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躍
舞臺美術是創(chuàng)作和限定演員表演空間并為舞臺調(diào)度提供必要的表演區(qū)組合和支撐,創(chuàng)造相應的氣氛與情調(diào),是用來美化舞臺空間,營造并渲染出所需的藝術氛圍,把各類表演藝術襯托得更美,更具生命力。
因此,舞臺美術設計者首先要熟悉劇本提供的戲劇情境,然后才能按照戲劇風格與導演風格加之自己的風格,去構造舞臺環(huán)境,即舞臺美術。
戲劇理論家一再提醒我們注意“戲劇情境”,可見“戲劇情境”對舞臺美術何等重要。
戲劇情境是構成戲劇作品的重要因素。它涵蓋了戲劇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人和事,具體可分為劇中人物活動的時空環(huán)境,對人物發(fā)生著影響的具體事件,以及人物之間有定性的相互關系等三要素。
現(xiàn)代戲劇理論更看重情境的作用,認為戲劇是對人類真實行為最具體的藝術模仿,是人們用以想象人的各種情況的具體的形式;劇院就是檢驗人類在各種特定情境下的行為的實驗室。存在主義戲劇家薩特則強調(diào):“情境在我們的心目中是重于一切的。”他提倡“情境劇”,他的劇作中大多以人物在情境中的“選擇”為基本內(nèi)容。
因此,舞美人員要懂舞臺、懂戲。這是畫家和舞臺美術創(chuàng)作的根本區(qū)別。舞臺美術設計要受到許多限制。首先是劇本的限制:劇本敘述的什么故事,發(fā)生在哪個時代,什么地點,受所表現(xiàn)的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矛盾沖突這些規(guī)定情景的限制。舞臺空間的限制;舞臺是個有限的空間,局限著創(chuàng)作者對表現(xiàn)無限空間的想像;還有導演要求的限制:導演是演出的靈魂人物、組織者,一切創(chuàng)作都要圍繞導演的意圖、構思的路線進行。所有的限制,說穿了,都是人物活動的時空環(huán)境的限制。
人物活動的時空環(huán)境,可以包括地點、場合、時間等內(nèi)容。
在生活中,環(huán)境對于人的心理是極有影響的。戲劇創(chuàng)作就抓住這一點,通過環(huán)境的影響力乃至壓迫力,讓人物極有特色的個性行為鮮明地顯現(xiàn)出來。
具體的活動場合,對人的行為心理的影響常常是直接而又微妙的。
戲曲劇作從來是注重劇情環(huán)境選擇的。古代與近代的大量劇作,在這一點上都可謂煞費苦心。元雜劇《西廂記》中的“長亭送別”,明清傳奇《牡丹亭》中的“游園驚夢”等等,其環(huán)境對人物心理的影響和壓迫,都達到了最佳效果,而人物的情感宣泄,又反過來勾畫出了環(huán)境的奇妙。
元雜劇《西廂記》中“長亭送別”:
(旦云)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瘹g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暮秋的清晨,霜葉紅醉,大雁南遷;天上有碧云、飛雁,地上是西風、黃花,遠望霜林如血,近看車馬待發(fā)。這一切環(huán)境的景象,觸目驚心,使人物沉重的心情更為沉重。
這就是這場戲的特定情境,舞美設計師捉住了這個“情境”,就勾勒出了舞臺時空的草圖。
明代傳奇《牡丹亭》中“游園驚夢”:
[繞地游](旦上)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貼)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蘼外煙絲醉軟。春香啊。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貼)成對兒鶯燕啊。(合)閑凝盼,生生燕語明如剪,嚦嚦鶯歌溜的圓。(旦)去罷。(貼)這園子委是觀之不足。(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臺是惘然。到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
如此良辰美景與杜麗娘如此悶心愁意構成天人互悖的特定情境,真?zhèn)€是風景越美心情越壞!這等“特定情境”與舞美的“舞臺環(huán)境”何等相似!
總之,舞臺美術創(chuàng)作要源于生活,但又需以劇中人物、事件和規(guī)定情景為依據(jù),并須與表導演的創(chuàng)作意圖相協(xié)調(diào)。以其特有的形象語言表達劇作的內(nèi)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