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遇事要注意“不”,“不”的對應面是“要”?!安弧闭且鞓贰⒁】?、要幸福。從而得到高質量的生活。
(1)不要隨心所欲。人步入老年后機體逐漸老化,有別于青壯年,生活上要放慢節(jié)奏,如進食、行走、起居、解便、體位改變、運動、休閑等,急不得,不能隨心所欲,由著性子來,要突出一個“慢”字。養(yǎng)成慢節(jié)奏的習慣,不僅能減少疾病,防止意外事件發(fā)生,還能提高生命的質量、保持身心健康、有百利而無一害。
(2)不為功名利祿所累。人的一生難免被名譽、地位、金錢、權力所糾纏,千萬不要為功名、利益所惑。退休了一切就成過去,要淡泊名利,這樣才能心地坦然、怡情悅意、潔身自好,就可贏得一個輕松愉快的好心情,有益健康。
(3)不忽視“清規(guī)戒律”。老人的生活起居必須有規(guī)律,但決不能成為規(guī)律的俘虜,被機械的規(guī)律所禁錮。老人應該隨遇而安,有困即眠、有餓即餐、有趣即玩,這才是遵循“健身有法而無定法”的大規(guī)律。
(4)不離童心、童趣。一個人童心未泯,就會充滿朝氣、充滿快樂,就會有一個永遠年輕的精神世界。它是促進身心健康的一味良藥。要培養(yǎng)童心、追憶童趣、多交童友、多看童話、多讀童書、多些童顏,保留一份孩子般的天真和好奇。人老不要緊,去掉暮氣、胸懷童心,不妨學做一個真正的老頑童,放出自己的夕霞光芒。
(5)不與社會脫節(jié)。老人面對孤獨感、“空心”感,切忌閉門不出,不要整天呆在家中,自我封閉,要走出家門,主動出擊,參與社會活動,與親朋好友多聯(lián)絡、多聚會。將自己置身于社會活動中,就能“樂天安命、怡然自得”、“空巢”不“空心”,融洽于周圍善良的人群中,愉快地度過晚年。
(6)不要對自己過分苛求。人老了,不要把期望訂得過高,要這要那,應將人生目標定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順其自然,懂得善待自己。對兒孫也不能用那些老觀念、舊傳統(tǒng)來看待和苛求,要順應時代,為晚輩做表率。一個善待自己、又能善待他人的人,最終會得到更多人的善待和歡迎,人老而生輝。
(7)不必在意“談論死亡”。老人一生經(jīng)歷了滄桑歲月,晚年時卻最忌諱談論死亡。其實,死亡是無法抗拒的自然法則,不畏衰老、戰(zhàn)勝恐懼、直面死亡才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
(8)不怕與“藥品相伴”。人老了多病,家里必然有許多藥品,不足為奇。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人與疾病和平共處,必須終身與藥相伴;還必須常備感冒、鎮(zhèn)痛、消毒等藥品。當然必須遵醫(yī)使用,不可濫用。
(9)不要把寵物當成最好的朋友。養(yǎng)寵物確實有益健康,但是寵物畢竟無法代替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和交往。研究表明,養(yǎng)寵物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更長壽。相反以寵物取代人際交往的人,壽命更短。
(10)不輕信“馬路廣告”。有許多騙子設下陷阱和圈套詐騙老人,什么“健康講座”、“免費治療”、“參加聽講座有禮相送”,都是迎合老年人貪圖小便宜的心理而耍的花招。要做到不為誘惑所動,使自己身體不受害、經(jīng)濟不受損失,“馬路廣告”就會失去市場。
以上“十不”,老人們以此修心養(yǎng)性,必能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編輯 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