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聯(lián)合大學旅游學院 鄭晶
2010年11月25日,國家旅游局和中國保險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布了《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對實施了十年之久的旅行社責任保險制度進行修正。其中,對旅行社責任保險標的及保險賠償范圍的修改頗耐人尋味,該管理辦法第2條規(guī)定:“本辦法所稱旅行社責任保險,是指以旅行社因其組織的旅游活動對旅游者和受其委派并為旅游者提供服務的導游或者領隊人員依法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迸c2001年發(fā)布并施行的《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guī)定》最主要的不同是,現(xiàn)行的旅行社責任保險的賠償范圍增加了旅行社對其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這樣的立法設計反映了管理機關怎樣的管理思路呢?
當對特定法條的立法目的進行探討時,一般首先要考量的是相關立法的立法宗旨。《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第1條明確規(guī)定:“為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權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和《旅行社條例》,制定本辦法?!边@說明,該管理辦法的立法宗旨在于保護旅游者的合法權益,很明顯,將對旅行社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作為保險標的,與該管理辦法的立法宗旨并不相符。
其次,再從比較法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將對旅行社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納入旅游強制保險的范疇,應當說是頗具特色的。例如,我國澳門地區(qū)第48/98/M號法令規(guī)定,組織集體旅游之旅行社須辦理承保源自該等旅游之民事責任風險之保險,承保的范圍涵蓋了旅行社應當對旅游者的侵權賠償責任和違約賠償責任,而對旅行社之法定代理人及服務人員造成之損害或損失,則被法律明確地排除在保險范圍之外。我國臺灣地區(qū)所規(guī)定的旅游強制責任保險,也是將保險范圍確定在對旅游者的賠償責任方面。也就是說,從比較法的角度是無法探討出為什么現(xiàn)行立法要將對旅行社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納入保險責任范圍。
最后,再從條文的具體內(nèi)容分析。管理辦法第4條進一步明確了旅行社責任保險的保險范圍:“旅行社責任保險的保險責任,應當包括旅行社在組織旅游活動中依法對旅游者的人身傷亡、財產(chǎn)損失承擔的賠償責任和依法對受旅行社委派并為旅游者提供服務的導游或者領隊人員的人身傷亡承擔的賠償責任。”條文確定地說明,對旅行社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只包括人身傷害的賠償責任,且相關損害必須發(fā)生在導游、領隊完成旅行社的工作委派的過程中,這使得該保險賠償責任與工傷保險賠償非常相似。
當從文本的角度無法得出結論時,著眼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應該是最可能的答案:即在旅行社責任保險賠償范圍中增加對旅行社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其目的在于對工作人員進行工傷賠償。在實踐中,旅行社所雇用的社會導游人員不是旅行社的正式員工,所以在帶團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工傷保險。管理機關希望通過旅行社責任保險的保險賠償機制來保障社會導游的勞動權益。
事實上,早在1997年,《旅行社辦理旅游意外保險暫行規(guī)定》就曾規(guī)定:“旅行社應當為其派出的向旅游者提供服務的導游、領隊人員辦理旅游意外保險。”當時的《導游人員管理暫行規(guī)定》里,也規(guī)定了旅行社可以根據(jù)工作需要,在社會上招聘業(yè)余導游。在缺乏導游人員管理機構以及勞動合同立法不盡完善的背景下,旅游意外保險無疑是當時解決“業(yè)余導游”工傷賠償?shù)挠行窂健?/p>
1999年,《導游人員管理條例》實施,該條例規(guī)定導游證的申請人應當與旅行社訂立勞動合同或者在導游服務公司登記。管理機關從此開始探索對社會導游的有效管理機制,包括提高社會導游的執(zhí)業(yè)素質(zhì)以及保護其勞動權益。2001年,旅行社責任保險取代了旅游意外保險成為了旅游強制保險險種,導游人員的勞動權益保護不再依賴旅游強制保險來解決,而是通過建立專門的導游人員管理機構來解決。
2002年,國家旅游局發(fā)布了《國家旅游局關于整頓和規(guī)范旅游市場秩序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導游人員分為“專職導游”和“社會導游”兩套組織體系和教育管理體系?!皩B殞в巍彪`屬于旅行社;對“社會導游”,則是專門成立導游服務管理機構,負責對“社會導游”的日常管理、教育培訓和獎罰清退的管理責任。實踐中的導游人員管理機構分為兩類:企業(yè)模式的導游服務公司和事業(yè)單位性質(zhì)的導游服務中心。
當導游人員在導游服務中心登記時,因為中心的事業(yè)單位性質(zhì),導游人員不可能與其建立勞動關系,只能認定導游人員和旅行社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但是當導游人員在導游服務公司登記時,能否認定導游服務公司和導游人員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呢?從目前的研究文獻來看,學者多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比較通行的觀點是,導游服務公司雖然是企業(yè),但是要負擔一定的行政管理職能,導游服務公司提供的是中介服務,它和導游人員是管理關系。[1][2][3]這顯然也符合旅游行政管理機關設立導游管理機構的初衷。
旅游行政管理機關在建立導游管理體制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最大問題就是解決了管理架構,但沒有解決導游權益的保護機制。這使得導游管理機構在辦理社會導游的登記、年審手續(xù)之外,主要的職能就體現(xiàn)在收取管理費用方面,而涉及到社會導游所需的各項社會保險,導游管理機關最多只是代辦,各項費用都是由導游人員自己承擔。
