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蓉
(東北林業(yè)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40)
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zhàn),我國林業(yè)企業(yè)改革經過放權讓利、利改稅、承包制、實行股份制和國有經濟戰(zhàn)略性調整等一系列的改造過程,逐漸從完全依賴政府的行政附屬物逐步向市場競爭主體轉變,這種轉變主要表現(xiàn)在逐步建立起兩權分離,管理科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企業(yè)對市場信號的反應逐步敏感,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有所好轉,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了進一步提高林業(yè)給社會帶來的各種效益,首要的就是科學地評價管理者的績效,建立有競爭力的管理團隊,提升管理水平,實現(xiàn)林業(yè)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即關鍵績效指標,通過對組織內部的某一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量、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極小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經濟學家徐斌認為“KPI是用來衡量某崗位工作業(yè)績表現(xiàn)的量化指標,是業(yè)績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他還指出“KPI是指標,而不是目標”,它“是反映個體或者公司關鍵績效貢獻的評價依據”,見圖1KPI指標提取示意圖。
確定關鍵績效指標還有一個重要的SMART原則。SMART是5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S代表具體(Specific),是指績效評價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標,不能籠統(tǒng);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是指績效指標是數量化或者行為化的,驗證這些績效指標的數據或者信息是可以獲得的;A代表可實現(xiàn)(Attainable),是指績效指標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xiàn),避免設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R代表關聯(lián)性(Relevant),是指績效指標是與上級目標具明確的關聯(lián)性,最終與企業(yè)目標相結合;T代表有時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績效指標的特定期限。
圖1 KPI指標提取總示意圖
在明確企業(yè)總體目標(企業(yè)價值最大化)之后,用“魚骨圖分析法”來確定管理者的一級KPI指標,見圖2。
圖2 魚骨圖
用圖2分析法,得到了一級的KPI指標,但是對于企業(yè)管理者來說,并不是上面分析出的每個指標,都要用來繼續(xù)分解,為了得到與管理者最為密切相關的,最能反映出績效效果的指標,只在若干個指標中在進行選取,用來分解二級KPI指標。根據現(xiàn)有的理論以及企業(yè)的具體情況,挑選出5個指標,分別是:工作態(tài)度、企業(yè)效益、管理能力、工作業(yè)績、發(fā)展指標。
需要對已經選好的一級KPI指標再次進行細分,分解成能夠明確反映管理者績效的指標,此外還要注意根據提取KPI時遵循SMART原則,要保證指標的全面性、科學性和導向性,并且要堅持以結果性指標為主,過程指標為輔,提取的指標不宜過多,一般是在6個以內。本文每一個一級指標提取了4個二級指標。KPI指標的提取結果見表1。
基于KPI理論構建了相應的指標體系。其中包括5個一級指標和20個二級指標。相對于評價企業(yè)的績效來說,對于管理者績效的評價,定量的指標相對較少,而定性的指標相對較多,這是與評價客體相關的,人本身就是復雜的,對其的評價也往往不能定量化。對于定性指標,也可以用判斷矩陣的方法進行定量化,使此指標體系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表1 管理者績效指標體系
企業(yè)是經濟組織,以贏利為主要目標,它的各種活動最終都體現(xiàn)為獲得的效益成果。因此對管理者的評價不能脫離企業(yè)的效益。在此運用了企業(yè)的4個主要的財務指標來反應企業(yè)的效益。一般認為管理包括計劃、組織、領導、協(xié)調、控制。對于管理者能力的考察需要從這幾個方面綜合考慮,對于不同企業(yè),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可給予不同的權重。工作態(tài)度是影響績效的重要因素,是人主觀能動性的體現(xiàn),影響著個人能力的發(fā)揮,同等能力水平的管理者,工作態(tài)度不同,工作績效也會有顯著差別。對管理者的績效進行評價,工作業(yè)績應該是最基本和基礎的方面,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最重要的。只有管理者的工作業(yè)績有了提升,才會促進整個企業(yè)效益的提高。企業(yè)的目標不僅是贏利,并且要追求持續(xù)發(fā)展,而績效評價不僅反映當期,還要反映企業(yè)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Α?/p>
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綜合評價法FCE(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相結合,建立管理者績效評價模型,具體步驟如下:
根據管理者績效的特點,V=(V1,V2,V3,V4,V5),分別代表(優(yōu)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其中V1∈〔8,10〕, V2∈〔6,8〕, V3∈〔4,6〕, V4∈〔2,4〕,V5∈〔0,2〕。
主要運用層次分析法對不同層次的各指標進行賦權,建立判斷矩陣時運用專家咨詢法對兩兩指標進行比較并賦值,確定權重(結果可見表2~表7):
