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小群
實行新課標后,語文涉及的范圍更廣泛,教學內容更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預習、復習、閱讀、思考,充分調動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理解力、思考力等,主動愉快地開展探究合作,課堂才會是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和諧互動的高效學習的課堂。
講得好的老師不一定教得好,教得好的老師一定充分尊重、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和探索者,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角。
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就要讓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關注自己的思想,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主探究;盡可能的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學生自由、全面而均衡的發(fā)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情境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確保教材對學生的發(fā)展有效。
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要求師生之間培養(yǎng)合作關系、情感關系、人格平等關系。學生在這種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fā)展自己,從而獲得成就感與價值體驗,并感受到自主和尊嚴,學習動機就會更強烈,學習興趣也就更濃。
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要求語文課堂是開放的課堂。老師允許學生大膽嘗試自己的假設,充分尊重學生的見解,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正確的引導和積極的評價,消除學生因回答錯誤而產生的緊張心理,為學生創(chuàng)設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圍。學生在課堂上有盡可能多的機會自己思考、自主判斷、勇于質疑、樂于表達。
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學生通過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方式獲得知識、方法,形成能力。自主學習,凸顯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弘揚人的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凸顯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探究學習凸顯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和開放性,形成學習的內在動力。
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語文的原因“語文老師教學認真,講解清楚,方法得當,教學水平高”排在了第四位。對“一般而言,上完語文課,你是否清楚自己獲得了什么?”問題,有25%—53%的學生選擇了“感覺模糊,說不太清楚”。結果表明越是優(yōu)秀的學生,越希望“語文老師教學認真,講解清楚,方法得當,教學水平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切實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1)講解清楚。如何才能講解清楚呢?就是要“小、精、實”:知識點要?。恢v解要精;訓練落實。一個大的知識塊,可以分化為很多小的知識點,一點一點地教給學生,讓學生容易掌握。其次,按人的思維順序、接受事物的順序進行教學安排,教學思路要清晰。再次,講述用語醒豁,提問準確到位,總結簡潔凝練。語言生動形象,深入淺出。
(2)重點突出。首先要熟悉教材、課程標準、考綱。只有吃透了教材的知識體系,能力訓練體系,才能準確地把握課程標準、考綱要求的重點。其次一篇課文,要講的東西很多,但語文知識的學習,語文能力的訓練,從教材體系來看,必須是有重點的。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課程標準和教材體系,確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目標。教學中必須采取種種措施突破重點。一課一得,力求重點突出,落實。必須把重點與訓練結合,知識方法與練習結合。在實踐中歸納出知識方法,又在反復訓練中熟練知識方法,并進一步形成能力。
(3)方法得當。首先教師要體現(xiàn)一定的學法指導,要讓我們的教學成為想(悟)與做的過程。想,要激勵學生去思考;做,要鼓勵學生大膽去實踐,這是一個從感覺效應到運動效應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xiàn)學生的活動性。檢查課堂教學,要看學生的參與情況。在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參與過程中,達到將客觀知識內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一定的情景,提供條件,讓學生自己去探索。
其次要把系統(tǒng)的講解變成答疑和討論。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確自己應該怎樣學習語文。語文教學的理想狀態(tài)是學生帶著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向老師求教,而不應該是教師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講解給學生,也不應該是教師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拆成若干小問題來步步緊逼地向學生追問,最終讓學生被動地認同教師對文本的理解。教學中,讓學生與課本直接對話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過程,要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和“被追問”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
最后每一位教師在備課前必須反復思考:這一單元重點教給學生什么知識、方法,進行什么思維訓練,如何使重點更好地落實。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又快又好的掌握所學的東西。課后必須反思:這一堂課學生對所學內容掌握得怎么樣?教學效率是否還可以提高?教學方法如何改進?
(1)課堂要生動、活潑、有趣。必須要讓學生多思考,多參與、多討論,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這樣不僅啟發(fā)了學生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能力,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2)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表現(xiàn),隨時運用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等等進行教學,讓學生精神振奮,學習效率和效果就能大大提高。
(3)用新知識、新方法吸引學生。學生都有尚新的心理特征,這里的“新”應該包括兩個意思。其一,確實是“新”的,即新近涌現(xiàn)出來的知識和方法。其二,雖是過去的老知識,老方法,但是學生過去沒有學過的知識。比如科技動態(tài)、經濟發(fā)展、最新時事、社會熱點等知識。
(4)教學語言的設計與運用,必須在“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上下“粘”住學生的功夫。生動形象,風趣幽默的藝術性語言,能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我們不妨學學評書演員、相聲演員、小品演員的語言技巧,善于逗捧說唱,善于夸張渲染,善于抑揚頓挫,迭宕多姿。用語言這個“蜜”來“粘住”學生。
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喜歡語文的原因“喜歡這個老師,與老師關系融洽”排在第二位。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還必須從各方面去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做合乎社會需要的新人。既要堅持原則,嚴格要求,又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以愛幼其心,以嚴導其行”,使學生愿意接近老師,及時地向老師反映他們的所做、所想,樂于接受老師的教育,從而加快學生的進步。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嚴”失去分寸,只愛不嚴或只嚴不愛,對學生不能一同仁,都會影響師生間的和諧關系,影響學生的自尊心和進取心,甚至產生與教師的抵觸情緒,不利于師生間的思想溝通,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正確的做法是:關心學生,喜歡學生,課外有意識地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以贏得學生的信任,贏得學生的喜歡,為最終贏得學生配合自己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作情感鋪墊;課內鼓勵學生討論和發(fā)言,并對學生的言行進行及時公正的鼓勵性評價。
課堂,是教師的戰(zhàn)場,如何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法很多,但我認為關鍵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上只是我個人在實踐中的一點心得,要真正把它很好地貫徹落實到自己的教學中,還需要長期在實踐中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