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帥 王柏清 楊忠臣
1.1 一般資料 我市周邊發(fā)生一起光氣中毒事件,共有18人,男10人,女8人,年齡范圍1~54歲,平均年齡41歲,中毒原因為光氣中毒,搶救及時,但疾病發(fā)展迅速。(中毒前均為健康體力勞動者)。
1.2 方法 采血于早晨空腹靜脈按常規(guī)凝血分析抽取,并在規(guī)定時間范圍內(nèi)完成試驗。
1.3 儀器與試劑 采用日本CA53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所有試劑都與CA53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原廠配套試劑,
我們?yōu)榇_保結(jié)果真實、可靠性,采用光氣中毒組和正常對照組,20例正常對照組全部在正常范圍內(nèi),18例患者有9例纖維蛋白原(Fbg)降低,范圍為1.21~2.12 g/L(正常參考值:2.22~4.22 g/L),5例在正常范圍。凝血酶原時間(PT)延長有4人(均為重患),范圍為15.5~21.1 S(正常參考值:11.0~15.0 s)。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延長6人,范圍為45.3~144.2 S(正常參考值:18.0~38.0 s)。凝血酶時間(TT)延長7人,范圍為23.6~32.0 s(正常參考值:11.0~22.0 s)。其中有2人中毒嚴重患者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均延長,纖維蛋白元降低。
3.1 凝血過程是一列的酶促反應過程,許多凝血因子在血液中是以無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當某一凝血因子被激活之后便以另一個凝血因子為底物而將其激活,多個酶原依次被激活而產(chǎn)生放大作用最終導致血液凝固。凝血過程大致分為凝血酶原(內(nèi)、外源性)激活物形成期、凝血酶形成期和纖維蛋白形成期三個階段。四項凝血因子中,明顯改變是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及凝血酶原時間(PT),它們是內(nèi)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較為為敏感的因子,在凝血過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通過18例光氣中毒患者所反應情況看,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及凝血酶原時間(PT)與中毒程度成正比,病情越重,其值越延長[2]。
3.2 光氣中毒能引起整個機體廣泛受損,導致組織因子過渡釋放,凝血因子與細胞膜上的組織因子迅速結(jié)合,在體內(nèi)形成有活性的凝血因子,使患者離體血液在體內(nèi)消耗部分凝血因子,所以,凝血酶原時間延長,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時間延長。本文主要闡述光氣中毒程度與凝血因子關(guān)系,為臨床救治提供參考方案。
[1] 王庸晉.現(xiàn)代臨床檢驗學.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 孫帥,王柏清,楊忠臣.芥子氣中毒對人體淋巴細胞影響的研究.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4,2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