如,對外交流與合作方面,許多交流協(xié)議簽署之后就無聲無息成為一紙空文,實際落實和執(zhí)行起來的很少,有的甚至有名無實;在選派教師出國進修和學習,聘請外國專家講學等方面,未能從長遠的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科專業(yè)建設考慮,取得的效果不理想。
(五)涉外管理隊伍建設有待加強。高校外事工作的開展,需要有一支踏實肯干、業(yè)務精通、視野寬廣、持久穩(wěn)定的高素質(zhì)隊伍。在高等教育國際化日益加強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涉外人才顯得嚴重不足。有的院校至今還沒有專職的對外工作人員;有的雖然設立了獨立的涉外職能機構(gòu),但人數(shù)普遍較少、專業(yè)性不強,而且整天忙于事務性工作,沒有時間思考如何有效地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有時只是憑著工作熱情和外語能力在摸索和嘗試,不能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對外工作。這阻撓了學校外事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
為應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促進學科建設,提高辦學質(zhì)量,擴大學校在國內(nèi)外的影響力,新建本科院校應積極采取措施,創(chuàng)新觀念,搶抓機遇,全面提高外事工作的實效。
(一)增強國際意識,樹立開放觀念。國際意識和開放觀念是高校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特性。高校外事工作已經(jīng)突破了原有的事務性范圍,其職能涉及到國外智力的引進與管理、留學生教育、對外漢語教學、教師員工的國(境)外進修培訓、主辦、承辦或參加國際學術(shù)會議、中外合作辦學、學分互換互認與學位等值、科研合作以及學生互換等項目的協(xié)調(diào)與管理。
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樹立國際視野和開放辦學理念,不斷擴大與國外境外的交流與合作,與國際教育界、學術(shù)界和世界一流高校保持接觸、建立聯(lián)系、加強交流,才能跟上世界潮流,才能進一步促進學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進一步提升學校的影響力和辦學水平,開創(chuàng)“外事服務于內(nèi)事”的學校外事工作的新局面。
(二)促進人員交流國際化,不斷提高師生員工的國際意識。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的主體是學校的師生員工,他們身處教學一線和合作前沿,只有調(diào)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他們的國際意識,才能提高學校外事工作的效果。其有效途徑之一就是促進他們的國際化交流,包括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的國際交流三個部分。
教師的國際交流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個核心部分,也是實現(xiàn)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條捷徑。具有國際知識和經(jīng)驗的教師可以推動教學、科研向國際化方向發(fā)展[4]。教師的國際交流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走出去”,即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國家留學基金、選派學校教師出國進修、參加國際學術(shù)交流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外語水平、開闊知識眼界,還可以把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帶到國外,促進文化的交流。二是“請進來”,即引進優(yōu)秀的國外智力資源,面向世界招聘教師和學者,重點聘請那些具有與本校學科建設方向相吻合的外籍專家。通過他們的知識技術(shù)和經(jīng)驗來解決學校教師無法解決的問題,促進學校的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的建設。同時要注意提高聘請效益,要利用外籍教師資源,培訓學校教師,提高教師外語水平;邀請外籍教師為學生開設選修課,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學生交流是教育國際化的主要方面,是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的主要活動之一。它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招收外國留學生。留學生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外事工作水平的重要標志,招收留學生不僅可以為學校增加經(jīng)濟創(chuàng)收,同時也可為豐富校園生活,發(fā)展多元文化,增進不同文化的交流。新建本科院校應加強自身建設,使自身具備吸引和接受外國留學生學習的資格和條件,積極開展招收海外留學生的工作,提升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另一種是讓本校的學生到海外學習。讓學生到不同文化、不同歷史背景的國家去生活、學習,增加學生跨文化學習的機會,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和世界意識,理解國家間的文化、觀念和生活差異,促進世界各國人民在科技、思想、文化諸方面的交流,促使人們相互理解、溝通,促進人類和平與進步[5]。新建本科院校應利用校際合作關系,與國外境外大學建立學生交流機制,可采取交換生、暑期夏令營、文化體驗等多種方式來促進學生的交流,使其成為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在人員的國際交流中,管理人員的交流往往被忽略。新建本科院校應重視并逐步開展高校管理人員的海外學習,選派管理人員到國外境外大學進修學習,讓管理人員了解國外大學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方式,開闊視野,開拓思路,學習可以借鑒的內(nèi)容,使之具有國際化的管理理念。另外,也可以嘗試聘請短期外籍管理人員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
(三)積極拓寬資金來源,改善對外交流條件。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要積極拓寬資金來源,爭取上級主管部門與地方各級政府的支持和資助力度,加強同國內(nèi)外大企業(yè)、教育機構(gòu)、國際組織、民間團體、慈善機構(gòu)等的交流與合作,爭取更多的資金或捐贈。尤其要注意與所在地的互動,把學校的對外工作融入地方的對外開放,密切與當?shù)卣馐虏块T聯(lián)系,協(xié)助做好外事接待工作,這樣既能為當?shù)亟?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服務,又能擴大學校的對外宣傳,打開新建本科院校對外開放合作交流的世界窗口[6]。另一方面,要注意加強特色建設,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以高質(zhì)量的工作效率、優(yōu)質(zhì)的服務、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獨特的校園文化,為外國專家、教師和留學生提供比較完備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以支持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開展。
