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久利,白彥萍,尤立平,王玉玲,樸珉貞,楊頂權
患者,男,70歲。主因頭頸部及腰背部紅斑伴瘙癢10年余,加重半年,于2010年7月1日就診。10年前染發(fā)后于頭皮、后頸部皮膚出現(xiàn)丘疹、水皰,水皰消退后逐漸演變?yōu)槠瑺畲植诩t斑,伴有瘙癢,于北京某醫(yī)院診斷為“染發(fā)皮炎”,治療效果不佳;7年前腰部出現(xiàn)類似皮損,形狀不規(guī)則,呈地圖狀。頭皮、后背及腰部紅斑基礎上疣狀增生,脫屑,自覺瘙癢劇烈;同時腰骶部和大腿外側出現(xiàn)片狀白斑。1個月前于北京某醫(yī)院行紅斑處皮損病理檢查示:表皮明顯角化過度伴角化不全,毛囊角栓形成,基底層灶性液化變性,真皮淺層水腫,血管周圍少許慢性炎細胞浸潤,符合盤狀紅斑狼瘡的病理改變。為求進一步診治,于2010年7月7日收入我科。38年前無明顯誘因于雙側下眼瞼出現(xiàn)水腫性紅斑,對稱性近端肌肉肌力減弱,于北京某醫(yī)院診斷為“皮肌炎”,予激素等藥物治療,后皮疹逐漸消退,至今未復發(fā)。
體格檢查:消瘦,心、肺、腹均未發(fā)現(xiàn)異常。雙側腹股溝可觸及多個腫大淋巴結,直徑1.0cm~1.2cm,活動度可,輕壓痛,境界尚清,四肢肌力可,肌肉無壓痛。皮膚科檢查:整個頭皮可見紅斑基礎上疣狀增生,色素減退,頭發(fā)稀疏(圖1a);頸背部及腰部可見大片增生性斑塊,苔蘚化明顯,邊緣呈暗紅色,中央可見散在色素減退斑;皮損上可見點狀糜爛和血痂,表面黏著鱗屑,剝離鱗屑可見擴張的毛囊口(圖1b)。腰骶部和大腿外側可見數(shù)片大小不等的瓷白色色素脫失斑,面積最大者約12cm×25cm,邊界清、不規(guī)則,其上毛發(fā)變白(圖1c)。
圖1 巨大盤狀紅斑狼瘡伴白癜風患者治療前皮損
頭皮、面部、頸部及背部多點皮損活檢病理示:表皮角化過度,毛囊角栓,棘層肥厚,基底膜增厚,可見灶性基底細胞液化變性,真皮水腫(圖2a),阿新蘭染色顯示膠原纖維間可見黏蛋白沉積(圖2b),符合盤狀紅斑狼瘡組織病理學改變;右肩部肌肉活檢:表皮輕度萎縮,真皮淺層水腫,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少數(shù)肌纖維變細,核鏈形成,肌纖維間小血管周圍見少許淋巴細胞浸潤,肌束間隙血管周圍見淋巴細胞聚集(圖2c),符合皮肌炎恢復期組織病理改變。實驗室檢查:血尿便常規(guī)、生化全項、腫標五項未示異常;ESR 77mm/h(0~15mm/h),IgG 1970mg/dl(694 ~ 1620 mg/dl),凝血四項 :Fib 4.88g/L(2~4g/L),APTT 53.9秒(28.0~43.5秒);蛋白電泳:白蛋白ALB 40.8(52~63),血清α1球蛋白2.90(4 ~ 5),α2 球蛋白 15.10(6 ~ 9),β 球蛋白 8.10(9~ 12),γ球 蛋 白 33.1(15~23);ANA、ENA譜、抗ds-DNA未示異常。肌電圖示:右側脛前肌、髂腰肌MUP多相波增多,余神經(jīng)、肌肉未見異常;腹部B超示肝囊腫、左腎結石;胸片、心電圖未見異常。
圖2 巨大盤狀紅斑狼瘡伴白癜風患者組織病理
結合臨床、組織病理及實驗室檢查,皮膚科診斷為:①盤狀紅斑狼瘡(頭皮及項背部),②白癜風(腰骶部及大腿外側)。治療:給予卡泊三醇和鹵米松乳膏外用2周,全療程予復方倍他米松病損封閉1次,口服曲安西龍片24mg/d,同時配合益氣活血化瘀、散結止癢中藥,3天后瘙癢明顯減輕,2周后皮損變薄,鱗屑減少,紅斑變淡,未見點狀糜爛和血痂(圖3)。白癜風未予治療。
圖3 巨大盤狀紅斑狼瘡伴白癜風患者皮損治療后
巨大盤狀紅斑狼瘡伴發(fā)白癜風臨床鮮見報道。盤狀紅斑狼瘡病程持久,一般發(fā)生于年輕人,患病率男女比為1:2,其特征為暗紅色斑,附黏著性鱗屑,延伸至擴大的毛囊,除去鱗屑,其下有毛囊角栓覆蓋,外觀傾向于地毯釘或貓舌,伴有表皮萎縮、毛囊擴張和角質栓,常見毛細血管擴張,損害愈合后有明顯瘢痕[1,2]。
本例患者皮損發(fā)生于頭皮、后頸部及腰部,表現(xiàn)為典型的盤狀紅斑狼瘡皮損,加之皮膚組織病理學改變及實驗室檢查,巨大盤狀紅斑狼瘡診斷明確。國內曾有學者報道白癜風并發(fā)播散性盤狀紅斑狼瘡[3,4]。白癜風是一種獲得性、特發(fā)性色素脫失斑,病程慢性。好發(fā)于易受摩擦及陽光曝曬的部位以及皺褶部位。自身免疫與白癜風的關系日益受到重視,國外報道的20~30%白癜風伴發(fā)自身免疫性疾病[5]。本例患者后背皮損上及周邊色素減退與白癜風無關。
考慮患者盤狀紅斑狼瘡與白癜風并發(fā),免疫機制可能起了重要作用[3]。盤狀紅斑狼瘡局部治療為糖皮質激素的外用及皮損內注射,最安全和最有效的系統(tǒng)療法是抗瘧藥,首選羥氯喹,如3個月后未見療效,可改為氯喹[2]。董軍等[4]報道白癜風伴發(fā)播散性盤狀紅斑狼瘡一例,予氯喹口服及皮損局部外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取得較好效果。
本例患者首先予以復方倍他米松病損封閉可以快速抗炎止癢,抑制增生;口服曲安西龍片24mg/d維持治療;局部外用鹵米松乳膏和卡泊三醇抗炎、抗角化,同時配合益氣活血化瘀、散結止癢中藥。上述方案達到了迅速止癢,很快控制病情的目的,3天后瘙癢明顯減輕,2周后皮損變薄,紅斑變淡,曲安西龍12mg/d維持,隨訪3個月未見復發(fā),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1]朱學駿, 孫建方譯. 皮膚病理學-與臨床的聯(lián)系 [M]. 3版. 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2007:776-777.
[2]徐世正主譯. 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 [M]. 原書第9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4:168-170.
[3]周萍英, 朱慧琴, 韓菁. 白癜風并發(fā)播散性盤狀紅斑狼瘡 [J].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06, 35(7):463-464.
[4]董軍, 吳曉敏, 董曉燕. 白癜風并發(fā)播散性盤狀紅斑狼瘡一例[J].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1, 34(1):21.
[5]王俠生, 廖康煌. 楊國亮皮膚病學 [M]. 1版. 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