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 菱
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翻譯多媒體音樂表演朗誦會《東方的普羅米修斯》,剛看到這個題目時,我不禁多讀了幾遍,如此多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將呈現(xiàn)出怎樣的色彩呢?7月底終于在蘭心大戲院看到了這場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辦,上海翻譯家協(xié)會、上海演藝工作者聯(lián)合會共同承辦的演出,不禁耳目一新。演出主要由三個話劇片段構成,以婁際成、劉玉的詩歌朗誦貫穿始終,并穿插有音樂歌舞表演,而多媒體技術有效地交代了背景,烘托了氣氛。整場演出涉及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解放以后社會主義建設及改革開放的歷程,但主要呈現(xiàn)的是幾位青年翻譯者的事跡:
在一間破舊的柴屋中,一位青年就著昏暗的燈光日以繼夜地奮筆疾書,因為天氣冷,衣裳又單薄,他不停地往手上呵氣……他就是陳望道,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他翻譯出了中文全譯本《共產(chǎn)黨宣言》。
滴水聲、鳥叫聲,如世外桃源一樣的大佛古寺內(nèi),兩個年輕人郭大力和王亞南興奮地談論著《資本論》翻譯的宏大工程,經(jīng)過十余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出齊了三卷中譯本。
1920年,時年21歲的瞿秋白以記者的身份遠赴莫斯科,1923年春,瞿秋白回到北京,著手配譯能唱的中文版《國際歌》。之后,他更成了熱心的傳唱者,教會了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張波濤等30多位共產(chǎn)黨代表。
“這三個片段的表演不能單以戲劇性來要求,我們以紀實性為主,真實地反映當時的情況,適當?shù)丶右运囆g的手法,以此告訴當代人,當年的那些熱血青年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帶到中國的。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些為了救國犧牲個人一切甚至生命的熱血青年?!痹撗莩隹倢а萦崧迳Z重心長地說道?!豆伯a(chǎn)黨宣言》《資本論》《國際歌》這些經(jīng)典,對新中國的成立、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些中文版的翻譯者是誰。猜想著可能是滿頭白發(fā)的老學究,可以耐得住寂寞。事實上,他們是幾位青年,獨坐陋室,挑燈夜戰(zhàn),他們的行為雖然沒有沖鋒陷陣那樣轟轟烈烈,但貢獻卻是巨大的,他們使得馬克思主義迅速在中國傳播,也促成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
正如劇中所朗誦的:“黑暗中,有人毅然站起,要呼喊出振聾發(fā)聵的聲音,一群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翻譯家和熱血青年,像普羅米修斯一樣,為造福人類而獻身,他們采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火種,要點亮東方中國革命的明燈?!边@些青年點亮自己的青春去照耀國人,同時也照亮了自己。
俞洛生表示,他希望這場演出能讓更多的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看到,為此他特意選擇了上海師范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的二年級的學生,因為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各個大學巡演?!耙婚_始,學生演員各方面不成熟,確實下了比較大的功夫給他們排練。時代太不一樣了,他們在對那些熱血青年的理解上有距離,所以在排練當中,我們也主要抓這個方面,慢慢讓他們體會這些知識青年的感情。”俞洛生提到。
《東方的普羅米修斯》告訴了我們,英雄并不一定誕生于戰(zhàn)場上,也可以出現(xiàn)在各種哪怕是默默無聞的領域里,這也給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有理想的青年們一種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