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勝 趙 征 呂 燕
不脫鈣骨組織切片,因包埋介質(zhì)為樹脂,不同于石蠟切片通過高溫烘烤,石蠟熔化而使切片完全貼合于載玻片上。玻片在撈取切片前均需進行涂布或浸泡防脫片劑的處理。因包埋介質(zhì)的不同,對于防脫片劑的選擇就會有差別,如選擇不當,切片與載玻片貼合不牢,易出現(xiàn)大量切片脫片的問題。針對不脫鈣骨切片在染色中易脫片的情況,我們對病理實踐中常采用的3-氨丙基-3-乙氧基甲硅烷(APES)、鉻明礬-明膠、多聚賴氨酸、進口玻片膠等四種防脫片劑進行了對比實驗,取得了滿意的實驗結(jié)果。
1.1 主要試劑 防脫片劑:3-氨丙基-3-乙氧基甲硅烷(APES)、鉻明礬-明膠、多聚賴氨酸、已涂防脫片膠的進口玻片。Goldner's三色法染色液[1]。
1.2 方法
1.2.1 防脫片劑配制 (1)APES:配制方法為1份APES,50份丙酮,試劑最好現(xiàn)配現(xiàn)用。取潔凈玻片于APES丙酮液中浸泡20s,取出后入丙酮液漂洗一下后取出,于空氣中自然干燥,取出放置于載玻片盒中以防灰塵。處理好的玻片最好于3個月內(nèi)用完。(2)多聚賴氨酸:取多聚賴氨酸原液1份,加10份去離子水,混勻后使用。將潔凈玻片浸泡5min,取出空氣中自然干燥,放置于載玻片盒中。(3)鉻明礬-明膠:將2.5g明膠加熱溶于500 mL蒸餾水中,完全溶解后加入0.25 g硫酸鉻鉀攪拌充分溶解后,將玻片浸泡溶液中2 min,取出空氣中自然干燥,放置于載玻片盒中。在實際應用中,采用浸泡法處理的玻片經(jīng)HE染色后,玻片上易出現(xiàn)明膠干燥后留下的水印,影響切片的觀察。經(jīng)采用臨檢科推血片的方法,使明膠液均勻布滿玻片上,切片染色后顏色均勻一致,取得滿意效果。
1.2.2 不脫鈣切片 采用Leica 2500E重型切片機制作不脫鈣骨切片,切片厚度5μm。切片分別采用經(jīng)APES、鉻明礬-明膠、多聚賴氨酸處理過的玻片,以及已涂防脫片膠的進口玻片撈取。每種防脫片劑處理的玻片撈取20張,用自制夾具夾緊,于50℃烤箱中過夜。
1.2.3 染色 切片經(jīng)3次脫塑劑處理,每次浸泡20min,由100%乙醇下行入水,切片均用Goldners’三色法染色[1]。
1.2.4 脫片統(tǒng)計 脫片統(tǒng)計分四個等級:(1)貼片完整(見圖1);(2)輕度脫片:脫片面積小于10%(見圖 2);(3)中度脫片:脫片面積為 10%-50%(見圖3);(4)重度脫片:脫片面積大于50%,或組織全部脫落(見圖4)。
經(jīng)使用四種防脫片劑處理后的玻片撈取不脫鈣骨切片,染色后比較,從附表中可以看出,脫片率最低的是經(jīng)鉻明礬-明膠處理的玻片,完整貼片率為75%;效果最差的是APES處理組,完整貼片率僅為15%;多聚賴氨酸處理組和進口防脫片膠處理組完整貼片率均為30%。
采用經(jīng)鉻明礬-明膠處理的玻片所做的不脫鈣骨切片、帶支架血管切片均取得滿意的效果。
附表 四種防脫片劑帖片效果比較
在日常病理制片,特別是對切片進行免疫組化染色時,對玻片進行防脫片處理是保證制片成功至為關鍵的一步。以往文獻對于APES、多聚賴氨酸和鉻明礬-明膠等多種防脫片劑的比較均有報道[2-5]。有些研究者還通過對玻片表面進行多次處理,確保其表面清潔;或?qū)Χ嗑圪嚢彼徇M行改良,以提高其防脫片的效果[6,7],進行了多角度的研究。通過復習文獻,我們發(fā)現(xiàn)以上研究多針對石蠟切片或脫鈣骨、牙齒切片防脫片劑的選擇[8],對不脫鈣骨切片防脫片劑選擇及比較應用的研究較少。
我們在最初制作不脫鈣骨切片的實踐中是采用鉻明礬-明膠對玻片進行浸泡處理,盡管防脫片效果較好,但因防脫片劑干燥后留下的痕跡影響了染色效果,后改用APES進行防脫片處理,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雖然APES和多聚賴氨酸是目前病理制片中最為常用的兩種防脫片劑,但從附表比較結(jié)果來看,其對于不脫鈣骨切片并非最佳選擇。而已涂防脫片劑的進口玻片防脫片效果一般,且價格昂貴,并不適用于日常病理研究。以上四種防脫片劑中,價格由高至低依次為:進口玻片、多聚賴氨酸、APES、鉻明礬-明膠。通過本實驗比較,防脫片效果由好至差分別為鉻明礬-明膠、多聚賴氨酸、進口玻片、APES??煽闯鲢t明礬-明膠價格低,且對于不脫鈣骨切片防脫片效果優(yōu)良,為最佳選擇。
在以往文獻中使用鉻明礬-明膠對玻片處理的方法多為浸泡法,但由于玻片的潔凈度、浸泡液的雜質(zhì)殘留量、玻片的平整度等因素,使處理后的玻片表面易留下處理液的痕跡,影響最終的染色效果。我們借鑒臨檢科血液推片法,使用吸管滴加少量鉻明礬-明膠液,緩慢均勻地將液體推布于玻片上,再將玻片直立放置于染色架中,室溫自然干燥后收入切片盒防塵保存,并標明方向。經(jīng)此方法處理后的切片,解決了原浸泡法產(chǎn)生的“花片”問題,提高了切片的制作質(zhì)量。在玻片處理中應根據(jù)制作切片的數(shù)量準備玻片,處理好的玻片存放時間不宜超過三個月,尤其是夏天。因明膠主要為蛋白質(zhì)成份,放置時間過長易變質(zhì),防脫片效果會減弱。
從對四種病理制片中常用的防脫片劑的比較研究,我們認為鉻明礬-明膠是不脫鈣骨切片最理想的防脫片劑,且使用經(jīng)改進后的玻片處理方法,可以得到良好的染色效果。
[1]王東勝,劉洪臣.帶種植體骨磨片技術(shù)[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09,7(6):360-362
[2]于德欽,田余祥,陳熙,等.明膠硫酸鉻鉀在腦組織冰凍切片中的防脫片作用[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1(5):616-617
[3]徐 紅,田余祥,孫藝平,等.免疫組化染色防脫片三種方法的比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30):7343-7344
[4]虞 杰,顧冬梅,郭臨川.防脫片劑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中的應用[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8,18(3):432-433
[5]吳共發(fā),張 彥,薛小磊,等.四種防脫載玻片使用效果的比較[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1,20(2):201-202
[6]蘇明明,金 澎,齊兆鵬.厚樹脂切片的防脫片方法比較[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1,47(4):344-345
[7]徐 婷,鐘聲旺,邱冬梅.改良多聚-L-賴氨酸法防脫片載玻片的制備[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31(4):310-312
[8]洪麗華,馬 寧,張澤兵,等.牙和骨切片的粘片劑防脫片效果及應用方法探討[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8,37(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