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新民
巴比松畫派的流變發(fā)展及代表人物
左新民
巴比松畫派受到17世紀荷蘭畫派及英國畫家康斯塔伯的啟發(fā),作品中以自然與純凈的風格,追求光線和氣氛的極致表現,并在戶外寫生,再把作品帶回畫室完成,這種忠于表現自然環(huán)境的信念與在戶外寫生的作法,影響到后來的印象主義,成為印象派的先驅,而巴比松畫派對于自然的熱愛與推崇,更反映出發(fā)展中的城市居民對于大自然的向往。在光華奪目的大自然面前,巴比松派畫家讓色彩得到了初步的解放。如果沒有他們的探索,很難想象后來的印象派以及印象派后期的凡·高、高更、塞尚等等在色彩上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還有一點必須提及:這就是畫家投諸于大自然的感情。巴比松派畫家發(fā)現了法國的風景,這一發(fā)現過程是和欣喜、感動、敬仰相連的。他們認為畫那種“只有眼和手參與”的風景畫,是在貶低自己。心靈,也應該參與其中!于是,我們看到,幾乎每一位巴比松派畫家,都在無時無刻發(fā)現著、體味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巴比松畫派,是法國19世紀的風景畫派。以寫實手法表現自然情景,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內在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達出畫家對自然的真誠感受,追求真實新鮮的感受和使畫面色調豐富起來的藝術主張和實踐,給歐美風景畫家,包括印象派畫家以重要啟示,揭開了19世紀法國聲勢巨大的現實主義美術運動的序幕。取名為巴比松畫派,是因為存在著巴比松村莊,而曾經該畫派的大部分畫家都在這里或長或短地逗留和居住過。米勒的一個學生曾這樣描述它:“巴比松是一個地道的鄉(xiāng)村。那里既無教堂和公墓,也無郵政所和學校。沒有小鋪,也沒有任何商販;沒有社交生活的中心,甚至沒有鄉(xiāng)村小酒館,只有兩家小客棧,在夏季供畫家租用?!焙喡⒉荒芊恋K它成為新思想和新方法的發(fā)源地。從與巴比松畫派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柯羅,到該畫派的每一位重要人物:盧梭、迪普雷、迪亞茲、米勒、杜庇尼等,都是在這里停下腳步,并留下傳世名作。取名為巴比松畫派,更因為畫家為風景畫創(chuàng)造出了新的理念。他們發(fā)現了新的東西,這就是:大自然。
來到廣闊的大自然之中,才明白了光和空氣的真正含義。在古典主義的繪畫世界里,不僅透視是嚴格的,甚至光線也是刻意安排的,必須一絲不茍,否則就會出笑話。然而,大自然的光千變萬化,空氣也因時因地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一切,都需要重新定義;一切又都需要重新把握。而巴比松畫家們樂在其中。巴比松畫派畫家不僅對于法國風景畫,而且對于整個歐洲的風景畫的發(fā)展都具有巨大的意義。沒有哪一個畫派會忽視巴比松派的成就。正如斯塔索夫在《十九世紀的藝術》中指出的:巴比松派畫家沒有杜撰。沒有作出超過風景的東西,而是根據實物進行創(chuàng)作。
巴比松派是法國浪漫主義畫派轉向寫實與現代主義的一個起點。過去法國藝術界對風景畫的評價都很低,認為畫風景畫的畫家是比較不引人注目,也不值得注意的,但巴比松畫派的作品使世人被鄉(xiāng)村中的優(yōu)雅感動,同時也因當時巴黎和歐洲都保受戰(zhàn)亂,人心趨向于隱居,所以巴比松畫派成功地為風景畫打下很好的基礎,也替后來1860年開展的印象派奠定了相當好的道路。
波特萊爾在《1864年沙龍評》中指出:“浪漫主義革命的那個時候,風景畫家們以最有名的法蘭德斯畫家為典范,致力于研究自然。這件事情解救了他們,賦予現代風景畫流派特別的光彩?!辈ㄌ厝R爾以時代見證者的立場明確地指出:近代法國風景畫的興起,受益于北方的自然主義傳統(tǒng)。
柯羅(1796~1875),1796年7月16日,柯羅生于法國巴黎。法國19世紀現實主義風景畫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面向自然,對景寫生”的口號成為19世紀風景畫創(chuàng)作所遵循的方向??铝_的作品《納爾尼河上的橋》、《羅馬的農村》于1927年即在沙龍展出,此后近30年,幾乎每次沙龍中都少不了他的作品,奇怪的是對于他的作品,幾乎無人加以褒貶,直到1855年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買下了他的《馬庫西的回憶》后,才好似一顆拂去塵埃的珍珠,突然在畫壇上閃爍出耀眼的光芒,自此不僅畫商、顧客盈門,而且作品一再為官方所收購,價格也一路飆升。
在光華奪目的大自然面前,巴比松派畫家讓色彩得到了初步的解放。如果沒有他們的探索,很難想象后來的印象派以及印象派后期的凡·高、高更、塞尚等等在色彩上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還有一點必須提及:這就是畫家投諸于大自然的感情。巴比松派畫家發(fā)現了法國的風景,這一發(fā)現過程是和欣喜、感動、敬仰相連的。他們認為畫那種“只有眼和手參與”的風景畫,是在貶低自己。心靈,也應該參與其中!于是,我們看到,幾乎每一位巴比松派畫家,都在無時無刻發(fā)現著、體味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1]李文龍.淺析巴比松畫派柯羅的繪畫風格[J].科技信息,2009.25.
[2]全香春.淺析19世紀法國巴比松畫派的藝術成就[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
(左新民:河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