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輝
姑媽一直很為表哥擔(dān)心,因為表哥愛吹牛。
不久前的一天,姑媽拿著一張報紙給我看,上面有條新聞,大意是:某老漢平日愛吹噓家里有錢,某夜盜賊光顧,老漢反抗被殺,事后盜賊追悔莫及,因為老漢家根本沒什么值錢的東西……“吹個牛,白白搭進去兩條人命,何苦呢?難道不吹就過不得日子?”姑媽嘆息道。
其實,就像一首老歌所唱,白天不懂夜的黑,姑媽這樣的人無法理解,吹牛就像毒癮,要表哥這樣吹了半輩子的人戒吹,談何容易?好在表哥的吹名,方圓幾里地的人都有所耳聞,所以盡管他也經(jīng)常吹自己有錢,可是從未招惹來小偷。甚至有一次,樓下、隔壁的鄰居都被撬了門,表哥家居然安然無恙。
某年過年,表哥去表嫂家拜年,吹完自己這年的業(yè)績之后,便同情起他連襟來:“你們當公務(wù)員的面子上好看,不過假如不貪不腐,一輩子也就夠過個小日子,發(fā)不起來。當公務(wù)員是豬圈里的理想……”今年,表哥兒子上初中擇校,去求連襟,人家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表示愛莫能助,其實私底下他曾幫好些人解決過子女入學(xué)問題。
老實說鄙人有時也吹牛,比如前些天路遇原單位一領(lǐng)導(dǎo),這人以往不太看得起我,于是我就吹噓如今混得不錯,接著對他還在那個快發(fā)不出工資的單位混表示同情……事后想到,山不轉(zhuǎn)路轉(zhuǎn),或許以后多個仇家,鄙人很后悔……都怪中小學(xué)語文老師,老是教我們有對比才能突出主題,害得我們不貶別人就不會吹牛了。
雖然如此,“吹?!痹诤钡鹊貐s還是中性詞,甚至市井中有俗語道:“人不吹,有點呸?!焙我匀绱耍炕蛟S因為吹牛的人看起來城府不深,交往起來安全一些,道貌岸然者說不定會是岳不群。比如,大多數(shù)吹牛者都愛忘事。表哥某次講自己在外奮斗的勵志故事,吹得跟阿信、大長今似的。一聽眾發(fā)問:“你以前不是說出差總是住五星級賓館嗎?怎么又老住澡堂子了呢?”表哥一時語塞,從此再沒請這人吃過飯。
“嘴哥,很久不見,出去發(fā)財了?”那天表哥從廣東回來,我?guī)退嘀眯邢鋭傔M小區(qū),忽然有人過來打招呼。原來表哥有了個新外號“嘴哥”,比起以前“王牛皮”這個稱呼雅致多了。遇到這樣對胃口的提問,表哥自然像瞌睡遇到了枕頭,滔滔不絕了半小時,接著敲定晚上附近某大酒店,大家替表哥接風(fēng),表哥買單?!斑@年頭沒有點實惠,誰聽你吹牛???”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