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平 章先萍
胃癌是常見的胃腸道腫瘤,在我國癌癥中位居第1位,全球居第2位。胃癌主要通過手術治療,在腫瘤未有明顯轉移情況下行胃癌D2及以上根治術,由于胃癌主要以淋巴途徑轉移,淋巴結的清除可顯著提高根治效果及預防腫瘤復發(fā),但隨著近年來淋巴清掃范圍的擴大術后淋巴瘺發(fā)生機率也相應增加。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間11例患者在胃癌根治術后出現(xiàn)淋巴漏,現(xiàn)就相關的護理重點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11例,男7例,女4例,年齡45~64歲,平均51.2歲,賁門部6例,胃體3例,胃竇部2例,pTNM分期:Ⅰ期1例,Ⅱ期3例,Ⅲa期2例,Ⅲb期5例,術后病理示淋巴轉移8例,其中Ⅱ期2例,Ⅲ期均見轉移。17例均在術后3~7 d后診斷淋巴漏,其中5例術后第3天出現(xiàn)淋巴漏,2例術后第5天出現(xiàn)淋巴漏,2例術后第6天出現(xiàn)淋巴漏,2例在術后7 d出現(xiàn)淋巴漏。
1.2 診斷標準[1]①胃癌根治術后3 d腹腔引流液>200 ml/d,持續(xù)一周以上。②引流液行蘇丹Ⅲ染色或乳糜定性確定為淋巴液。③引流液為非血性且淀粉酶在正常值范圍內。④排除消化道瘺和腹腔感染。治愈標準:每日引流量<20 ml,經超聲或CT檢查后無腹腔積液。
1.3 治療及結果 診斷淋巴漏后予以停止腸內營養(yǎng)(EN),予以低鹽、低脂、高蛋白飲食或禁食、全腸外營養(yǎng)(TPN),應用生長抑素,保持引流通暢及抗感染治療等治療7~24 d后痊愈出院。
2.1 術前護理 胃癌手術創(chuàng)傷大、風險大、術后并發(fā)癥多,護理工作困難大,需要豐富的護理經驗。因此,術前需制定詳細的治療、護理計劃。
2.1.1 心里準備 由于缺乏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患者術前多有恐懼、緊張、焦慮、絕望,因此術前應加強心理護理,主動接近患者,增加他們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向他們介紹手術的必要性及可能取得的效果,手術的危險性及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對術后恢復過程及預后以恰當?shù)恼Z氣及安慰的口氣,對患者做出適當?shù)慕忉?,樹立患者?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同時與患者家屬溝通,向其說明疾病的嚴重程度、手術方式的選擇、治療的效果、手術的難度、術中及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危險性以及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取得家屬的完全理解、支持和信任,協(xié)助做好患者的心理準備工作及配合整個治療過程順利進行。
2.1.2 生理準備 主要是適應手術后變化鍛煉:練習床上大小便、咳嗽及咳痰方法、術前2周停止吸煙并適當鍛煉增加肺的功能貯備及繼續(xù)控制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2.1.3 術前準備 完善術前各種檢查,對異常結果進行及時的干預及糾正,評估患者一般營養(yǎng)情況。術前可適當?shù)臓I養(yǎng)治療,增加患者抵抗力,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術前1 d腸道準備、備血、術前禁食水8 h、置胃管及鼻腸營養(yǎng)管。
2.2 術后護理
2.2.1 心理護理 做好患者及家屬心理護理,與患者及家屬加強溝通,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及治療進展,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2.2.2 健康教育 組織患者家屬學習該病治療和護理的知識,讓其對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別飲食對治療的重要性,以免乳糜漏癥狀加重。
2.2.3 腹腔引流管的護理 每日觀察記錄引流管引流量及引流液顏色,每日更換一次引流袋;常變換體位以利于引流,同時防止管道脫落、打折及引流液逆流,用雙手交替擠捏引流管1次/h,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顏色,記錄引流量,如出現(xiàn)渾濁伴有發(fā)熱,考慮淋巴漏繼發(fā)腹腔感染,因及時告知醫(yī)師加強抗感染治療。引流量<50 ml/d,可拔管,因少量腹膜可吸收少量引流液。保護引流管口周圍的皮膚,保持此處皮膚清潔干燥,敷料潮濕時及時更換。
2.2.4 營養(yǎng)護理 由于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水、電解質,營養(yǎng)治療和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淋巴漏早期或引流量較?。?00 ml,可予以低鹽、低脂、高蛋白飲食即可;如經此治療2~4周引流液無明顯減少或每日引流量>500 ml或治療4周后引流液無明顯減少,可予以禁食、TPN治療。TPN時使用頸內靜脈患者,要保持靜脈穿刺處干燥清潔,定時消毒穿刺點、導管外置部分、固定盤及兩翼;使用外周靜脈患者,應雙上肢由遠心端向近心端交替使用靜脈。更換營養(yǎng)液時要消毒肝素帽,如肝素帽穿刺次數(shù)較多或取下肝素帽時,應及時更換肝素帽?;颊咭蜇氀虻偷鞍籽Y行輸血、血漿或白蛋白時要嚴格三查七對,輸血前遵醫(yī)囑肌內注射異丙嗪25 mg或靜脈推注地塞米松5 mg,輸血和輸血時密切觀察,對出現(xiàn)輸血反應迅速處理。