(四)穩(wěn)定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注重對外交流的實效性。新建本科院校找準國際交流的定位,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外事規(guī)劃,對提高國際交流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應根據(jù)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分析自身的優(yōu)劣勢,積極尋求廣泛的合作伙伴。其次,在廣泛合作的基礎上,有區(qū)別、有重點、有層次地選擇國外合作伙伴,彌補學科專業(yè)建設的不足。再次,要從一般性的對外交流逐步發(fā)展為實質(zhì)性和實效性交流,穩(wěn)定開展學校的外事工作。過去許多交流協(xié)議簽署之后就無聲無息成為一紙空文,實際落實和執(zhí)行起來的很少。今后更要注重實效性,做到簽訂一個協(xié)議就要有實質(zhì)性內(nèi)容,就要具體落實[7],以保證對外交流的延續(xù)性和實效性。
(五)加強涉外管理隊伍建設。涉外管理隊伍是高等教育國際化和高校外事工作中一支最前沿的不可替代的服務性力量,素質(zhì)高低將直接影響外事工作的成效。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須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zhì)、思想素質(zhì)和深厚文化知識底蘊、精通國際合作業(yè)務、勇于開拓進取、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等學校外事管理干部隊伍[8]。一方面要加大對涉外管理人員的進修、學習和出國培訓力度,強化對外語、涉外法規(guī)與政策以及跨文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運用,提高他們的政策水平、業(yè)務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對涉外管理人員進行科學管理,增強知識素養(yǎng)和服務意識,保持外事管理干部隊伍相對穩(wěn)定,保證外事管理工作的連續(xù)性[9],使外事工作真正服務于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于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的提高。此外,學校外事部門還可借助學校的外語院系力量,選拔兼職人員,構(gòu)建外事兼職人才庫,以備外事活動的急需。
高等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成為推進新建本科院校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新建本科院校在開展外事工作時,只要注意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就能探索出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模式,就能更好地為學校與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服務。
[1]韓延明.創(chuàng)新新建本科院校管理體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100-104.
[2]高登亮,陳麗英.對新建本科院校外事工作的思考[J].池州學院學報,2009,23,(4):144-146.
[3]崔旭.地方高校國際交流合作面臨的問題及策略[J].理論界,2010,(8):194-195.
[4]孔愛峰.新升本科院校外事工作研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5,(3):96-98,101.
[5]馬相明.國際學生交流是教育國際化的必然選擇[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8,28,(3):100-102.
[6]馬應心.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與對策[J].棗莊學院學報,2008,25(4):108-110.
[7]王曼麗,歐強,孟大虎.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J].中國地質(zhì)教育,2005,(3):112-114.
[8]羅萍.論高校行政管理干部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J].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01,(1):51-54.
[9]張曉杭.論高等學校外事管理干部的基本素質(zhì)[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3):315-317.
On the Foreign Affairs of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s
SUN Jing
(General Office,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239000,China)
Foreign affai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s.But there are some factors hindering their development,such as the lagging behind in international ideas of development,lack of international awareness of staff,short of money and work planning and effectiveness,understaffed management team.The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s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affairs including setting up international and open consciousness,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ing of staff,improving the condi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ness and enhancing the foreign management team construction,so that it coul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s and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foreign affairs;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G647
A
1009-9735(2011)04-0057-03
2011-06-07
孫靜(1984-),女,安徽阜陽人,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外事管理、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