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曉箐
在食品檢驗中,樣品體系復雜、品種多、檢驗的項目多,涉及產品標準多,有國家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有各類產品的衛(wèi)生標準;有行業(yè)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地方標準;企業(yè)標準等,而且還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對食品檢驗報告的質量控制工作必須要有新的認識和提高。
通過多年的報告審核,筆者認為影響檢驗報告質量的因素除了樣品的采集、樣品的處理、實驗室內的檢測外,主要還包括抽樣單和檢驗協議書的錄入和開號,與企業(yè)和委托客戶所提供的信息要一致,選用檢驗標準要準確;主檢員對原始記錄的收集匯總,檢查檢驗員選用的方法標準是否符合產品標準,使用儀器是否可靠(鑒定周期、精度等),編制完成的檢驗報告數據頁中的樣品編號與首頁、原始記錄的樣品編號是否相符;審核員對首頁的審核,對原始記錄中必有的項目進行檢查核對,對數據頁各項技術指標與產品標準進行再審核和檢驗數據的評價等環(huán)節(jié)。
所以,要控制好檢驗報告的質量,首先要根據產品的標準,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產品進行檢驗,以科學的數據為依據,準確客觀地出具檢驗報告,公正地評價被檢測產品的質量水平。不同產品應有不同的抽樣方法,抽檢的樣品應具有代表性,這是檢驗工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非常關鍵的步驟,因此,必需注重所抽檢的樣品是否具有代表性,如不具代表性即使檢驗數據再準確,檢驗報告再規(guī)范,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其次要在食品樣品的接收、流轉等環(huán)節(jié)中認真核對抽樣單是否與所抽產品一致,檢查樣品的包裝和封樣的狀況,檢查并記錄其狀態(tài),有樣品的接收、儲存保管、流轉處置的程序文件,當批量交接樣品時,更應該注意清點樣品的數量及核對相關信息。
但對檢測報告的質量起決定作用的是人,即人的責任心問題。我們應把責任視為一種使命,要勇于承擔責任,在不受任何外來因素的干擾,獨立地開展各種性質的檢驗工作,對任何客戶均持第三方立場,保持相同的工作質量。檢驗報告中的每一個數據,每一個結論都要經得起法律的檢驗。有了這份職業(yè)的責任感及對從事職業(yè)的敬業(yè)精神,才能保證檢驗報告的完整可信。
這就要求我們與報告相關的人員認真執(zhí)行檢驗工作中的各個程序,自覺從最薄弱環(huán)節(jié)抓起,學習應用統(tǒng)計學、計量學的原理和國家標準等來提高自己的水平,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全面提高檢測報告的質量。
因此,筆者有幾點建議:
一是加強對每個人的責任心的教育,從而提高檢驗部門的總體素質,建立我們自己的“質檢文化”。二是明確每個人的責任范圍,做到工作到位。目前檢驗部門的三級審核只是個大框,應進一步細化。三是建立季度考核制度,批準人考核審核員,審核員考核主檢員,主檢員考核項目檢驗員。積極鼓勵逆向考核。三級審核不能留于表面形式,鼓勵越級式深層次查找報告中的不足之處。四是制定各級細化的允錯比例,進行量化考核。五是規(guī)定每年召開兩次以上座談會,組織相關人員相互交流,總結經驗教訓,以免再出現犯過的類似錯誤。應與報告相關人員換位思考,試站在企業(yè)的角度來面對可能發(fā)生的問題,還要經常告誡自己,我們的報告中還有某些潛在的問題,需要認真仔細地發(fā)現,及時糾正。
總之, 檢驗報告應由具備資質的精通檢驗業(yè)務、具有高度責任心和事業(yè)心的審核人員按各自的職責審核、批準。各環(huán)節(jié)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時要嚴格把關,讓每一份檢驗報告都成為檢驗部門的優(yōu)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