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慧[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長沙 410205]
宗白華意境觀淺論
⊙石 慧[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長沙 410205]
意境理論在宗白華一生的美學思想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對中國美學的突出貢獻主要也體現在對古代意境說的重新詮釋上。本文欲從意境的內涵、構成和表現三個方面來分析宗白華先生的意境理論。
意境 內涵 構成 表現
意境理論在宗白華一生的美學思想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對中國美學的突出貢獻主要也是體現在對古代意境說的重新詮釋上。清末王國維先生首次把意境審美哲學作為文學價值評判的最高標準,宗白華先生則在此基礎上,融會中國西方哲學、美學、藝術和倫理于一體,建立了一個內涵豐富、結構系統(tǒng)、頗具民族特色又能體現中國人哲學觀與生命意識的意境理論體系。上個世紀40年代馮友蘭先生就曾對宗先生有過中肯的評價,說“中國真正構成美學體系的是宗白華”①。下面筆者將從意境的內涵、構成和表現三個方面來分析宗白華先生的意境理論。
意境是什么?其本質和內涵是怎樣?古人多有提及,但礙于傳統(tǒng)思維方式和學術方法的局限,古人的意境說往往限于狹隘的詩學意義上,而且論者大多是憑直覺對意境做印象式的論斷,多隨意和直觀,故而這些論調顯得零星而駁雜,缺乏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即使王國維也沒有對意境做出明確的本質界定。而宗白華先生突破了意境用于純詩藝和鑒賞領域的局面,站在檢討民族文化的高度,涵蓋一切美的藝術和人生,直接關涉到人的生命存在、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的思考。他不僅承認“意境是‘情’與‘景’的結晶晶”②,即意境是情與景相融合的結果,藝術家或作家創(chuàng)造了一個特定的具體的景象,通過這個境象完美地表現了他們的思想感情與意識活動。而且,在這個傳統(tǒng)觀點的基礎上,他還將人與世界的關系做了細致的區(qū)分,即《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中宗先生總結的五種境界:(1)為滿足生理的物質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愛的關系,而有倫理境界;(3)因人群結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窮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學術境界;(5)因返樸歸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③功利境界主于利,倫理境界主于愛,政治境界主于權,學術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在介于“真”與“神”之間,即是藝術境界:“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賞玩他的色相、秩序、節(jié)奏、和諧,借以窺見自我的最深心靈的反映;化實景而為虛境,創(chuàng)形象以為象征,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藝術境界主于美?!雹?/p>
宗白華先生認為,藝術境界應該反映世界的各種關系,它是人類心靈于外部世界的一種體現,所以一個人人格修養(yǎng)與心靈境界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作品藝術境界的高低,故而宗先生十分重視主體人格的修養(yǎng),因為一切美都源于心靈之美,沒有心靈之源便無法產生美之藝術,優(yōu)美的心靈是創(chuàng)造美之藝術的前提。以魏晉時期的藝術為例,宗先生認為正是魏晉人自由灑脫的性情、優(yōu)雅率真的人格以及自然超俗的心靈才促成了他們藝術成就的輝煌,以至于形成了一種以人物品評、以人格為美的風尚。宗先生將主體心靈的自由與活潑看做是藝術境界最根本的前提,同時他也認為藝術之最高價值則在于它能夠“啟示宇宙人生之最深的意義與境界”,也就是“心靈的價值”。⑤宗先生對意境內涵的界定深刻地揭示了意境與主體人格和心靈境界的關系,這完全將意境從純詩學概念的狹小局面中解放了出來,使之成為與人生、人的胸襟相關涉并能充分體現人生命價值和人生理想的審美哲學范疇??梢哉f,這是宗白華先生對意境說的一大發(fā)展。
意境源于主體心靈的發(fā)現,意境就是主體心靈在與自然宇宙接觸、主體融情于物從而實現物我交融的情感轉換。主體的人格修養(yǎng)與胸襟是意境產生的基礎,在充分重視主體心靈對意境創(chuàng)造的前提下,宗白華先生又十分重視虛實的審美意義,其實意境也就是虛與實的統(tǒng)一,二者相輔相成,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虛實可以說是意境構成的兩元。
宗白華先生還認為,意境“不是一個單層的平面的自然再現,而是一個境界層深的創(chuàng)構,從直觀感相的摹寫、活躍生命的傳達,到最高靈境的啟示,可以有三個層次”⑥。這實質就是從寫實到傳神再到造境的遞深漸進的過程,而中國的藝術——詩詞、書法、繪畫等等,無一不具備這一層深的結構。宗先生以虛實兩元結構為本,將這三個層次納入其中,使情與景在虛實的轉化中實現層層深入從而形成無窮的審美意味。
