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云,彭 瑩,屠乃美,田 峰
(1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長沙 410128;2湖南省煙草公司湘西自治州公司,吉首 416000)
烤煙按其葉片在植株上著生的位置,自下而上可分為腳葉、下二棚、腰葉、上二棚、頂葉 5個部位,其中上二棚和頂葉統(tǒng)稱為上部葉,其特點是煙葉較厚,顏色較深,組織結構較密,總氮顯著增高,味濃勁大,刺激性強[1]。目前我國烤煙上部煙葉占產(chǎn)量的45%左右。優(yōu)質的上部煙葉在國外混合型卷煙和低焦油烤煙型卷煙葉組配方中起著主導作用。然而,由于受生產(chǎn)環(huán)境的制約、煙農(nóng)追求產(chǎn)量產(chǎn)值的影響以及技術因素的限制,我國烤煙上部煙葉質量與國外優(yōu)質上部煙葉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xiàn)為上部煙葉開片不充分、葉片較厚、結構欠疏松、煙堿含量過高、內(nèi)在化學成分不協(xié)調、刺激性大、雜氣重等,致使上部煙葉的可用性較差,卷煙配方難以利用,造成了我國部分煙區(qū)上部煙葉銷售困難與庫存積壓。如何在不影響產(chǎn)值與煙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上部煙葉的可用性成為當前我國烤煙生產(chǎn)和卷煙工業(yè)亟待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
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從施肥[2,3]、采收成熟度和采收方式[4~8]、烘烤方法[9,10]、化學調控、綜合栽培措施[11~13]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對降低上部煙葉比例和煙堿含量,提高外觀及內(nèi)在質量作用明顯,但在提高上部煙葉可用性的同時,往往又會導致煙葉產(chǎn)量和產(chǎn)值下降,或者成本增高和耗工增多,煙農(nóng)難以接受和推廣。本試驗試圖從打頂后培育杈芽,在杈芽上增加留葉數(shù),即兩段留葉技術方面對上部煙葉質量的影響進行研究,為改進上部煙葉質量,提高可用性開辟新途徑。
供試烤煙品種為 K326。
將煙株分為主莖和培育杈煙進行兩段留葉。杈煙是于主莖打頂后,在頂葉下第二葉位處培育一個腋芽,再在煙杈上留葉。共設 6個試驗處理,以不留杈煙(正常打頂留葉)為對照,各處理方法見表1。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共 21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 48 m2,植煙 80株,四周設置保護行。
表1 試驗處理Table 1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試驗于2009年 2月3日播種,采用淺水育苗。5月4日移栽,行株距 1.2 m× 0.5 m,每公頃種植 16 500株,施專用基肥 675 kg、專用追肥 300 kg、活性肥 300 kg、提苗肥 75 kg、硫酸鉀 300 kg,總施氮量 103.95 kg,氮磷鉀為 1∶1.31∶3.24。兩段留葉的6個處理在花蕾伸長期打頂,于頂葉下第二葉位培育一個煙杈,再在煙杈上留葉。對照在第一中心花開放后打頂。其它管理按照《湘西州烤煙標準化生產(chǎn)技術方案》執(zhí)行。
試驗在鳳凰縣千工坪湘西自治州煙科所試驗基地進行。此地海拔高度 470 m,年平均氣溫 15.9℃,年降水量 1 287.5 mm,年日照時數(shù)1 260.6 h,無霜期 282.3 d。試驗地為稻田,前作水稻,排灌方便,土壤 pH值5.5,有機質含量 23.7 g/kg,全氮 1.59 g/kg,全磷 0.49 g/kg,全鉀 31.4 g/kg,堿解氮 142 mg/kg,有效磷 15.8 mg/kg,速效鉀 56 mg/kg。
