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米西努·吾斯曼 劉新瓊 孫 焱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華醫(yī)院內分泌科,新疆伊寧 832000;2.煤炭總醫(yī)院內分泌科,北京 100028
脈搏波傳導速度(PWV)和踝肱指數(ABI)都是反映動脈粥樣硬化(AS) 的重要指標,對心血管疾病(CVD)具有預測價值,2型糖尿?。═2DM)和高血壓(HP)都是CVD的強危險因素,T2DM合并HP時必然會加重T2DM患者的AS程度[1]。本研究通過對不同血壓水平的初發(fā)T2DM患者進行分析,探討不同血壓水平的初發(fā)T2DM者PWV及ABI的差異。
2009年1月~2010年8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初發(fā)T2DM患者244例,男140例,女104例,年齡38~78歲,除外吸煙、冠心病、嚴重血脂代謝紊亂及其他血管性疾病,T2DM診斷標準采用WHO(1999)標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5.0 mmol/L和(或)總膽固醇(TC)≥6.2 mmol/L定義為嚴重血脂代謝異常。
1.2.1 生化指標檢測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空腹血糖(FPG)、75 g葡萄糖耐量試驗2 h血糖(2 hP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總膽固醇(TC)。
1.2.2 血壓、PWV和ABI測定 患者休息10 min后測右上臂血壓3次,取均值,據血壓水平分為3組,A組:收縮壓(SBP)≥160 mmHg(或) 舒張壓≥100 mmHg,B組:單純SBP升高(140 mmHg≤SBP<160mmHg)和(或)單純DBP升高(90 mmHg≤ DBP< 100 mmHg),C組:SBP<140 mmHg且DBP<90 mmHg。采用新一代多功能無創(chuàng)型動脈硬化診斷儀(Va Sera VS-100)測定PWV和ABI,PWV≥1 350 cm/s定義為異常,ABI<0.9定義為異常[2]。
在244例患者中,B組人數最多,3組男女性別比例相當,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隨血壓升高,年齡、LDL-C和TC呈上升趨勢,A、B組LDL-C水平與C組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指標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IMT與PWV:A組高于B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B組均高于C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ABI患者比例,A組最高,B組居中,C組最低,3組間互相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IMT、PWV和低ABI比例比較(±s)
表2 3組IMT、PWV和低ABI比例比較(±s)
注:與C組比較,*P<0.05;與B組比較,#P<0.05
組別 IMT(mm) PWV(cm/s) n(%)(ABI<0.9)A組 1.13±0.16* 1765±394* 34(62.96)*#B組 1.07±0.11* 1699±377* 49(47.12)*C組 0.78±0.08 1536±359 27(31.40)
表1 3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s)
表1 3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s)
注:與C組比較,*P<0.05
組別 男/女 年齡(歲) FPG(mmol/L) 2 hPG(mmol/L) LDL-C(mmol/L) TC(mmol/L) SBP(mmHg) DBP(mmHg)A組 31/23 54.3±6.7 10.9±3.2 14.5±6.6 4.3±0.6* 5.1±1.1 174±22 112±11 B組 55/49 50.6±6.2 11.1±3.6 14.8±5.7 4.2±0.6* 4.9±0.8 146±8 96±6 C組 54/32 44.6±4.9 9.4±3.9 13.6±6.6 3.4±1.0 4.6±0.9 127±12 78±10
PWV是指脈搏波在一定時間內沿動脈壁傳導的距離,是能準確反映動脈僵硬度的早期指標,是評估動脈血管功能變化簡捷、有效、可重復的非侵入性指標,能夠綜合反映各種危險因素對血管的損傷,并適用于長期隨訪對血管功能影響的疾病及對這些疾病干預治療的效果,是動脈硬化的經典測量指標,與心血管危險因素正相關[3]。ABI是踝部動脈SBP與肱動脈SBP的比值,ABI降低與心腦血管疾病有顯著相關性[4]。T2DM可以導致AS,即可以導致PWV增加以及ABI下降,高血糖是T2DM者ABI減小的重要相關因子。對于初發(fā)的T2DM患者,其AS程度不同,可能和血糖以外的其它因素有關,本資料將244例初發(fā)的T2DM患者按照血壓進行分組后觀察,結果顯示,血壓異常者比例為64.75%,HP以一級高血壓為主(65.82%),合并HP者,LDL-C水平升高更顯著,提示在T2DM患者中,除血糖外,HP 和LDL-C升高均可能是導致并加重AS的重要因素。
合并HP的T2DM患者的PWV 高于無HP的T2DM患者,不同水平HP組間差異不明顯,說明血壓升高是T2DM者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其意義大于HP分層;低ABI患者比例分析顯示,合并HP者,異常率高達52.53%,是血壓正常的T2DM者的1.67倍,且隨著血壓水平上升,異常率明顯升高。合并HP者LDL-C水平也升高,這和血壓升高之間可能存在互為因果關系,有待于進一步樣本研究分析。
PWV和ABI是早期評估AS程度的重要指標,從本資料可以看出,HP和T2DM都是AS的重要因素,而HP是否存在對PWV影響較大,HP分層對ABI異常影響較大。同時也說明,對于合并HP的T2DM患者,治療上應該給予控制血糖/血壓、防治AS等綜合治療。
[1] 張曉東,李易,李建美.踝臂指數與脈搏波速對冠狀動脈病變的預測價值[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11(11B):2094-2096.
[2] 陳剛,林慶明,莊維特,等.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脈搏波傳導速度及踝肱血壓比的測定及其意義[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7,15(9):547-548.
[3] 陳如杰,楊鵬麟,鄭如蓮.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運動血壓與踝臂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 [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2):135-137.
[4] 孫勇,郭濤.踝肱指數的臨床應用[J].中華全科醫(yī)學,2009,7(7):764-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