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浩杰
浙江省永嘉縣永臨中心衛(wèi)生院,浙江永嘉 325106
Colles骨折(橈骨遠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見的骨折,橈骨遠端骨折后關節(jié)面的掌傾角、尺偏角及下尺橈關節(jié)穩(wěn)定性的恢復至關重要。筆者自2009年8月~2011年3月筆者所在醫(yī)院骨科門診98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復位,同時用小夾板固定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共9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華外科學會關于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斷標準,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齡7~83歲。跌傷51例,車禍傷27,砸傷7例,其他13例。左側55例,右側43例;所有骨折均為新鮮閉合損傷,受傷至整復時間為傷后10 min~48 h。
1.2.1 整復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肩外展,患肘屈曲至90°,前臂中立位,掌心向下,助手握住肘部,術者兩拇指并列置于骨折遠端背側,其他四指置腕部,扣緊大小魚際,先順勢牽引2~3 min,待重疊移位完全矯正后,迅速尺偏并掌屈,使之復位。
1.2.2 固定方法 前臂均勻纏繞繃帶襯墊后用前臂小夾板固定于中立位,其中骨遠端背側,橈側及骨折近端掌側于相應夾板對應處置棉墊,患肢屈肘90°,頸腕帶懸吊于胸前,固定時間成人共計3~6周,兒童3~5周。
1.2.3 術后處理 一般復位固定后立即攝X線片,看骨折復位是否滿意,不滿意則及時調整,復位滿意后告知患者次日復診,并于第7天、14天、21天、1個月復查X線片,若發(fā)現(xiàn)有移位則及時調整,使用抗炎、活血化瘀、預防感染的藥物治療。指導患者積極進行指間關節(jié)及掌指關節(jié)的伸屈功能鍛煉。
優(yōu):骨折解剖復位,腕關節(jié)外觀無畸形,恢復腕關節(jié)的正常功能,X線片顯示骨折愈合,斷端解剖或近解剖對位,腕關節(jié)無痛,無畸形,功能正常。良:骨折移位在0.3 cm以內,腕關節(jié)外觀正常,腕關節(jié)功能基本恢復,X線片顯示骨折愈合,外觀無明顯畸形,局部偶有酸痛,腕關節(jié)功能基本正常,患側腕關節(jié)掌傾角5~9°,尺偏角16~20°。差:骨折移位在0.3 cm以上,腕關節(jié)外觀呈“餐叉”樣畸形,前臂旋轉功能受限,X線顯示骨折愈合,外觀有畸形,腕關節(jié)功能稍受限或受限。
本組98例患者均經6個月~1年隨訪,結果優(yōu)63例,占64.6%;良28例,占28.5%;差3例(肢體腫脹消退后小夾板松動斷端發(fā)生移位畸形愈合患者拒絕再次手法折骨復位治療),手法復位優(yōu)良率為93.17%。
Colles骨折是橈骨遠端距關節(jié)面2.5 cm以內的骨折,常伴有遠側骨折斷端向背側傾斜,前傾角度減少或呈負角,典型者傷手呈銀叉畸形[1-2]。1814年Abraham Colles首先詳細描述此類骨折,故命名為Colles骨折。它是最常見的骨折之一,約占所有骨折的6.7%。若復位不好,不僅影響患肢外觀,而且功能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Colles骨折治療的重點是使骨折對位良好,橈骨關節(jié)面的生理尺偏與掌屈恢復正常[3]。所以整復時,在牽引重疊移位的同時加大橈側牽引力度,同時糾正橈偏移位,夾板固定于尺偏掌屈位,固定后夾板太松容易使骨折再易位,太緊影響患手血液循環(huán),所以應隨時調整夾板松緊。讓患手主動握拳活動,可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少腫脹疼痛,促進骨折愈合[4]。夾板去除后,患肢進行功能練習,防止關節(jié)僵硬和肌肉萎縮,以早日恢復關節(jié)功能。
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要考慮患者的年齡、職業(yè)、運動水平以及全身情況;對骨折的評估包括是否存在神經血管損傷、骨折移位程度以及骨折為關節(jié)內還是關節(jié)外骨折,還要考慮是否存在骨質疏松,了解骨折的損傷機制還能指導復位、固定。通過對98例Colles骨折患者應用手法復位后小夾板固定治療的觀察、評估,筆者認為,在基層醫(yī)院對橈骨遠端骨折診斷明確的患者,采用手法復位加小夾板固定治療,療效確切,經濟可靠,便于推廣。
[1]龔立.較復雜橈骨遠端骨折的非手術治療[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2004,13(11):491-492.
[2]張安楨,武春發(fā),劉柏齡,等.中醫(yī)骨傷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265-266.
[3]劉勇.基層醫(yī)院杉樹皮小夾板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J].中國臨床研究,2010,6(23):462.
[4]候源軍,周建華,楊秀英,等.對600例橈骨遠端骨折行手法復位單純小夾板固定與中藥封包小夾板外固定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2(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