于煙葉成熟采收前各小區(qū)隨機調查 10株煙株,記載上、中、下部 3個部位及杈煙葉片長、寬等農(nóng)藝性狀。煙葉烘烤結束后,按照烤煙 42級國家標準,分小區(qū)分級測產(chǎn),測定上部煙葉比例、產(chǎn)量、產(chǎn)值、中上等煙比例、上等煙比例等指標。各處理取上部煙葉(B2F)和杈煙各2 kg進行煙葉化學成分分析,測定還原糖、總糖、總植物堿、總氮、鉀含量。采用軟件“SPSS13.0”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與處理。
7個處理的上、中、下3個部位葉片及杈煙葉片的長、寬見表2??梢钥闯?7個處理之間的主莖下部葉長寬差異很小,中部葉片的長寬差異也不大。但上部葉長寬差異明顯,其中以兩段留葉6個處理的葉片較長、較寬,并表現(xiàn)為隨杈煙留葉數(shù)增加而縮短的趨勢。兩段留葉6個處理的杈煙長度在57.40~ 65.33 cm之間,寬度在 22.53~ 24.53 cm之間,比主莖上部葉片長寬減小;隨著杈煙留葉數(shù)的增加,其葉片長、寬也隨之減小。
表2 各處理不同部位及杈煙葉片長寬Table 2 Leaf length and width in different positions
從表 3看出,在兩段留葉 6個處理中,有 4個處理上部煙葉比例低于CK,僅有2個處理略高于CK。其中處理 2、處理 5上部煙葉比例較低,為 30.75%,30.84%,分別比 CK降低 6.67和 6.58個百分點,處理1和處理 3分別比 CK降低 2.03和 0.82個百分點,處理 6和處理 4的上部煙葉比例略高,為 37.91%和39.03%,比CK增加 0.49和 1.61個百分點。經(jīng)方差分析,處理 6、處理 4、CK與處理 2和處理 5之間有極顯著差異,與處理 1和處理 3差異不顯著。
表3 各處理上部煙葉比例Table 3 Comparison of upper leaf ratio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由表4得知,兩段留葉6個處理主莖上部煙葉的還原糖、總糖在15.2%~18.1%和16.3%~19.3%之間,與CK差異不大;在主莖煙留16片打頂處理中,隨著杈煙留葉數(shù)的增加,還原糖、總糖表現(xiàn)呈降低的趨勢,但在主莖煙留 18片打頂處理中,隨著杈煙留葉數(shù)的增加,還原糖、總糖卻呈增高的趨勢。杈煙的還原糖、總糖分別為 14.4%~18.7%和 15.0%~18.1%,平均值均比主莖煙低,隨著杈煙留葉數(shù)的增加其還原糖呈增高趨勢。兩段留葉 6個處理主莖上部煙葉總植物堿在3.76%~ 4.28%之間,其中以處理 4、處理 5較高,分別為 4.18%和 4.3%,其它處理均在 4.0%以下;CK最高,為4.33%。隨著煙杈留葉數(shù)的增加,主莖煙的煙堿呈明顯的降低趨勢;留 16片打頂?shù)闹髑o煙煙堿比留 18片打頂?shù)闹髑o煙煙堿總體略低。杈煙的總植物堿在3.36%~ 4.01%之間,平均比主莖煙低 0.2%左右;隨著杈煙留葉數(shù)的增加杈煙的總植物堿表現(xiàn)為一定的降低??偟?.37%~ 2.78%之間,CK最高,為2.78%。在主莖煙留 16片打頂處理中,隨著杈煙留葉數(shù)的增加主莖煙的總氮呈增高的趨勢;在主莖煙留18片打頂處理中,變化不明顯。杈煙的總氮在 2.34%~ 3.08%之間,在主莖煙留 16片打頂處理中,隨著杈煙留葉數(shù)的增加杈煙的總氮呈降低的趨勢,與主莖煙變化規(guī)律相反;在主莖煙留18片打頂處理中,變化不明顯。鉀含量在 1.74%~ 2.12%之間,CK居中等,為 1.81%,各處理之間沒有規(guī)律性變化。杈煙的鉀含量為 1.93%~2.39%,有 5個處理的杈煙鉀含量表現(xiàn)明顯高于主莖煙,僅有 1個處理杈煙低于主莖煙。
表4 各處理煙葉化學成分Table4 Analyses of leaf chemical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從表5可見,以處理 1~ 6的主莖上部煙葉外觀質量較好,表現(xiàn)為成熟度較高,顏色桔黃色,身份稍厚,葉片結構稍密,而 CK則表現(xiàn)為成熟度較高,顏色較深,身份較厚,葉片結構較緊密;主莖留 16片葉打頂?shù)呐c留18片葉打頂?shù)奶幚碇g差異不明顯。杈煙總體表現(xiàn)為成熟度為尚熟,顏色較深,身份厚,油份較足,結構較緊密。不同留葉數(shù)的杈煙外觀質量,以留 6片葉的較好;留 8片葉的成熟度較差,顏色較深,葉片結構較疏松;留4片葉的葉形較窄,葉片結構較緊密。
