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宏 侯國偉
(1高郵市送橋高級中學江蘇高郵225651;2高郵市第二中學江蘇高郵225600)
創(chuàng)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葛玉宏1侯國偉2
(1高郵市送橋高級中學江蘇高郵225651;2高郵市第二中學江蘇高郵225600)
隨著新課程的發(fā)展,新課程不斷強化教學模式的變革,來不斷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五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來生成高效的化學課堂。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有效性;策略
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加強教學內容與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及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滿足每一個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課堂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全面落實教學的“三維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形成高效課堂。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探究如何實施高效課堂教學。
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特別要注意研究原有認知結構中與新授知識有密切關系的內容,這是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教師要充分研究學生認知結構中以下內容:①研究學生認知結構中能與新授知識內容建立聯(lián)系的有關概念;②研究學生認知結構中易與新授知識內容產生混淆的概念;③研究認知結構中起固定點作用的概念是否穩(wěn)定、清晰。同時,在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時,還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認知結構的個性差異,主要是由于學生對已有化學知識掌握與理解程度差異,從而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結構,促進學生順利地進行認知同化學習,提高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由此來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高中化學江蘇教育出版社教材必修2《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一節(jié)可設計以下實驗來突破:①觀察鋅板和稀硫酸的反應;②觀察銅板和稀硫酸的反應;③將鋅板和銅板同時放入稀硫酸中但銅板與鋅板不接觸,有何現象?④在鋅板和稀硫酸的反應中用銅板接觸鋅板,有何現象?⑤在鋅板和銅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觸,用導線在外電路通過電流計連結,觀察現象;⑥將稀硫酸換成蒸餾水重復上述實驗,發(fā)現什么問題?上述實驗問題是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的,學生在完成一系列實驗的進程中,經老師點撥,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重點是如何把新授知識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只有把新授學習內容中的要素與已有認知結構中特別相關的部分聯(lián)系起來,才能有效的學習新內容。為了充分利用原有認知結構對新知識的固定作用,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先行組織者。如在高中化學江蘇教育出版社教材必修2《化學反應速率和反應限度》教學時,可以將下列內容作為先行組織者:①硫分別在空氣和純氧中燃燒現象有何差異?原因是什么?②在空氣中暴露的食品,為什么冬季的保存時間比夏季長?③為什么利用H2O2制備O2要使用MnO2?④為什么蜂窩煤比塊狀的煤容易引燃,而且燃燒得旺些?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從熟悉的現象中了解有哪些因素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另外還可以利用熟悉的飽和溶液與溶解等概念來類比學習非常抽象的化學反應限度概念。
一般而言,先行組織者可以是拓寬原有認知結構或概括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而提出的問題,從而可以形成高效課堂。
在化學教學中,為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教師要注意把握教材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層次性和整體性。在呈現教材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以下兩種整合方式:一是抓知識的上、下位關系,理順層次性知識結構;二是抓住并列與相關的知識間的橫向聯(lián)系,進行橫向整合。要根據化學知識的結構和化學教材的知識編排特點,抓住知識的中心要領,統(tǒng)攬全局,打破章節(jié)界限,構建知識網絡,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如高中化學江蘇教育出版社教材必修2《專題1》是在《化學1》中所學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物質的微粒觀,認識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決定于它的結構,為后續(xù)課程包括《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模塊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幫助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對比、歸納、分析、綜合、演繹等邏輯方法;認識模型和化學用語在化學概念和理論學習中的作用;認識化學理論對化學實踐的指導意義;感受化學世界所體現的對立與統(tǒng)一;認識科學家對化學科學發(fā)展的貢獻,感悟科學發(fā)現與發(fā)展的艱辛,激發(fā)學生研究化學科學的熱情。
教師不僅能從宏觀上把握高中化學江蘇教育出版社教材必修2《專題1》知識能力結構,還可以從微觀上把握如何處理《專題1》各單元知識結構,這樣可以優(yōu)化教學,從而形成高效課堂。
現代教育倡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上必須突出素質教育,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fā)展。為達到這一點,優(yōu)化課堂教學便是一個突出問題。優(yōu)化的教學結構一般應包含以下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提煉原有認知結構,作為先行組織者,引發(fā)認知沖突,激起學生的探索激情;實行認知結構的同化和順應,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運用新的認知結構解題,促進知識遷移。教師在充分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基礎上,才有可能設計出優(yōu)化的教學結構。這種教學結構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運用先進教學技法和模式,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智能水平、科學精神等都得到有效鞏固和提高。如針對學生和教師實際,結合新課程標準和教材,以及我校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經驗,我們使用了“問題討論與合作式學習學案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它的基本過程為:課前預習與展示,合作交流與討論,課堂小結,課堂反饋,課后訓練。做到以問題為線索,以學生為主體,以討論為基礎,以問題解決為目的,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
在設計有效教學過程中,通過巧妙啟發(fā),激活學生的思維,如通過趣味實驗設計問題;問題設計要有啟發(fā)性和遷移性,要注意問題設計的梯度,如創(chuàng)設情境法,教學過程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化學活動,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學會從化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化學的學習興趣等等。例如高中化學江蘇教育出版社教材必修1《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中分析過氧化鈉的性質之前可以做趣味實驗:把少量過氧化鈉粉末平鋪在一薄層脫脂棉上,用玻璃棒輕輕壓撥,使過氧化鈉進入脫脂棉中,用鑷子將帶有過氧化鈉的脫脂棉輕輕卷好,放入蒸發(fā)皿中,用細長玻璃管向脫脂棉緩緩吹氣。觀察現象:脫脂棉燃燒了,學生會很好奇:難道老師有特異功能?接著再做一個實驗——滴水點燈,可以讓學生上講臺做,同樣把少量過氧化鈉粉末平鋪在一薄層脫脂棉上,用玻璃棒輕輕壓撥,使過氧化鈉進入脫脂棉中,用鑷子將帶有過氧化鈉的脫脂棉輕輕卷好,放入蒸發(fā)皿中,用滴管滴幾滴水,觀察現象:脫脂棉也燃燒起來。帶著這些疑問,這時候教師可以講解過氧化鈉的兩點性質即與水和二氧化碳反應,通過實驗加深了學生對過氧化鈉性質的理解。高效課堂的實施就能輕松達到。
教無定法,課堂教學結構要隨著教學要素的變化以及教學思想的發(fā)展與更新而不斷地調整、充實和更新。課堂里,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隨時都處于發(fā)展變化之中,教師應密切注意各種反饋信息,一旦發(fā)現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教材的知識能力結構不協(xié)調,應及時調整自己設計的教學結構。教材中的難點和疑點,往往是產生這種不協(xié)調的根源所在。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針對實際學情,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復雜為簡單,或變生疏為熟悉,靈活設計合適的知識梯度,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突破難點,化解疑點。
通過教師設計和實施優(yōu)化的課堂教學結構,有效地協(xié)調教材的知識能力結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的關系,有效地促進教材的知識能力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瘜W教師更應注重學習新理念,探究新教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科學的思維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1]劉知新等.化學教學系統(tǒng)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楊先昌等.化學教育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李鳳來.信息化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吉林:東北師范出版社,1995
[4]單婷.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教學要求[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1008-0546(2011)10-0034-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