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愛琳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老年病房,天津 300192)
磷酸肌酸鈉在肌肉收縮的能量代謝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是心肌、骨骼肌的化學能量儲備,并用于ATP的再合成,ATP的水解為肌球蛋白收縮過程提供能量〔1〕。本文旨在觀察磷酸肌酸鈉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B型利鈉肽(BNP)的影響。
1.1 病例選擇 2006年 9月至 2009年 9月在我院住院,NYHA心功能Ⅱ ~Ⅲ級的慢性心衰患者 96例,男 76例,女 20例,年齡 65~92歲,平均(76.28±6.78)歲。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 56例,對照組 40例。慢性心衰診斷標準參照ACC/AHA成人慢性心衰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05修訂版),二維超聲心動圖射血分數≤40%。基礎疾病為冠心病 69例、高血壓 45例、2型糖尿病 3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 17例。
1.2 方法 兩組均予心衰常規(guī)治療,包括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洋地黃制劑和β受體阻滯劑。治療組在此基礎上予磷酸肌酸鈉(唯嘉能,南京萬川醫(yī)藥公司生產),1 g緩慢靜脈推注,2次/d,持續(xù) 15 d。兩組均治療 15d。
1.3 超聲心動圖檢查 于治療前及治療后 15 d做超聲心動圖檢查,測量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徑(LVEDD)、左室收縮末徑(LVESD)及其他血流動力學指標。
1.4 血漿BNP測定 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 2 ml,常溫高速離心后,取血清以電化學發(fā)光法測量 BNP值,BNP檢測范圍 1~30 000 ng/L,試劑盒由美國羅氏公司提供。
1.5 肝腎功能檢查 治療前后分別采空腹靜脈血化驗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均以 x±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用 t檢驗,采用 SPSS11.0軟件。
2.1 心功能指標變化 治療組治療后 LVEDD、LVESD較治療前有明顯降低,LVEF明顯升高(P<0.01);對照組治療后LVEDD、LVESD也有降低,LVEF升高(P<0.05);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說明兩組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均有改善,但治療組心功能改善情況較常規(guī)治療組更為明顯。見表 1。
2.2 BNP水平變化 兩組治療后 BNP水平均有下降(P<0.01,對照組 P<0.05),且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磷酸肌酸鈉對 BNP的影響較常規(guī)治療組更為明顯。見表 1。
2.3 其他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 治療組治療后收縮壓較治療前升高(P>0.05);兩組治療后舒張壓及心率較治療前均無明顯改變(P>0.05)。說明兩組治療對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無明顯影響。見表 1。
2.4 一般生化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ALT、AST、BUN、Cr均無顯著變化(P>0.05),說明治療組及對照組對肝腎功能均無不良影響。見表 2。
表1 心功能及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x±s)
表2 生化指標比較(x±s)
心衰時能量代謝的改變與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PCr)有關〔2〕。PCr是心臟能量儲備的一部分,當有較高能量需求時,可以通過迅速水解 ATP而提供儲備能量。PCr庫在肌酸激酶的作用下與 ATP不斷相互轉化,從而反映心肌的能量水平。PCr/ATP比率被作為衡量能量轉換的最佳指標。在動物和人的心衰研究中發(fā)現(xiàn),PCr水平可下降達 70%以上〔3〕。所以保持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水平成為各種限制心肌損傷方法的基本原則,也是心臟保護基礎。增加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儲存已經被建議作為治療心衰的靶點。磷酸肌酸鈉作為一種磷酸化合物能夠穩(wěn)定肌纖維膜,通過抑制核苷酸分解酶而保持細胞內嘌呤核苷酸的水平,抑制缺血心肌部位的磷酸降解,通過抑制 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而改善缺血部位循環(huán),而達到保護心肌的作用。本研究觀察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經磷酸肌酸鈉治療 2周后,心功能指標得到顯著改善。
血漿 BNP測定有助于心衰診斷和預后判斷,心室壁張力增加是 BNP釋放的主要原因。慢性心衰包括癥狀性和無癥狀性左室功能障礙患者血漿 BNP水平均升高。倫敦一項心衰研究證實,BNP診斷心衰的敏感性、特異性、陰性預測值和陽性預測值分別為 97%、84%、97%和 70%〔4〕。血漿高水平 BNP預示嚴重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的發(fā)生。心衰經治療后,血漿 BNP水平下降提示預后改善;且BNP對心衰心功能的判斷與超聲心動圖心功能指標呈線性相關。袁方等〔5〕研究發(fā)現(xiàn),相關分析顯示BNP、LVEDD、LVEF與 Killip心功能分級之間呈線性相關,且BNP相關性最好。趙雪燕等〔6〕研究發(fā)現(xiàn),NT-proANP、BNP均與左房內徑(LAD)、LVEDD呈正相關,與 LVEF呈負相關;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顯示,NYHA、LVEF、年齡與 NT-proBNP獨立相關。本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Ⅱ ~Ⅲ級心衰患者在給予磷酸肌酸鈉治療2 w后,BNP明顯降低,提示心功能得到明顯改善的同時,也說明 BNP水平與心功能指標 LVEDD、LVESD、LVEF在評估心功能方面的一致性。
1 van Bilsen M.“Energenetics” of heart failure〔J〕.Ann N Y Acad Sci,2004;1015:238-49.
2 Ashrafion H,Frenneaux MP,Dpie LH.Metabolic mechanisms in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07;116:434-48.
3 Ingwall JS,Weiss RG.Is the failing heart energy starved?On using chemical energy to support cardiac function〔J〕.Circ Res,2004;95:135-45.
4 Cowie MR,Mendez GF.BNP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Prog Cardiovasc Dis,2002;44:293-321.
5 袁 方,方唯一,張 敏,等 .血漿腦利鈉肽水平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臨床診斷價值研究〔J〕.中華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35:1149-50.
6 趙雪燕,楊躍進,張 健,等 .心力衰竭患者 N-末端 A、B、及 C型利鈉肽原與超聲心動圖和心功能對比分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4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