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偉 李芳芳
(湖州師范學院 求真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我們對本世紀李清照詞研究成果的數量統計主要依據中國知網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索引及讀秀中文學術搜索等數據庫。
據我們的初步統計,本世紀十年間,學術界關于李清照詞的研究成果共有1200余項,大概平均每年有120多篇研究成果產生。從表1還可以看出,除個別年份有小幅度下降以外,本世紀李清照詞的研究成果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而且增長速度不斷加快,后五年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前五年,這說明李清照詞的研究在本世紀亦呈現不斷升溫的趨勢。
表1還列出了十年間李清照詞研究的作者數量變化情況,十年間共有1126位研究者對李清照詞進行了研究,每年作者人數的變化與論著成果的變化趨勢相吻合。研究作者的增長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速度上看,都是非常明顯的。
從統計的數據來看,有許多研究者是頗為高產的,他們在同一年或多年里發(fā)表了多篇文章。據我們的初步統計,同一位作者在同一年份發(fā)表研究論著在2篇以上(包括2篇)的共有38人,同一作者在多個不同年份發(fā)表論文的共有55人。在這10年時間里,活躍的作者單人發(fā)表文章最多的達到9篇,接近每年一篇的產出。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李清照詞的研究在本世紀依然備受關注,這種研究格局是與上個世紀的李清照詞研究以及李清照在詞史上的地位是大致相符的。
表1 2001-2010年詞研究論著和作者總量分布圖
(表1說明:1篇論文和1本著作都作1項論著統計,雖然兩者不能完全等量齊觀,但為了便于描述和統計,姑且如此處理。聯合署名的論著,只計第一作者。同一篇文章在不同時間、不同刊物重復發(fā)表的,只取第一時間第一出版物來計算。以下同此,不再贅述。)
我們將本世紀十年間有關李清照詞研究的1200余項研究成果按照背景資料、作品總論、作品分論和熱點研究這四大版塊進行了分類統計,統計結果詳見下表2。
表1 2001-2010年詞研究論著和作者總量分布圖
下面,我們對上述統計結果略作闡發(fā)。
1.關于本世紀李清照詞“總論”式研究的分析
李清照創(chuàng)作并留傳下來的詞作不過四五十首,存詞數量在兩宋詞人中名列第76位。盡管作品不多,但本世紀以來,對李清照詞作進行“總體觀照”的研究成果卻多達381項,約占本世紀李清照詞研究成果總量的32%?!翱傉摗笔窖芯坑纫詫σ装苍~的“總體風貌”、“思想內容”、“風格技巧”等方面的探討為多,相關成果分別達到71項、160項和150項。
李清照詞的無窮魅力吸引了不少研究者,這種魅力正是體現在李清照詞的情感內涵上。李清照的詞,或柔美,或剛毅,或哀怨,或婉轉。她的哀情是個人的,滄桑而不失堅強,更是家國的,憂憤又充盈著理想。值得注意的是,李清照詞在表現“愁情”方面高人一籌,她筆下的“愁”可以入眉頭,也可以上心頭,可以化愁為美,具體可感。正是這種耐人追尋的韻味,使得本世紀關于李清照詞的“愁情”研究成果達到了44項,參見表3。
李清照作為一位女性詞人,細膩、敏感的心理在其創(chuàng)作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她把生命意識、悲劇意識、時間意識等融入審美與創(chuàng)作中,使她的詞作在思想上震懾人心。本世紀以來,關于李清照詞生命意識的研究成果共有7項,關于悲劇意識的研究成果共有4項,除此之外,本世紀對李清照詞的研究,還出現了對其自我意識、身體意識、反傳統意識等層面的探討。
明人楊慎 《詞品》說:“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崩钋逭赵~的語言清新曉暢,委婉含蓄,自成一家,被譽為“易安體”,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從表2中可以看出本世紀對李清照詞風格技巧的研究成果共有150項,約占本世紀李清照詞全部研究成果的12.5%。其中,關于詞作藝術風格的研究共有56項、關于詞作抒情和語言技巧方面的研究也有較大比重,分別為31項和21項。這表明了李清照詞在意境風格、形式技巧等方面的特點和成就在本世紀受到了較大程度的關注。
2.關于本世紀李清照經典詞作研究的分析
李清照流傳下來的詞多為膾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尤以《聲聲慢》、《如夢令》、《一剪梅》、《醉花陰》、《武陵春》 等作品堪稱經典,在本世紀李清照經典詞作的研究成果中,對這幾篇詞作進行賞析、品評、探討和考辨的成果占了絕大多數,其中,僅針對《聲聲慢》一詞的研究,成果就已經多達61項。
一位詞人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是否會成為名篇佳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對李清照《聲聲慢》一調的探討歷來易安詞研究的重點和熱點,這與其在藝術技巧上的創(chuàng)新有著很大關系。從傳播接受的層面上來說,大量的研究無疑會對一篇作品“經典化”的形成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而作品成為“經典”以后,又反過來促進研究者對其進行研究,從而推動相關研究成果不斷增加。除《聲聲慢》以外,《如夢令》、《一剪梅》也是易安詞中的經典之作,故而,研究成果數量亦多達21項和13項。
值得注意的是,當代學者對李清照詞的研究擇取與歷代研究者對李清照詞的審美取向和價值認同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歷代選本選錄、讀者品評,以及研究者認同的李清照優(yōu)秀詞篇還有《鳳凰臺上憶吹簫》、《念奴嬌》等,但本世紀對于這些詞作的研究成果數量卻寥寥無幾?!而P凰臺上憶吹簫》是傳寫心曲的身世詞,基調格外悲苦,在南宋至清康熙朝歷代詞人追和李清照詞的篇名數量排行榜上僅次于《聲聲慢》而排名第二[1],而本世紀十年間對其進行研究的成果數量卻只有3篇。再如《念奴嬌》,在歷代追和篇數排行榜上排名第三,而到了本世紀,我們卻幾乎看不到有研究者對其進行研究。
通過對以上數據的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本世紀十年間對于李清照詞的研究依然存在著和上世紀研究格局同樣的缺陷,那就是對李清照詞的研究僅僅局限在少量的幾篇經典佳作上面,研究的過度集中,必然會帶來選題的陳舊和重復。在61項關于《聲聲慢》的研究成果中,就有22項是有關英譯問題的,在21項關于《如夢令》的研究中,有12項是賞析類研究,這些賞析文章不僅標題多有相似,而且內容也多是“炒冷飯”,很少創(chuàng)新。
通過對本世紀十年間李清照詞研究成果的定量分析,我們雖然可以看到本世紀對李清照詞的研究在許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研究正呈現出不斷深化和細化的發(fā)展趨勢,關于詞人作品的中外比較研究、經典作品的生成探討等成為本世紀李清照詞研究新的熱點和學術增長點。但也應看到,對李清照詞的研究依舊有待于深入,有待于創(chuàng)新與突破。由于有關李清照詞的研究資料相對較少,因此,對其作品進行全面的研究仍需花大力氣,李清照相關詞作的真?zhèn)?,前后期詞風差異生成的本質原因,等等,仍應成為本世紀李清照詞研究的重點。
[1]劉尊明.歷代詞人追和李清照詞的定量分析.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