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印蕾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醫(yī)學檢驗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E-mail:heyinlei@163.com)
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和人口素質的提高,社會對醫(yī)學檢驗專業(yè)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單一型的檢驗人才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而更需要綜合型的檢驗人才。因此,培養(yǎng)高級綜合型醫(yī)學檢驗人才是醫(yī)學檢驗專業(yè)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所謂綜合型人才,即綜合能力較強的醫(yī)學檢驗專業(yè)人才。而綜合能力,是指其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和交流能力。
實驗教學是大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聯(lián)系臨床專業(yè)技能,提高動手動腦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實驗教學改革,不僅要讓學生通過實驗課了解、掌握先進的檢驗技術和分析手段,還要著重培養(yǎng)大學生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和交流能力。長期以來,實驗教學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實驗教學過程是:教師先講解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實驗結果的判斷以及實驗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主要問題等等[1],然后再示范操作實驗要點,最后才讓學生按照教師操作步驟進行實驗。而實驗所需的所有器材、試劑等均由教師或教輔人員事先準備好并歸類整齊地擺放在學生的實驗臺上。學生做實驗不需要過多思考,只要按教師的要求去做,只追求實驗結果而常常忽略對實驗過程中各種現(xiàn)象的觀察和記錄。這種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限制了大學生的自由度,使大學生做事習慣于依葫蘆畫瓢,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和主動思維。為了使實驗課更加適應新世紀高級復合型檢驗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近幾年來,我們以《臨床免疫學檢驗》課程為重點,對實驗教學進行設計性綜合性的探索和嘗試,經過幾年的改革實踐,教學效果顯著。現(xiàn)總結如下:
1.1 教學對象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醫(yī)學檢驗專業(yè)2006~2009級本科生,共382人。
1.2 實驗分組 以自由組合方式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每組2~3個同學,盡量做到每組至少有一名男生,因為一些女生膽子較小,有的時候2~3個女同學不一定能控制住一只實驗動物。
1.3 實驗改革辦法 首先在設計性實驗開展之前,專業(yè)帶教老師給同學們作一次“科研論文設計與如何撰寫科研論文”的專題講座,為同學們順利完成日后的設計性實驗奠定基礎。然后,由帶教老師給出設計性實驗題目范圍(如免疫血清的制備、體液免疫應答等)和總體思路,并把學校所具有的實驗條件情況告知學生,如學校能提供的實驗動物有家兔、綿羊(兩只)、小白鼠、豚鼠等,實驗過程中,所有動物的喂養(yǎng)工作均由動物中心工作人員負責;可選擇的免疫原有:人血清、人紅細胞、卡介苗、石蠟油、羊毛脂等。要求每位學生根據(jù)總體思路、時間和實驗室的實際條件,設計出自己的實驗方案。實驗方案中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設計本實驗的理由是什么(即實驗的目的);②實驗方案設計(即如何實施本實驗,要求寫出詳細的實施過程);③可行性分析(包括理論依據(jù)是什么、本組成員是否具備獨立完成本實驗的能力、現(xiàn)有的實驗條件是否能保證本實驗的順利實施等等);④創(chuàng)新性是什么(包括與傳統(tǒng)的驗證性實驗的比較;與教材上理論相比較);⑤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么;⑥預期目標是什么。
各實驗小組成員參考老師上述的要求,在一周之內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然后將方案上交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對每組方案進行詳細修改并提出指導意見。方案審核合格后學生方可實施實驗。
1.4 實驗總結 實驗全部結束后,指導教師組織全班進行總結,每組選一名代表對實驗進行總結匯報,同組其他成員可以進行補充。匯報結束后要接受指導教師或其他同學的提問。
1.5 實驗報告 總結匯報結束之后,要求每個實驗小組在一個月之內按照科研論文的格式寫一篇科研論文式的實驗報告,并上交指導教師審閱。
1.6 成績評定 由4個指導教師根據(jù)學生查閱文獻資料情況、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及創(chuàng)新性、實驗方案的實施情況、實驗結果匯報和實驗報告質量等情況作出綜合評價(評分)。
2.1 有利于提高大學生觀察能力 設計性實驗的開展,就意味著同學們不能再依賴老師,避免抄襲其他同學的結果,因為各小組的實驗內容、方案及實驗動物均不相同,因此就不可能出現(xiàn)相同的反應和癥狀。所有的結果是由實驗過程的點點滴滴匯總而成。這就要求同學們要觀察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現(xiàn)象。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每個小組都專門設有一本實驗記錄本,里面詳細記錄實驗動物每一天的反應及出現(xiàn)的癥狀等。小組實驗成員對每一個現(xiàn)象均進行分析討論。通過現(xiàn)象再去尋找其理論依據(jù),再用理論來指導實驗,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設計性實驗,大學生們養(yǎng)成了仔細觀察、記錄的習慣。