表2 lmax=5.0020;CI=0.0005;RI=1.12;CR =0.0004
表3 lmax=4.0016;CI=0.0005;RI=0.9;CR =0.0006
表4 lmax=4.0029;CI=0.0010;RI=0.9;CR =0.0011
表5 lmax=4.0014;CI=0.0005;RI=0.9;CR =0.0005
表6 lmax=4.0003;CI=0.0001;RI=0.9;CR =0.0001
表7 lmax=4.0002;CI=0.0001;RI=0.9;CR =0.0001
由層次分析法得到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分配如下:
A=(0.0953,0.1523,0.3046,0.2505,0.1973)
W1=(0.2266,0.3122,0.2619,0.1993)
W2=(0.2841,0.1845,0.2267,0.3047)
W3=(0.1943,0.3071,0.2493,0.2493)
W4=(0.2736,0.2994,0.2311,0.1959)
W5=(0.3513,0.2980,0.1506,0.2001)
評價指標分為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①定性指標可用專家咨詢法,模糊統(tǒng)計方法得到;②定量指標可以由該指標的歷史數據、同行業(yè)平均數據、標準數據等做出判斷。對于因素指標值Vij為定量指標時,令
例如,以資產負債率U21為例,U21=48.09%,為負指標,行業(yè)績效評價標準值為優(yōu)秀 (38.1)、良好(51.4)、平均值(61.5)、較低值(81.1)、較差值(91.0),48.09介于38.1~51.4之間,令vimax=38.1,vimin=51.4,vij=48.09代入上面公式, 得出u(v1)=0.78, u(v2)=0.22,u(v3)=u(v4)=u(v5)=0,即r21=(0.780.220 00)。
某林業(yè)局具體數據及標準值見表8,表9
表8 2009年某林業(yè)局數據
表9 2009年企業(yè)績效評價標準值
結合表8、表9對一級指標Xi構造模糊評價矩陣Ri。
歸一化處理 B1= (0.2505,0.3703,0.2861,0.0879,0.0052),由結果可知,管理者工作態(tài)度良好概率占37.03%,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某林業(yè)局管理者工作態(tài)度水平屬于良好。
歸一化處理 B2= (0.2217,0.1123,0.4782,0.1878,0.0000),由結果可知,管理者效益指標中等概率占47.82%,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某林業(yè)局管理者效益指標水平屬于中等。
歸一化處理B3= (0.1297, 0.3377, 0.3627,0.1367,0.0332),由結果可知,管理者管理能力中等概率占36.27%,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某林業(yè)局管理者管理能力水平屬于中等。
歸 一 化 處 理 B4=(0.1176,0.2091,0.4112,0.17,0.0921),由結果可知,管理者工作業(yè)績中等概率占41.12%,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某林業(yè)局管理者工作業(yè)績水平屬于中等。
B5=W5R5=(0.3513,0.2980,0.1506,0.2001)
歸一化處理B5= (0.1953,0.2181,0.2849,0.1975, 0.1042),由結果可知,管理者發(fā)展指標中等概率占28.49%,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某林業(yè)局管理者發(fā)展指標水平屬于中等。
構造二級綜合評價矩陣
計算評價對象的模糊綜合評價集B,即B表示管理者總體績效對評語集合的歸屬度B=AR=(0.0953,0.1523,0.3046,0.2505,0.1973)
給評語集賦予分值,取優(yōu)秀(9)、良好(7)、中等(5)、及格(3)、不及格(1),則有V={97 53 1},計算綜合評價值。
由評估值可得,5.6246∈〔4,6〕,該林業(yè)局管理者績效中等。
從評價結果可知,該林業(yè)局管理者績效中等,其中工作態(tài)度、效益指標、管理能力、工作業(yè)績和發(fā)展的績效水平分別屬于良好、中等、中等、中等、中等,可以得出該林業(yè)局提高效益指標、管理能力、工作業(yè)績和發(fā)展指標對于提升管理者的整體績效有著重要的作用;從模糊評價法確定的一級指標權重可以看出,管理能力和工作業(yè)績指標所占權重比較大,分別是30.46%,25.05%,足以說明管理能力是評價管理者績效的重要方面,以及對于提升管理者績效起到的重要作用。
從二級評價指標具體分析可以看出,工作態(tài)度方面顧客導向意識、先鋒模范作用比重分別為31.22%,26.19%,企業(yè)要以顧客為中心,這樣才能提高管理質量。效益指標方面資產負債率與銷售增長率同等重要,分別為28.41%,30.47%,降低資產負債率,提高銷售增長率就成為提升績效的重要途徑。管理能力方面領導能力是提高績效的強大動力,為管理能力水平的30.71%,充分說明管理者身為企業(yè)的領導者,提升領導能力才是重點。工作業(yè)績方面,方案和建議的有效性是最重要的,管理者提出的方案對企業(yè)是有建設性的,對管理者的業(yè)績有很大影響。發(fā)展指標方面,自我學習與提高所占比重為35.13%,對管理者的終身發(fā)展和終身成就影響極其深遠。
上述評價結果的分析,指出了提升管理者績效的切入點,是管理者績效提升的具體方面,進一步講,這些對策也是管理者績效提升的一般方面,具有普遍的指導性。管理者是林業(yè)企業(yè)發(fā)展的關鍵要素,結合管理者績效評價理論框架和結構,根據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提高企業(yè)效益和管理水平為主,從提高領導能力、自我學習水平等方面來提高管理者的績效水平。
[1]杜棟,龐慶華.現(xiàn)代綜合評價方法與案例精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陳水利,李敬功,王向公.模糊集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計晶.我國經理人績效評價及業(yè)績提升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