2.2.5 生長抑素的護理 遵醫(yī)囑配好藥液及注射,要使藥物在體內達到一定的血藥濃度,所以要保持給藥的連續(xù)性。由于生長抑素對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及胰腺多肽等激素分泌有抑制作用,在治療過程中應監(jiān)測血糖變化,以免血糖紊亂給人體造成傷害。
2.2.6 預防感染 由于淋巴液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及免疫球蛋白等,其大量丟失可致淋巴細胞功能低下和抗感染能力下降,因此各種護理應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保護病區(qū)環(huán)境,注意通風、定時消毒,遵醫(yī)囑應用抗生素,搞好患者的個人衛(wèi)生及親屬探視工作。
淋巴瘺是由于外傷或淋巴管阻塞而致、含脂豐富的淋巴液積聚腹腔而形成的乳白色液體。從淋巴漏發(fā)生的病理生理學分析,其發(fā)生必須同時具備2個條件[2]:①淋巴循環(huán)途徑的破壞或中斷。②破壞部位淋巴液壓力大于組織液或體腔內壓力。術后出現(xiàn)淋巴漏多為術中淋巴管的損失所致。
3.1 低鹽、低脂和高蛋白飲食,可減少淋巴液的產生及漏出,進食高脂后淋巴流量增加,淋巴漏出增多,低脂(中鏈和短鏈甘油三脂)中鏈或短鏈三酰甘油:不再通過胃腸淋巴管吸收或轉運,直接入門靜脈,減少淋巴液生成及丟失。本組7例經此治療7~12 d后治愈。
3.2 禁食、TPN聯(lián)合生長抑素 禁食狀態(tài)淋巴流量為0.93 ml/min,而餐后為 225 ml/min[3],故禁食和 TPN 可使胃腸道充分休息,大大減少淋巴液產生和丟失,縮短破裂口閉合時間。TPN可提供人體每天的必需營養(yǎng),從而減輕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改善營養(yǎng)狀態(tài)。生長抑素:可抑制多種胃腸道激素的釋放及抑制腸壁淋巴管內的特異受體,減少腸道淋巴液的生成和分泌。禁食、TPN聯(lián)合生長抑素可使治療周期明顯縮短,達到治愈[4,5]。本組3例經低鹽、低脂和高蛋白飲食治療2周后引流量仍>200 ml/d行此治療5-10后達到治愈。1例引流量>500 ml/d,行上述治療11 d后治愈。
3.3 預防感染 淋巴瘺由于其內含有大量淋巴細胞及免疫成分,故本身不會致腹腔感染,如長期大量漏出,可引起體內淋巴功能缺陷或低下,易導致感染,術后多鼓勵患者多咳痰、下床活動及注意個人衛(wèi)生等措施預防感染,術后和淋巴漏治療超過2周可予以預防性抗感染治療。
胃癌根治術后淋巴瘺發(fā)生于手術范圍、淋巴結清除范圍、術后腫瘤分期、淋巴結轉移等密切相關[6];低鹽、低脂、高蛋白飲食或禁食、TPN聯(lián)合生長抑素可基本達到治愈。術后護理人員發(fā)現(xiàn)引流量及顏色異常后及及時報告醫(yī)師,在淋巴漏治療過程中應過好患者和家屬心理疏導工作,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對護理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報告醫(yī)師并進行及時的處理。因此護理工作在淋巴漏治療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俞耀軍,鄭志強,林勝璋,等.胃癌淋巴結清掃術所致淋巴漏的防治.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5,20(8):495-496.
[2]鄭虹,陳峻青.胃癌淋巴結清除術所致淋巴漏的防治.中國胃腸外科雜志,2000,3(1):17-19.
[3]全竹富,鮑揚,倪小冬,等.腸外營養(yǎng)支持在腹部手術后乳糜腹水治療中的應用.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2000,7(3):128-130.
[4]Emily K Smith,Edmund Ek,Daniel Croagh,et al.Acute chylous ascites mimicking acute appendicitis in a patient with pancreatitis.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38):4849-4852.
[5]Dietrich S,Egerer G,Ho AD,et al.Chylous Ascites in a Patient with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Case Rep Oncol,2009,2(2):144-149.
[6]徐偉,翟博,王東.胃癌淋巴結清除術后乳糜漏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 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0,13(5):5,36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