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桂蘭
骨骼與關節(jié)是維持人體運動姿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的支架和運動杠桿,肌肉是運動的動力。當其功能受損時,將會給人的日常生活活動甚至生命帶來影響在對骨骼與關節(jié)疾病患者的護理中,護士應積極鼓勵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參與。不僅要注意疾病本身的治療和護理,更需須要重視疾病的康復與預防,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復健康。
1.1 感染
1.1.1 現場急救 需及時正確,注意保護傷口,避免二次污染及細菌進入深層組織。爭取時間,早期實施清創(chuàng)手術。
1.1.2 遵醫(yī)囑 使用有效抗生素積極控制感染。
1.1.3 注意觀察傷口情況,傷口疼痛性質的改變常為最早期征象。此外,注意觀察傷口有無紅腫,波動感,一旦發(fā)生感染,應及時報告,病協助醫(yī)師進行傷口處理。對傷口污染或活感染嚴重者,應拆除縫線,敞開傷口,并實施引流,采用抗生素濕敷等治療。
1.2 脂肪栓塞綜合征 骨折后,脂肪滴由骨髓腔中釋出進入破裂的靜脈竇內,隨血液循環(huán)進入肺、腦、腎等器官引起栓塞,危及生命。肺脂肪栓塞癥表現為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咳嗽、發(fā)紺、心率快、血壓降低等。腦脂肪栓塞癥表現為意識障礙、瞳孔改變、肌肉抽搐等。肢體脂肪栓塞癥主要表現為肢體蒼白、冰冷和麻木。其護理措施主要有以幾個方面。
1.2.1 一經確診,應及時轉入監(jiān)護病房或重病室。
1.2.2 安置患者于半坐位,以便呼吸。
1.2.3 給予高濃度氧氣輸入,盡早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以減輕和抑制肺水腫發(fā)生。
1.2.4 監(jiān)測生命體征和血氣分析,控制液體輸入量,防止酸堿平衡失調。
1.2.5 遵醫(yī)囑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減輕肺水腫,消除脂肪栓塞。
1.2.6 早期應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1.3 關節(jié)僵硬 主要由于傷肢長時間固定,未能及時有效的進行功能鍛煉,引起關節(jié)萎縮及活動障礙。
1.3.1 長期臥床患者應臥硬板床,忌臥各種軟床。
1.3.2 除根據病情及治療需要采取特殊體位外,四肢關節(jié)骨折一般應安置于功能位。
1.3.3 長期臥床患者穿矯正鞋將足踝固定功能位,被子等物不要壓在足趾上,防止發(fā)生垂足畸形。
1.3.4 對癱瘓肢體的關節(jié)、肌肉要經常按摩理療,并注意堅持被動活動鍛煉,防止發(fā)生關節(jié)攣縮、肌肉萎縮畸形。
1.3.5 骨折患者如病情允許,應及早開始功能鍛煉,以防止日后發(fā)生關節(jié)僵硬。
1.4 損傷性骨折 骨折發(fā)生時,骨膜下血腫與軟組織血腫相連,血腫較大,如處理不當,血腫機化鈣化后,可形成異位骨化影響關節(jié)活動功能。
1.4.1 損傷后應及時固定復位,減輕骨膜損傷和出血。
1.4.2 早期功能鍛煉以患者自主肌肉活動為主,勿活動受傷關節(jié),以防加重出血。
1.5 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 關節(jié)內骨折未能準確復位,畸形愈合,導致關節(jié)活動時引起疼痛。骨折后準確的復位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如患者活動時關節(jié)疼痛,要告知患者減少負重活動,以免增加關節(jié)面的損傷。
1.6 缺血性骨壞死 骨折段缺少血液供應,骨骼因缺血而壞死。多見于股骨頸骨折后的股骨頭壞死。目前尚無有效預防方法。對易發(fā)生缺血性壞死的骨折,注意延長固定及下床活動時間。
1.7 骨筋膜室綜合征 主要表現為:早期患肢呈持續(xù)性劇烈疼痛;指或趾呈屈曲狀態(tài),被動伸指或趾時,可引起劇烈疼痛;患肢皮膚略紅,溫度稍升高,腫脹壓痛明顯。本癥一經確診,應立即行切開減壓。
1.8 缺血性肌攣縮 是骨筋膜室綜合征的嚴重后果。最多發(fā)生于肱骨踝上骨折后,局部肌群缺血、壞死、纖維化、瘢痕攣縮,形成永久僵直的爪形手。護理時,注意及時調整外固定的松緊度,觀察上肢有無疼痛、腫脹、肌張力減弱、皮膚發(fā)紅、溫度升高、感覺異常等早期征象。一經確診,立即松開外固定物,將肢體放平,并做好手術的準備。
患者由于懼怕疼痛及造成傷害或由于缺乏功能鍛煉的知識而不敢或難以進行功能鍛煉,護士應指導患者在不影響固定的前提下早期開展功能鍛煉,盡快恢復肌肉及關節(jié)功能,向患者宣傳鍛煉的意義和方法,解釋骨折引起肌肉萎縮的原因,使患者充分認識其重要性,消除思想顧慮,主動進行運動和功能鍛煉。
2.1 在治療過程中,讓患者了解各大關節(jié)的功能位置,認真制定好鍛煉計劃,并根據患者全身狀況、骨折愈合進度、功能鍛煉的反應等各項指標而不斷修訂其計劃,增減其內容。
2.2 一切功能活動均須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隨著骨折部位穩(wěn)定程度的增長及周圍損傷軟組織的逐步修復,功能鍛煉應循序漸進,活動范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漸多,時間由短至長,強度由弱到強。
2.3 功能鍛煉以患者不疲勞,骨折部位不發(fā)生疼痛為度。鍛煉時患肢輕度腫脹,經晚間休息后能消腫的,可以堅持,反之伴有疼痛則減少活動,抬高患肢,恢復后再鍛煉。如腫痛加重,經對癥治療無明顯好轉并伴有關節(jié)活動范圍減小或骨折部突發(fā)的疼痛時,均應警惕發(fā)生新的損傷,應暫停并及時檢查處理。
2.4 功能鍛煉要以恢復肢體的固有生理功能為中心。上肢要圍繞增強手的握力進行活動,下肢重點在訓練負重行走能力。
2.5 功能鍛煉不能干擾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動,如脛腓骨干骨折不能坐足的內外旋轉運動,外展型肱骨干骨折外科頸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活動,內收型的不能做前臂旋轉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