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昕
教學策略是對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活動的程序、方法、形式、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如何確定教學策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選擇最為合適、最為有效的一種或一組教學媒體是教學工作中的一項基本考慮,也是教學設計的策略要素之一。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參與的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是課堂上主動探索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提高課堂效率,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質疑、探究中,在情感的體驗中學習知識,完善人格。
情緒是從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tài)度中所產生的一種主觀的體驗,情緒的最大特征在于它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在課堂中,教師排除一切雜念,以一種飽滿的、愉快的、積極的情緒投入教學,不僅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氣氛熱烈、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還能使學生受到教師高漲熱情所感染,將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教師教學思路流暢,教學語言活潑,學生學習情緒飽滿。思維處于興奮狀態(tài),整個課堂就在教師積權主動的調控之中。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以飽滿的熱情來調動學生的情緒,振作他們的精神,興奮的情緒和振作的精神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的必要條件。
傳統(tǒng)教學十分重現“知識與技能”,優(yōu)秀生和后進生的區(qū)分,實際上是以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優(yōu)劣來衡量的。而事實上,傳統(tǒng)意義上的“優(yōu)秀生和后進生”都有各自的情感優(yōu)勢與缺憾,因此,我們必須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情感關注,以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對后進生澆灌一分“嚴格”之水,要加九分關懷之情,這些幼苗才能茁壯成長.“后進生”課堂學習時的情感態(tài)度特點可能是:“沒有自信的、壓抑的、恐懼的”、其外現行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壞)的”,而“優(yōu)秀生”,除了積極進取的特點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時高度焦慮”。這些不同的情緒表現,都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察言觀色,并給予合適的處理。對后進生要揚其長、避其短,循循善誘.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在后進生身上,缺點可能多一些,顯得突出一點,優(yōu)點可能少一些,甚至顯不出來。作為教師,可不能“哪壺不開,提哪把壺”,整天??春筮M生的缺點,陷在解決問題的事務堆里.要善于正面疏導,克服和消除后進生消極的一面,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積極的一面。
我們必須“從最后一名抓起”,應“大搞水漲船高,不搞水落石出”,改變對差生的態(tài)度,增加對差生的情感投入,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溫心、愛心和誠心,心靈的溝通會使學生普遍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由厭學轉化為愿學、愛學、樂學,從而一改數學課的沉悶氣氛。
師生間要互相信賴,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首要條件。教師要首先依賴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數學,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對學生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做到對所有的學生都滿腔熱情。無論是尖子生還是后進生;都要給予同樣的愛,公平的情,讓其樹立起信心,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教師的言行是最直觀的榜樣。即使一句話;要表現出良好的師德風貌,讓學生敬佩你。教師善意的批評、提醒能被學生接受和理解,如果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善意的批評、提醒則不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有時甚至導致師生沖突,影響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和學雙方只有互相配合、協(xié)調一致、共同活動、同步前進,才能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而這種情景只能在熱烈的情感、興奮的探求、強烈的求知氣氛中才能達到最高水平。廣大教師愈來愈重視了對教學藝術的追求,如語言藝術、板書藝術、提問藝術等,但比較重要的如何營造美的課堂氛圍尚被忽視.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以飽滿的精神、真摯的情感、和藹的態(tài)度去鼓舞學生樂學、愛學、勤學、巧學;必須把自己的每一個微笑變成一個個愛的音符,把自己每一束真誠的目光變成傳遞著鼓勵和信任的信息,給學生以勇氣;必須善于發(fā)現學生閃光點,善于對不同特點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必須把學生看成活的教育對象,把教材看成活的學習對象,以教材為輻射的中心調動學生的情感,用爐火純青的教學撥動學生的心弦。從而營造活躍的、和諧的、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活動中,主動去探索學習的奧秘。
通過教學實踐,在指導初中數學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關注學生的學,認為知識要靠學生的主動建構才能獲得,鼓勵學生在“做”中學,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作為學習方式.教師更多關注怎么“教”,學生的“學”是在教師設計好的程序中展開.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是提高課堂效益的基本保證。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許多有欠缺的方面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