藝術境界的意義在于虛實二字,宗白華先生曾引用方十遮《天慵庵隨筆》中的一段話來對構成意境的虛實二體做說明: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之間——故古人筆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于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或率意揮灑,亦皆煉金成液,棄滓存精,曲盡蹈揖影之妙。⑦
虛實是藝術構成的二元,由虛轉實,由實向虛,虛實轉換間便形成了一個“靈奇”的藝術境界,從中體現出中國人對宇宙萬物、世事人情的體悟。在中國古代,意境僅僅是作為詩藝中的一個概念,僅限于對藝術表層的概括,而缺乏一種打通藝術境界與天地情懷、生命意識和宇宙觀的哲學思維。宗白華先生從縱深層面出發(fā),立體性地發(fā)掘了藝術與哲學的關系,認為意境是虛與實、具象與抽象、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通過意境的構造,便可發(fā)現主體的生命觀、歷史觀與宇宙意識,這便將僅僅屬于詩藝范疇的意境觀拓展為中國藝術精神,成為反映中國人哲學思考的概念。
意境是由虛實相轉化層層深入而創(chuàng)構的,故由此而表現出禪境之美,用宗先生的話說就是“道、舞、空白是中國藝術意境的結構特點”⑧,這是宗先生將意境的特點與中國的哲學相聯系起來了,尤其是道家哲學。
首先,宗先生認為意境與“道”緊密相系,意境是“道”的體現,而“道”則是藝術的最高境界,他高度贊揚莊子具有藝術天才,說“他對藝術境界的闡述最為精妙”,將“道”與“藝”體合無間。他還說:“藝術要刊落一切表皮,呈顯物的晶瑩真境。藝術家經過‘寫實’、‘傳神’到‘妙悟’境內,由于妙悟,他們‘透過鴻蒙之理,堪留百代之奇’。”⑨可見,只有與“道”合一的藝術境界才是最至美至純的意境,而意境所以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也正是因為它體現了“道”,體現了天地、自然與人的合一。
其次,宗先生將意境與“舞”相聯系,認為“舞不僅是一切藝術表現的究竟狀態(tài),且是宇宙創(chuàng)化過程的象征”,“能直接地啟示宇宙真體的內部和諧與節(jié)奏”。⑩舞蹈是中國一切藝術境界的典型,最能體現中國的藝術精神與“道”。宗先生從《莊子》“庖丁解牛”中發(fā)現了舞的飛動之美,用書法藝術來論證“舞”之美,還認為意境的飛動之美,也來自于“舞”,來自于舞蹈精神,由舞蹈動作呈現的虛靈的空間構成了中國繪畫、書法、建筑等空間感的共同特征?!爸挥小琛?,這最緊密的律法和最熱烈的旋動,能使深不可測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
第三,與“舞”之飛動美不同,“空白”體現著意境的靜態(tài)美,二者正是中國人的生命意識的感性形態(tài)??瞻酌廊绾蝿?chuàng)造?宗先生說:“‘唯道集虛’,中國詩詞文章都重這空中點染,摶虛成實的表現方法,使詩境、詞境里有空間,有蕩漾,和中國畫面具同樣的意境結構?!?以虛實審美之法來創(chuàng)造空白之美,以有限性來表現無限,以有形來表現無形,這正是中國人對宇宙、對人生的一種獨特體驗和審美方式。宗先生文中即舉中國畫來說明,他說:“中國畫最重空白處,空處并非真空,乃靈氣往來生命流動之處,生動之氣韻籠罩萬物,而空靈無跡,故在畫中為空虛與流動?!?不僅畫如此,中國詩詞尤是。宗白華的空白說,體現的是中國人特有的宇宙意識,以及尚空靈、尚虛境的審美追求。
“舞”與“空白”作為意境的審美表現,是與“道”緊密相系的,二者可以說是中國人對于“道”的一種體驗或體悟。舞的飛動之美與空白的靜態(tài)之美共同構成了中國人的生命形態(tài)。
宗白華先生的意境說內涵豐富、結構系統(tǒng),他的學說超越了古典意境說,形成了新的美學思想體系,其意境美學將藝術與哲學融為一體,更注重主體人格的修養(yǎng)和心靈的培育,以虛實二法層層創(chuàng)境,其審美表現則始終與“道”相合,體現為舞之飛美和空白之靜態(tài)美,宗先生的意境美學揭示了中國人的生命氣象、宇宙意識和哲學思維。這是宗先生意境說的一大貢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代意義。
① 林同華.宗白華美學思想概述[A].宗白華美學思想研究[C].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
②⑨??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10,217,220,221.
③④⑥⑦⑧⑩ 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A].宗白華全集:第2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⑤ 宗白華.略談藝術的價值結構[A].宗白華全集:第2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 宗白華.徐悲鴻與中國繪畫[A].宗白華全集:第2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作 者:石慧,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文藝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文學理論。
編 輯: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