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平
(吉林省公主嶺市陶家屯中心校)
有效閱讀教學的幾個著力點
◆王寶平
(吉林省公主嶺市陶家屯中心校)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不僅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通過閱讀教學來培養(yǎng),而且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賴于閱讀教學來奠定基礎。只有抓好閱讀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才能占領語文教學的重要陣地,那么,怎樣才能把閱讀教學落到實處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泵恳黄恼露技挠枇俗髡叩乃枷敫星?,而思想感情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用相應的語調才能準確地加以表達,要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理解當事人的真正感受,就必須讓學生掌握讀的技能和技巧。教師不僅要有抑揚頓挫,富有節(jié)奏感的范讀,更要在學生朗讀前明確每一次朗讀教學的目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境,使學生有表達的欲望,能全身心的投入,受到情感和思想的熏陶。
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的教學,我讓學生通讀全文后,找出描寫父親了不起的相關段落,接著直奔重點段進行朗讀父親與救火隊長,與警察之間的對話。體會父親此時失望與并存,痛苦與悲傷相伴的心情。我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不斷體會父親的心理。我用低沉的敘述性語言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混亂的現(xiàn)場、一個悲痛無助的父親形象,入情入境地把父親那一聲聲急切、誠懇的求助之情真意切地表現(xiàn)出來,從而把一個愛兒子、堅信兒子還活著的堅強的父親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杜甫有句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闭f的就是閱讀與寫作的密切關系;寫作離不開閱讀,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也不會有神來之筆。
1.抄寫
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說明了積累的重要作用。在閱讀教學中,除了指導學生理解詞、句外,還要重視引導他們積累、領悟、創(chuàng)造,每當讀到文中的好詞佳句,都要隨手抄下來,并熟讀成誦。多讀書、多背誦、多摘錄,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就會形成深厚的文學積淀,在運用語言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
2.補寫
由于學生的個體情況有差異,所以對文本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尤其對文本底蘊意義發(fā)掘更有不同。作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閱讀,以開放性思維來對文本陳訴自己的見解。根據文本給讀者留下的“空白”展開聯(lián)想并進行補寫。如教學《狼和小羊》一文,我根據結尾只說狼呲著牙朝小狼撲去,這一內容讓學生展開想象并進行適當續(xù)寫,學生在經過想象和構思后,寫出了不同的結局版本:有的同學寫到獵人及時趕到把小羊救了,有的同學寫到小羊最終被狼吃掉了,狼在回家的途中被獵人發(fā)現(xiàn)并被打死了。也有的寫道:羊的叫聲喚來了獵狗,獵狗把狼嚇跑了等諸多答案。在這種續(xù)寫的過程中,學生的求異思維得到發(fā)展,品格得到陶冶,從而真正意義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個性化閱讀。
3.仿寫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受知識、經驗、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所以,模仿是他們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之一。教材中的文章各有特色,學生每學過好的句子、段落或篇章,就要及時運用,加以模仿,借以表達自己熟知的人、事物、景物或闡述自己的觀點,感受。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有三處比喻“像新月”“像獨木舟”“像水蛇”,學生細細體會了它們的精妙之處,領略了小艇的獨特風格,感受了乘客的愉悅心情后,學生也在不同的審美情趣之下引發(fā)出種種不同感受?!皬倪h處看形態(tài)像新月,走近點像獨木舟,行走起來又像水蛇般靈活?!睍r機成熟,教師引言:“威尼斯的小艇不但形態(tài)美,坐上還真舒服,不過我們大街上的汽車也不賴,誰能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大街的汽車?”學生就由小艇外形描寫手法引向自己日常所見的汽車,面包車等描寫,這樣的閱讀教學,既讓學生理解了文章內容,又讓學生有例文可仿、有實事可寫、有真情可抒,這樣把教材與模仿有機會起來,達到以閱讀促作文的良好效果。
學生的語文、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并非對立,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時課堂閱讀的有效擴展,所以作為教師,要注意將二者加以協(xié)調與積極引導,對語文課內外閱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安排學生課前自己閱讀材料
聯(lián)系課堂教學,針對教材實際,讓學生在課前主動開展課外閱讀,這樣一方面,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另一方面,可以搜集與教材有關的資料。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有關桂林和作者的有關資料,學生通過網絡、圖書等途徑閱讀了有關桂林的山水風貌,風土人情及桂林山水的風景圖片及文章,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閱讀面。
2.課后推薦與課文有關的閱讀材料
我們課外閱讀的目的,不是只讀一篇文章,看一本好書,而是以此來讓學生閱讀一類的書,最大化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所以課后閱讀是成為課前和課堂閱讀的必要補充和延伸。如教學《武松打虎》《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等古典文學名著片段時,我都會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你們知道武松還有哪些英雄之舉嗎?劉姥姥共到榮國府幾次?都做了什么?結果怎樣?這樣的疑問一出,學生們就迫不及待地去書中尋找答案了。
閱讀教學要在誦讀中體驗和感悟語言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要在學文中積累豐富的語言,激發(fā)閱讀的欲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提高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技巧,為寫作架起金橋。
[1]龔肇蘭.語文教學改革初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04).
[2]胡逢大.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結合的嘗試[J].安徽教育,1980,(06).
[3]丁成瑞.書要讀——加強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一點體會[J].江西教育,1980,(01).
[4]龍宅俊.科學地進行語文能力的訓練——改革小學閱讀教學的一點意見[J].江西教育,1980,(02).
[5]羅時順.淺談啟發(fā)學生作文[J].江西教育,1980,(03).
[6]趙治中.對“讀也是為了寫”的質疑——兼談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的關系[J].麗水師范專科學校學報,1980,(03).
[7]書巖.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J].寧夏教育,1980,(02).
[8]辛文.作文教學雜談[J].寧夏教育,1980,(02).
[9]張紀元.從高考作文題“出人意料”說起[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02).
[10]鄭金寶.我在羅馬尼亞工作的近況[J].高等教育研究,19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