另外,當導游人員在帶團過程中發(fā)生了損害,往往又會把旅行社和導游管理機構告上法庭,司法機關在處理此類案件時,又不乏認定導游人員和導游服務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判決或裁定,[4]這顯然與旅游行政管理機關的管理思路不符,并且讓導游服務公司的處境十分尷尬。因為導游服務公司在實務中并不從事旅游業(yè)務,而收取導游的出團的中介費又很困難,[5]導游服務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自于社會導游按年繳納的幾十至幾百元不等的管理費,這些管理費用主要用來維持公司的運營,[6]不能為導游人員提供勞動權益保護的經(jīng)濟支撐。
因此產(chǎn)生的困局是:一方面,社會導游的勞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維護,另一方面,導游服務中心因為性質(zhì)、導游服務公司因為資金無法擔負起相應的保障職能,而旅行社又不愿意雇用專職導游,因為這會增加旅行社的經(jīng)營成本。
2007年《勞動合同法》的頒布,使得旅游行政管理機關解決社會導游的勞動關系問題的任務變得更加緊迫,因為《勞動合同法》對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義務做了更加嚴格的設置。但有意思的是,旅游行政管理機關也認為這是導游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機遇,即通過承認導游人員的人力成本問題,進而敦促旅行社的合理報價,解決“零負團費”問題,恢復市場秩序。[7][8]2009年出臺的《旅行社條例》也強調(diào),旅行社應當和導游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并應向?qū)в沃Ц恫坏陀诋數(shù)刈畹凸べY標準的報酬,且不得向?qū)в稳藛T收取任何費用。
但是就在《旅行社條例》實施當年,國家旅游局將對旅行社工作人員的賠償責任納入了其推行的旅行社責任保險統(tǒng)保示范項目的保險范圍,并在保險合同條款中明確了旅行社責任保險和工傷保險之間的關系,至此,管理機關將旅行社責任保險作為工傷保險補充的管理意圖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之后再對旅行社責任保險立法所做的修改也顯得順理成章。很顯然,在近十年的社會導游管理探索中,針對導游人員勞動保護缺失的問題沒有得到實質(zhì)性的解決,保險又成為管理機關解決問題的路徑。
單從對社會導游人員進行經(jīng)濟補償?shù)慕嵌葋砜?,《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對旅游強制保險的保險范圍的變化,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畢竟在旅行社、導游服務機構和導游人員之間的關系不明晰,且導游人員的社會保險缺失的現(xiàn)狀下,一旦發(fā)生工傷事故,相對弱勢的導游又索賠無門,這無疑是極不公正的。
但是,通過旅行社責任保險來解決社會導游的勞動保護問題,只是權宜之計,而并非長效解決機制。首先,相較于其他社會保險,工傷賠償凸顯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矛盾,所以管理機關著力于解決社會導游的工傷保險問題。但是,勞動者的社會保險還包括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養(yǎng)老保險等多重保障機制,上述保險目前仍然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其次,在我國目前的導游隊伍中,共有近60萬執(zhí)業(yè)導游,約有七成掛靠在導游管理服務中心和導游公司等機構。[9]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如果其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那么對于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都是極為不利的。
行業(yè)管理機關在行業(yè)管理過程中會面臨很多具體問題,在解決這些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管理機關的確需要一些有效的手段以解決現(xiàn)實問題,像本文所論述的通過修改旅行社責任保險的范圍以解決社會導游的工傷賠償問題便是其中一例。但是,旅游市場發(fā)展到今天,很多問題并非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像導游人員的管理體制問題、零負團費問題、旅行社誠信體制問題、購物回扣問題、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都是糾結在一起,很難去梳理其中的因果關系。在整個管理體制中,不乏“權宜之計”的管理對策,但是對于如何從根本上構建完善的市場運行環(huán)境,卻沒有有效的切入角度和手段,事實上,這應當是解決今天旅游市場上諸多問題的長效機制。
[1]張永安,蘇黎.導游服務公司為兼職導游提供發(fā)展空間[N].中國旅游報,2004-12-17.
[2]汪傳才.《勞動合同法》對導游用工涉及的法律關系的影響[J].旅游科學,2008(5).
[3]汪傳才.社會導游、導游服務公司及旅行社之間法律關系的廓清[J].旅游學刊,2009(11).
[4]王舒.兼職導游遭搶無人賠償[N].深圳法制報,2005-09-11.
[5]蒲陽.以廣東省為例:導游公司實踐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江蘇商論,2005(2).
[6]福州星旅導游服務管理有限公司.2011年導游管理費用收費標準說明[EB/OL].http://www.fzdygs.net/InfoView.asp?InfoID=2158&classID=547.
[7]丁寧.導游成為關注焦點[N].中國旅游報,2008-01-28(010版).
[8]趙壘,尺木,江嵐,史蔓蓉.《勞動合同法》實施:行業(yè)發(fā)展新契機[N].中國旅游報,2008-01-28.
[9]李任芷,蔡家成,劉勁柳,楊勁松.導游體制改革調(diào)研報告[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0-5/2010-5-7-10-5-4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