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川
手術治療Mirizzi綜合征3例體會
張正川
目的Mirizzi綜合征術前診斷困難,在手術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膽管損傷,通過本文希望本病能引起外科醫(yī)生的重視,避免或減輕手術損傷程度。方法筆者通過對Mirizzi綜合征的病理特征、分型的理論回顧,結合手術中遇到的3例Mirizzi綜合征患者治療體會,探討Mirizzi綜合征治療方法。結論Mirizzi綜合征的術前診斷往往比較困難,術中易造成膽道損傷,因此,采取有效的手術方法至關重要。
膽囊結石;Mirizzi綜合征;膽管損傷;膽囊切除術
膽囊切除術是腹部外科常見的安全性較高的手術。但當膽道存在解剖變異、病變引起膽囊萎縮或存在Mirizzi綜合征,則稍有不慎,膽囊切除就有可能導致膽管損傷[1]。我院近年來在進行膽囊切除術時,術中發(fā)現Mirizzi綜合征3例,手術切除膽囊均不同程度地損傷了膽道,經積極治療均痊愈出院。因臨床醫(yī)生對Mirizzi綜合征普遍存在認識不足,為了本病能引起外科醫(yī)生的重視,避免或減輕手術損傷程度。故在總結此3例病例的基礎上,將該綜合征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1.1 病理特征 1948年,由阿根廷醫(yī)生Mirizzi提出,病理特點是膽囊管和膽總管平行;膽囊管和膽囊頸部有膽囊結石嵌頓;肝總管梗阻或是膽囊肝總管瘺,在臨床上患者反復出現急性膽囊炎。此綜合征術前診斷往往比較困難,術中的變異比較大,特別是手術中容易發(fā)生肝總管和膽總管的損傷,需予以警惕。
1.2 分型 Ⅰ型:膽囊頸部結石,膽囊管很長并和肝總管并行,沒有對肝總管進行壓迫;Ⅱ型:膽囊管對肝總管已經有了壓迫;Ⅲ型:膽囊結石已經突破了膽囊管,掉入肝總管。
2.1 一般資料 本組3例病例資料如下。
2.1.1 病例1 患者,女53歲,因反復發(fā)作右上腹疼痛2年余入院,B超示:膽囊充滿型結石,經完善術前檢查后手術,術中發(fā)現為Mirizzi綜合征Ⅰ型。
2.1.2 病例2 患者,女40歲,因反復發(fā)作右上腹痛20 d入院,B超示:慢性膽囊炎、膽囊多發(fā)結石,經完善術前檢查后手術,術中發(fā)現膽囊頸部結石嵌頓,且緊貼肝總管,切除膽囊后,肝總管壁有0.3 cm左右缺損,為Mirizzi綜合征Ⅱ型。
2.1.3 病例3 患者,女65歲,因反復右上腹疼痛6年入院,B超示:慢性膽囊炎并膽囊泥沙樣結石聲像,經完善術前檢查后手術,術中發(fā)現膽囊粘連嚴重,膽囊三角解剖不清,于膽囊底部逐步分離膽囊,切除膽囊,發(fā)現為膽囊肝總管瘺,肝總管、膽囊管中段有柱形結石兩枚,此病例為Mirizzi綜合征Ⅲ型。
2.2 治療 三組病例均為開腹行膽囊切除術。
2.2.1 病例1 經分離出膽囊后,仔細辨清肝總管、膽總管、膽囊管三管關系后,順利切除膽囊,術后7 d拆線,痊愈出院。
2.2.2 病例2 切除膽囊,修復肝總管,膽總管置T管支撐,三周后,T管造影恢復良好,拔管出院。一年后隨訪無異常情況。
2.2.3 病例3 切除膽囊,修復肝總管瘺口,于膽總管中斷探查,取出柱形結石兩枚,置T管引流,6個月拔管。
2.3 結果 本組3例病例均治愈。
Mirizzi綜合征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它的治療原則是切除膽囊,取凈結石,解除梗阻,必要時修補膽管的缺損,放置T管通暢膽道引流,避免膽道損傷[2]。
Mirizzi綜合征行膽囊切除術的過程中,醫(yī)源性的膽管損傷發(fā)生率仍很高,損傷后如手術時機及手術選擇方式不當,會造成患者多次手術痛苦,甚至造成嚴重后果。因此,這一問題值得研究,現就對Mirizzi綜合征致膽管損傷的原因和預防討論如下。
3.1 膽管損傷的原因
3.1.1 解剖因素 Mirizzi綜合征患者往往年齡較大,反復發(fā)作急性膽囊炎、急性膽管炎,膽道的解剖關系復雜,且變異較多,在膽囊切除術中任何疏忽和失誤均可造成膽管損傷。膽囊管匯入肝外膽管部位及匯合形成多種,易造成膽道損傷的類型有膽囊管過短或確如,膽囊管與肝總管并行,膽囊管對肝總管有壓迫,與肝總管粘連,膽囊膽道瘺形成等[3]。本組3例病例均有解剖上的變異,因此在分離膽囊管時稍不注意就會造成膽總管的損傷。
3.1.2 病理因素 導致醫(yī)源性膽總管損傷危險因素最多的是某些特殊病理變化。膽囊局部病變多種多樣,如膽囊三角處慢性炎癥粘連水腫,膽囊纖維化、膽囊萎縮、膽囊與其他臟器形成內瘺等,這些因素使得膽囊切除變得復雜化,使術中損傷機會增大。本組病例3例就屬粘連、組織瘢痕化、水腫等因素造成膽囊三角解剖不清,且形成膽囊肝總管瘺,極易造成膽管損傷。
3.1.3 技術因素 在臨床上見到的損傷并非發(fā)生在難度很大的手術中,而是發(fā)生在相對容易的手術中,在損傷因素中最關鍵的還是手術操作因素。有些術者輕視膽囊切除,對有潛在危險的因素重視不夠,盲目自信,造成患者終生殘疾的報道有之。手術操作不規(guī)范,盲目鉗夾止血,處理膽囊管時過度牽拉膽囊致使膽囊管與肝總管及膽總管變形,事實上Mirizzi綜合征即使是解剖病理較復雜的病變,只要術者充分重視,細致解剖,合理地處理病變,也可避免損傷膽總管及肝總管。
3.2 Mirizzi綜合征術中造成醫(yī)源性膽管損傷的預防
3.2.1 外科醫(yī)生應該嚴格遵守規(guī)范的手術操作,正確仔細地鈍性解剖Calot三角,一定要明確“三管一壺腹”的關系,再切斷膽囊管,不要任意鉗夾、結扎或切斷不明確的組織結構,應以患者安全為第一[4]。
3.2.2 在處理特殊病理變化時應采取順行逆行結合法膽囊切除術,有助于避免損傷膽管。當膽囊頸部有結石嵌頓時,應先把結石擠入膽囊腔內。對不易推擠者,可切開膽囊碎石取出,膽囊化膿,壞疽至Calot三角水腫,粘連而解剖關系不清楚,手術難度極大時,可先剖開膽囊,從膽囊腔內找到膽囊管開口內外結合進行處理,或保留Calot三角和膽囊壺腹的膽囊大部分切除術,殘留少量頸部囊壁,刮去殘留的黏膜(用電凝燒灼),仔細辨認膽囊管與膽總管的關系后再結扎膽囊管,對預防膽管損傷有重要作用。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
[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wèi)生部.手術學全集普通外科卷.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3]凌曉峰.膽囊結石的分型及診療.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
[4]崔健,余云.膽囊切除術并發(fā)癥-一個不容忽視的外科問題.肝膽外科雜志,2000,1:5.
671200云南省洱源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