表5 各處理煙葉外觀質量Table5 Leaf appearance quality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從表6可看出,以處理6、處理3的產(chǎn)量較高,比CK分別提高 10.28%和 3.33%;其次是處理 5、處理 2,比CK分別提高 2.69%和 0.99%;處理 1、處理 4較低,比CK分別降低5.95%和 4.11%。隨著總留葉數(shù)的增加煙葉產(chǎn)量呈明顯增高的趨勢;在主莖煙留葉數(shù)相同的條件下,隨著杈煙留葉數(shù)的增加,煙葉產(chǎn)量明顯提高。經(jīng)方差分析,處理 6與處理 1、處理4、處理2和 CK之間達到顯著差異 ,與處理 3、處理 5之間差異不顯著;其他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產(chǎn)值是由產(chǎn)量和均價共同決定的。在7個處理中,以CK產(chǎn)值最高,其余從高至低為處理 6、處理 5、處理 3、處理 2、處理 4、處理 1,比 CK降低0.97%~ 13.47%。方差分析顯示,CK和處理6與處理2、處理4、處理 1之間達到顯著差異,與處理5、處理3之間差異不顯著,其它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均價以CK最高 ,其余依次為處理 4、處理 1、處理 5、處理 6、處理 3、處理2,分別比CK降低0.87~ 1.49元 /kg;隨著杈煙留葉數(shù)的增多,均價呈降低的趨勢。方差分析顯示,CK與處理 2、處理 3、處理 6之間達到顯著性差異,與處理4、處理 1、處理 5之間差異不顯著,其它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兩段留葉的6個處理中上等煙比例和上等煙比例均低于 CK,其中中上等煙比例比 CK降低1.25~6.79個百分點,上等煙比例比 CK降低 9.63~13.31個百分點。6個兩段留葉處理中主莖留18片葉打頂?shù)谋?16片葉打頂?shù)闹猩系葻熀蜕系葻煴壤?在主莖留葉數(shù)相同的條件下,以杈煙留 6片葉的中上等煙和上等煙比例略高。經(jīng)方差分析,CK與處理1之間中上等煙比例達到顯著性差異,與其它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CK與其它6個處理之間上等煙比例達到顯著性差異,其它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
表6 各處理經(jīng)濟性狀比較Table6 Comparison of economic traits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通過本次試驗,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1)烤煙留 16片和 18片葉打頂后,在主莖上再培育杈煙,對主莖煙上部葉影響明顯,可以增加主莖上部葉長、寬,促進上部煙葉的開片。杈煙的長度在57.40~65.33 cm之間,寬度在22.53~ 24.53 cm之間。杈煙留葉數(shù)對杈煙的長、寬影響較大,均以留 4片葉的長、寬較大,開片較好,杈煙留 8片葉的長、寬較小,開片較差。
(2)兩段留葉方法可以明顯降低上部煙葉比例。 6個處理上部煙葉比例均在 40.0%以下,其中以主莖煙留 16片葉和 18片葉、杈煙留 6片葉處理最低,為30.75%和30.84%,其次是主莖煙留16片葉、杈煙留4片葉和 8片葉處理,比正常打頂留 20片葉的降低8.28%~0.82%。
(3)兩段留葉處理對主莖煙上部煙葉的化學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還原糖和總糖與正常打頂留20片葉的差異不大,均處于較適宜范圍內(nèi)。在主莖煙留 16片打頂處理中,隨著杈煙留葉數(shù)的增加還原糖和總糖表現(xiàn)降低的趨勢,但在主莖煙留 18片打頂處理中,還原糖和總糖卻呈增高的趨勢。杈煙的還原糖和總糖平均值比主莖煙偏低。植物堿含量比對照明顯降低,隨著煙杈留葉數(shù)的增加主莖煙的煙堿下降;杈煙的總植物堿平均比主莖煙低 0.2%左右??偟室欢ǔ潭鹊慕档?隨著杈煙留葉數(shù)的增加主莖煙的總氮呈增高的趨勢,杈煙的總氮含量略低于主莖煙上部煙葉。對鉀含量的影響不大,各處理之間沒有規(guī)律性變化。但杈煙的鉀含量多表現(xiàn)為高于主莖煙。
