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翠梅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边@種對話過程,是師生、生生通過言談、傾聽、感悟進行的立體多維多向、共同學習的教學過程,也是以對話為中心進行心靈交融的情感場。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更應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真誠地和他們交心,使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成為可以點燃的“火把”。
放下“權威”的架子
要創(chuàng)設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放下教師“權威”的架子,以真誠的態(tài)度和學生進行交流,消除學生的疑慮,讓他們敢于和老師講真話,樂于和老師講心里話。有一節(jié)課上我當眾宣布:“這堂課,我先當回學生,請全班同學當老師,聽我讀一篇文章,找出我讀錯的字,找出我語速、感情處理不當?shù)牡胤?。”讀后,學生毫不留情地指出我的錯誤,令我有點“汗顏”。我在他們糾正下反復朗讀,讀得特別小心,終于“老師”們給我熱烈的掌聲,讓我這個“學生”激動不已。沒想到,實實在在做了一回學生之后,我的威信竟然大增,學生說我“值得信任,沒有臭架子”。
與學生民主平等、真誠以待,尤其是平等的交流對話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獲。更可喜的是,以后的每節(jié)語文課學生學得都特別認真,因為他們時時想當我的老師。
捕捉“對話”的靈光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總是在不斷感受、探索、反省,并在與師生對話中不斷豐富著、生成著。這種“對話”是一種豐富完善,是讓自己逐漸趨于真善美境界的過程。它可以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如在教學《七顆鉆石》:
師:同學們,這個水罐由沒有水到裝滿水,由木頭的變?yōu)殂y的,銀的變?yōu)榻鸬?,然后又從里面跳出了鉆石,涌出了水流,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雖然水罐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可是有一樣東西其實始終是沒有變化的,它是什么呢?
生1:好像是水。
師:水沒有變化么?
生2:我覺得是小姑娘那顆善良的心沒有變。
師:請大家評判一下,你同意哪一個的觀點?
生3:我同意第二種。因為小姑娘始終是抱著一顆善良的心,然后這個水罐才發(fā)生變化,最終七顆鉆石才涌出來。
師:很好!的確,水罐在不斷變化,但是小姑娘的那一顆善良的心,那一顆愛心,無論對小狗,對媽媽,還是對路人,始終是沒有變化的。
教師善于傾聽,用心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靈光,就會讓課堂對話涌動生命的靈性,必將使語文教學精彩紛呈。
紙上談“情”
為了使學生的觀念、能力、知識、心理素質(zhì)等方面健康發(fā)展,就必須設法及時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活動,了解他們心中有什么愉快和痛苦,有什么問題和要求。
一位學生在日記中寫道:“老師,我感到我很笨,總學不好。我也想進步,但有時管不住自己,老師,您能幫幫我嗎?”我在他的日記后面寫了這樣一段話:“讀了你的日記,老師很高興,因為我從日記中看到了你的自強。我有一個想法:班級每周都評選一次進步生,希望你能以此為努力目標,嚴格要求自己。如果你加強自我管理,每天進步一點點,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成為進步生的,時間長了,你的進步就大了。”從日記中,我聽到了學生的心聲,而學生也體會到了我對他們的友好、尊重。平時批改作業(yè),我總是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性的點評,如:“你在前進中”“我為你驕傲”“我已經(jīng)看到你進步了”“你真令我感動”“我知道你能做到”等,消除了學生的苦惱和困惑,幫助學生辨明了是非,明確了前進的方向,使他們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并有了前進的動力。
新一輪課程改革,呼喚課堂的回歸,“與學生平等對話”,絕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簡單地流于形式,而是要我們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相互尊重。獲得尊重、享受平等,這是每一位學生應該得到的基本權力。師生是對話的交互主體,民主、和諧、溫馨的氛圍是產(chǎn)生對話的前提,相互尊重是提高對話質(zhì)量的保證。相信孩子,孩子會給你一個驚喜。
2.適時引領。我們要相信學生,讓其大膽地說,不用怕,無論說得好與不好都是收獲。學生經(jīng)過思考,才能往心里去,才是知識的真正的內(nèi)化。這時,教者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蹲下身來與學生交流,適時引領一定會是一大亮點。
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開放的、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用“心”和學生對話,才會教學相長、心智交融,才會閃爍一種流動生成的動態(tài)美?!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我們通過包含愛心、耐心和細心的“心靈對話”去撥動學生的心弦,讓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再令人困惑,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精彩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