2.2 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在開設設計性實驗后,大學生為了能設計出完美獨特的實驗方案,他們積極自覺地學習和復習與實驗相關的理論知識,為了更好地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組內同學還進行了詳細地分工,有的同學負責上網(wǎng)搜索相關資料,有的負責到學院圖書館查找資料等等,很多小組每天晚上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資料匯總及討論。為了提高實踐能力,提高專業(yè)基本技能,使實驗過程更加順利,同學們主動要求晚上開放實驗室,利用晚上時間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學習,把被動接受學習變成了自我主動學習。由于實驗是由學生們自己設計的,實驗主動權在學生自己手中,自己安排實驗時間,他們很清楚什么時間該做什么,每一步實驗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對實驗內容和操作步驟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從而在實驗實施過程中做到有條不紊。加上同學們在實驗前就對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充分地分析并備有相應的解決辦法,比如,實驗過程被動物抓傷或咬傷的處理辦法、實驗過程動物死亡后如何繼續(xù)完成實驗的備案、動物傷口發(fā)炎的預防和處理、醫(yī)用垃圾的處理辦法等等。開展設計性實驗后,同學們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2.3 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結合作和創(chuàng)新思維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各成員在查找資料,討論、設計、修改、完善實驗方案,實施、記錄實驗以及結果報告等等過程中,他們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形成團結互助的實驗小組。這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設計的實驗方案中,指導教師強調和鼓勵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性。因此,同學們的設計方案中,除少數(shù)實驗小組參考實驗教材中的方法外,更多實驗小組均能設計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實驗方案。應該說不是現(xiàn)在的大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而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扼殺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開展設計性實驗,也給我們教師很大的啟發(fā),即如何才能使實驗教學更好地為“培養(yǎng)有能力、能創(chuàng)新、懂科研的醫(yī)學檢驗高級人才”服務。
2.4 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嚴謹?shù)目茖W作風 設計性實驗不同于傳統(tǒng)的“驗證性”實驗,后者在實驗前均能預知其實驗結果,而前者在實驗結束前實驗結果是未知的。這就要求同學要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作風,腳踏實地,認真做好每一步實驗,詳細記錄好每一個現(xiàn)象,來不得半點弄虛作假。再者,設計性實驗實驗操作需要熟練過硬的實驗技能基本功,因此,大學生必須得嚴格訓練自己的工作作風,反復強化訓練實驗操作的基本功。另外,設計性實驗工作量很大,時間長(約6周),實驗過程還涉及動物的飼養(yǎng)管理,并且經常要在業(yè)余時間進行實驗。另外,實驗結束后每個小組還需花一個月的時間進行論文式的科研實驗報告的書寫。這些可以使大學生們切身體會到科學實驗的艱辛,鍛煉大學生的科研意志,培養(yǎng)大學生嚴謹?shù)目茖W作風[2]。
2.5 有利于鍛煉和提高大學生交流能力 由于不同實驗小組所選擇的實驗動物不一樣,實驗方案自然就差別很大,實驗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也就有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在實驗的幾周時間里,學生們通過QQ群形式與其他實驗小組或指導老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各組把本組實驗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及處理方式也都放到QQ群上來討論。這種方式對提高大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很大優(yōu)勢。在實驗結束后,由于指導教師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一場總結匯報會。各組成員都積極總結、分析本組的實驗方案優(yōu)缺點、創(chuàng)新點、實驗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實驗結果分析以及對可能出現(xiàn)的提問進行熱烈的討論和分析,做好充分準備之后,選出一名代表進行總結匯報。并接受指導教師和其他小組同學的提問。提問時,每個組員均可以回答,或者是一個同學回答不夠全面時,其他組員進行補充。在這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同學們的表達和應變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同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每一次的匯報會中,課堂氣氛都十分活躍,在指導教師提問之后,其他組的學生均踴躍提問。在這過程中,大學生們不但要善說,還要學會善聽。他們既要學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觀點,又要學會給別人說話、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和時間,他們在說和聽的互動過程中與教師和同學進行著交流。通過這種學習,學生交流能力有了明顯地提高[3]。
設計性實驗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一是教學經費問題,由于學生的實驗設計方案不相同,所使用的實驗器材、實驗耗材等成本均比“驗證性”實驗多出許多倍,對教學經費比較緊張地方民族醫(yī)學院校來說,很難大面積地推廣設計性實驗的開展。二是實驗場地的問題。實驗場地也要求比較寬敞,實驗室開放時間較長;實驗過程中還需飼養(yǎng)單獨實驗動物約6周時間,對于本來就很緊張的實驗場地來說,是個大問題。三是設計性實驗涉及的部門較多,部門間存在協(xié)調的問題。實驗過程中涉及教研室、實驗室和動物飼養(yǎng)中心等多個部門,有時必需花大量時間用于各部門間的協(xié)調工作。四是管理難度大,設計性實驗過程中學生的自由度較大,各小組的實驗時間不統(tǒng)一,且實驗所需時間較長,因此實驗管理難度較大。
總之,從教學效果來看,開展設計性實驗是成功有效的。它給學生提供了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新知識、鍛煉和提高各種能力、施展才華的機會,對大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和交流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很好的效果。
[1] 呂世靜.臨床免疫學檢驗[M].2版.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25-40.
[2] 王昕,孫鑫.醫(yī)學檢驗專業(yè)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探討[J].檢驗醫(yī)學教育,2011,18(2):25-26.
[3] 何印蕾.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改革方案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6,2(4):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