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正被無謂的憂慮所困擾,那么,請用心理學為您提供的“怪招”,它會幫助您告別憂慮。
怪招一:欲擒故縱法。
美國心理學家羅蘭德的一項治療憂慮的措施很獨到。他不是讓憂慮者不去憂慮,而是讓憂慮者來個“欲擒故縱”,每天拿出一段時間專門進行憂慮,即“用憂慮戰(zhàn)勝憂慮”。專家發(fā)現(xiàn),盡情地憂慮一段時間,更能驅除憂慮。心理學家建議這樣做:①平時通過想象、放松、轉移注意力等方法打斷憂慮,告訴自己,會有時間專門去憂慮的。②每天專門用于憂慮的時間最好為30分鐘。③專門憂慮時不要坐自己平時常坐的座位,以免以后一坐這位置就會產生憂慮,也不要在晚上睡覺前安排專門憂慮。④不能“偷工減料”,要保證時間,要專心致志。這樣做的結果是,人往往不能一門心思地去憂慮,逐漸地憂慮便悄然消失。
怪招二:轉換視角法。
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傘,二兒子曬鹽。為了兩個兒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憂慮重重。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這大晴的天,傘可不好賣喲!每逢陰天,老太太嘀咕:這陰天下雨的,鹽可咋曬?如此憂心忡忡,老太太竟憂慮成疾,兩個兒子不知如何是好。幸訪得一智者,智者為老太太出一妙招:“晴天好曬鹽,您該為小兒子高興;陰雨天好賣傘,您該為大兒子高興。如此轉念一想,保您憂慮全消?!崩咸烙嫸?,果真無憂無慮、心寬體健起來。心理衛(wèi)生專家忠告人們:“當人在審視、思考、評價客觀事物或情境時,要注意從多方面看待問題,如果從一個角度來看,可能會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如果從另一角度來看,就可能發(fā)現(xiàn)它的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的情緒轉化為積極的情緒。”這便是“轉換視角法”的妙處。原本,事情常有兩面理,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何必非把一件事情想得那么糟糕不可?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凡事只要換個視角,常常會看到另一番情景,您說何愁不轉憂為喜?
怪招三:嘴角上翹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臉上肌肉表情的變化,可以帶來心情的變化。因此,消除臉上的陰云,您就會告別心中的憂慮。怎么辦?現(xiàn)在請跟著我做:先請少許調整一下,使情緒平靜一些。好,請您嘴角上翹,盡力上翹。好,請盡量保持較長時間,1秒,5秒,30秒……好!不管您剛才索然無味也好,百無聊賴也罷,抑或陰云滿天,現(xiàn)在,保證能讓您樂起來。如果對著鏡子做,效果可能會更好。朋友,您不妨再試試,肯定效果更佳。這怪招將讓您受益終生。
(編輯 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