(4)兩段留葉的主莖上部煙葉外觀質量比對照有一定提高,表現(xiàn)成熟度較高,顏色桔黃色,身份稍厚,葉片結構稍密;正常打頂留20片葉的上部煙葉成熟度較高,但顏色稍深,身份較厚,葉片結構較緊密;留 16片葉與留18片葉打頂?shù)牟町惒幻黠@。杈煙總體表現(xiàn)為成熟度為尚熟,顏色較深,身份厚,油份較足,結構較緊密,其中以留 6片葉的較好。
(5)兩段留葉增加留葉數(shù)處理可以明顯提高煙葉的產(chǎn)量,其中主莖留有效葉 18片、16片葉,杈煙留 8片葉的產(chǎn)量分別比對照提高10.28%和3.33%;但在相同留葉數(shù)的情況下,兩段留葉處理的產(chǎn)量比對照降低。產(chǎn)值、均價以兩段留葉處理的較低,對照最高,各處理比對照產(chǎn)值降低 0.97%~ 13.47%,均價低 0.87~ 1.49元 /kg。中上等煙比例和上等煙比例均以正常打頂留有效葉20片的最高,兩段留葉的6個處理較低,中上等煙比例比對照降低 1.25~ 6.79個百分點,上等煙比例比對照降低9.63~ 13.31個百分點。其中主莖留18片葉打頂?shù)谋戎髑o留 16片葉打頂?shù)闹猩系葻煴壤蜕系葻煴壤杂刑岣摺T斐僧a(chǎn)值、均價、中上等煙葉比例低的原因,主要是杈煙質量等級較低所致。
(6)由于僅開展一年的試驗,加之受試驗條件等因素的限制,有的結果尚不能定論,還有待于進一步試驗研究。
[1]中國煙葉生產(chǎn)購銷公司.烤煙分級國家標準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32-34.
[2]章啟發(fā),陳 剛,劉光亮,等.施肥技術對上部煙葉使用價值的影響 [J].中國煙草科學,1999,(4):16-18.
[3]楊宇虹,華水金,趙菊英,等.氮肥對水田與旱地烤煙上部葉性狀和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09,(1):137-141.
[4]王能如,方傳斌,徐增漢,等.烤煙上部葉采收成熟度試驗[J].煙草科技,1993,(5):32-33.
[5]江 峰,周冀衡,劉建利,等.不同采收方式對烤煙上部葉片生長及煙堿含量的影響 [J].作物研究,2007,21(1):28-31.
[6]宮長榮,李富強,陳紅華,等.烤煙上部 6片葉一次采收對頂部 3片葉烘烤質量的影響 [J].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8,(6):94-98.
[7]王能如,徐增漢.烘烤方法對烤煙上部葉質量的影響 [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5,(3):212-214.
[8]韓富根,張鳳英,劉世亮,等.外源物資對烤煙上部葉生長發(fā)育及化學成分的影響 [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2,(3):142-147.
[9]劉 芳,李永忠,文國松,等.不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烤煙上部葉質量的影響[J].廣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05,(4):303-305.
[10]郭群召,劉衛(wèi)群,陳良存,等.降低烤煙上部葉煙堿含量的綜合措施 [J].耕作與栽培,2004,(1):58-59.
[11]宮長榮,劉 霞,宋朝鵬,等.影響烤煙上部葉質量的因素及提高其可用性的措施 [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7,(3):103-108.
[12]紀成燦 ,王勝雷,許錫祥.提高上部葉可用性和降低上部葉比例的農(nóng)業(yè)措施 [J].中國煙草科學,2001,(4):19-22.
[13]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煙草研究所.中國煙草栽培學 [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2005.50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