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條上得太緊的表走得不準(zhǔn),馬力加到極限的車開得不長,繃得太緊的琴弦彈得不久,情緒緊張的人容易生病。因此,善用表的人不會把發(fā)條上得過緊,善駕車的人不會把車開得過快,善操琴的人不會讓琴弦繃得太緊,善于調(diào)整情緒的人則會常保輕松愉快的心情。
在我們所受的教育當(dāng)中,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單位的領(lǐng)導(dǎo),總是教育我們不斷進取,知難而上;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物,只有進取才能算成功嗎?其實不然?!爸埂庇袝r候也是成功的關(guān)鍵,可從來沒有人教育我們怎樣知止。進,需要的是勇氣和一種精神;而知止,則需要的是智慧。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丘吉爾到北非,蒙哥馬利行轅前去移樽就教。閑談時,蒙哥馬利對丘吉爾說:“我不喝酒、不抽煙,晚上10點準(zhǔn)時睡覺,所以我現(xiàn)在還是百分之百的健康?!鼻鸺獱枀s說:“我剛好和你相反,既抽煙、又喝酒,而且從不準(zhǔn)時睡覺,但我現(xiàn)在卻百分之二百的健康。”
很多人都覺得奇怪,像丘吉爾這樣一位身負(fù)重任、工作緊張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生活不規(guī)律,何以壽登大耄,而且還百分之二百的健康呢?
其實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知道他的健康有賴于持之以恒的鍛煉與輕松的心情。他抽煙、喝酒,又不準(zhǔn)時睡覺,但在戰(zhàn)事最緊張的周末卻會去游泳,在大戰(zhàn)白熱化時去釣魚,在演講結(jié)束后會去畫畫,而且經(jīng)常叼著一支雪茄煙,放松心情。
事實上,放松心情是“知止”的具體體現(xiàn)。“知止”而心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靜且安,這才是心情最為放松的狀態(tài)?!爸埂焙唵蔚刂v就是知進退、明去留;就是清楚在哪里自己可以停、何時停,曉得在何處可以息、何時息。所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止”,反映了一個人的淡定與從容,是智慧、修養(yǎng)、道德的綜合體現(xiàn)。知止,方能天崩于前而不亂,地陷于后而不驚。
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xué)于一身的大師李叔同,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們一般說“知足”,其實“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層。知足是人家給多少,你“雖然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知止是自己看著到了某個程度了,伸手去擋住,說:“我不要了?!敝闶怯蓜e人,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貪,知止是不隨。知止,簡單來說,就是知道什么時候夠了,知道什么時候該走,知道“上臺靠機會,下臺靠智慧”。難,不是難在不知道,是難在不舍得,不愿意。
知止,是從心靈出發(fā)的。心里這么想,付諸行動,才會成為“行為”。知止,不但是針對“欲壑”,懂得說“夠了”;也要對痛苦、煩惱懂得說“行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鞓吠ǔ6虝海绻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煩惱是無所不在,也是會變的,任其駐留,傷害心靈尤甚。那些走上絕路、自我了斷的人,其實就是不了解“知止”。
“知止”,功夫做到細(xì)微處。一念起來,“知止”,不被帶走;一念消失,“知止”,不動如山。
(編輯 湯知慧)
短的是磨難,長的是人生
徐如濤
磨難是人生的困境。若非無法回避,沒有人愿意主動選擇磨難。相比而言,人們更喜歡生活順風(fēng)順?biāo)?/p>
磨難是災(zāi)難還是財富,視不同的人而定。有的人被磨難打倒,潦倒一生,那磨難就是災(zāi)難,是他的噩夢。有的人堅強地從磨難中走出來,在磨礪中完成自我,那磨難就成為他的一筆財富。當(dāng)回憶往事時,它將以特有的音色跳蕩在記憶里,給人悠長的回味。
利與害是事物的兩個方面,磨難能給人以動力,也能讓人頹廢。我們不希望有磨難,但是面對磨難,我們要有戰(zhàn)勝它的決心和勇氣。事實上,磨難構(gòu)成了人生的一種積極的價值,它讓我們在經(jīng)歷挫折和痛苦后感受到生命的嚴(yán)峻和殘酷,從而更深刻地認(rèn)識自己,達到一種新的境界。
成功者要經(jīng)歷磨難,凡夫俗子也難例外。磨難就是上蒼準(zhǔn)備的一塊有瑕疵的畫板,雖然我們并不喜歡,但也不能隨意更換。不過即便一個人倒霉到從出生到終老都在受苦,那磨難也長不過人生,充其量劃等號。這樣想的好處是,一旦某天磨難來臨,可以葆有好的心態(tài),就算走不出磨難,也不致于使生活更糟。
(編輯 康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