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世琴,楊文東
高危妊娠指妊娠期存在某種病理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婦、胎兒、新生兒或導致難產的妊娠[1]。高危妊娠的監(jiān)測管理是母嬰安全最核心的問題,高危妊娠直接影響孕婦及胎兒健康,也是導致孕產婦及圍生兒病死的主要原因[2-4]。為了探討高危妊娠的監(jiān)測管理與防范措施,2008-01~2010-12筆者所在醫(yī)院對1006例高危妊娠進行監(jiān)測管理,并對高危因素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8-01~2010-12筆者所在中心與利津縣第二人民醫(yī)院產前檢查的孕婦2857例,根據文獻[5]標準進行產前檢查,篩出高危妊娠婦女1006例。
1.2 方法 對1006例高危孕婦及時立案,并進行相應措施及分級管理監(jiān)護至產后42 d;比較高危孕婦與非高危孕婦自然分娩、剖宮產、陰道助產等分娩方式差異;比較高危孕婦與非高危孕婦及圍生兒病死率情況。圍生兒病死率=(孕28足周以上死胎、死產數+生后7 d內新生兒死亡數)/(孕28足周以上死胎、死產數+活產數)×1000‰[6]。
1.3 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 高危孕婦的高危因素包括:①不可轉歸因素:一些自然因素如高齡初產、身高低于145 cm等;一些不可逆因素如巨大兒、雙胎妊娠等;②可轉歸因素:如流產史、輕度妊高癥、貧血、胎位異常、過期妊娠、異常產史等,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全可以得到轉歸,轉歸率幾乎為100%;③不可以完全轉歸因素:如過期妊娠,但也可以做到提前擬定分娩措施,以確保孕婦得以順利分娩。防范措施包括:加強各級婦幼衛(wèi)生工作人員的業(yè)務知識培訓,提高其識別和篩查高危妊娠的能力;做好孕期保健知識宣傳,使孕婦明白高危妊娠的危害性,聽從醫(yī)務人員的指導;對高危孕婦進行系統(tǒng)與分級分類管理,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及定期隨訪;提倡院內分娩。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0進行數據處理。組間顯著分析采用χ2檢驗。
2.1 一般情況 產前檢查篩出的高危妊娠孕婦占同期孕婦總數的比例即篩出率為35.21%(1 006/2 857)。年齡19~37歲,平均(24.91±4.62)歲。 其中初產婦占 78.73%(792/1 006),經產婦占 21.27%(214/1 006)。
2.2 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及順位 1006例高危妊娠婦女中,≥2次人工流產者202例 (20.08%),胎位不正171例(17.00%),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153例(15.21%),異常孕產史139例(13.82%),妊娠合并癥127例(12.62%),先兆早產101例(10.04%),羊水異常 81例(8.05%),其它 32例(3.18%,包括社會因素、年齡>35歲或<18歲、多胎、過期妊娠及膽汁瘀積綜合征等)。1種高危因素者占83.00%(835/1 006)、2種及以上者占17.00%(171/1 006),每一孕婦的高危因素有多重因素時只計算一種主要因素。
2.3 高危因素首次發(fā)現(xiàn)時間分布 孕早期首次發(fā)現(xiàn)高危因素的比例最大,為 50.80%(511/1 006),其次孕晚期,為28.92%(291/1 006),孕中期最低,為 20.28%(204/1 006)。
2.4 高危妊娠的管理情況 對篩出的1 006例高危妊娠孕婦,管理率為100%,住院分娩為998例,住院分娩率為99.20%,產前進行高危糾正327例,糾正率為32.50%。
2.5 高危妊娠孕婦的分娩方式 高危妊娠孕婦自然分娩占42.64%(429/1 006),手術產 57.36%(577/1 006),其中剖宮產占 54.08%(544/1 006),會陰側切占 3.28%(33/1 006)。 非高危孕婦自然分娩占69.37%(1 284/1 851),手術產占30.63%(567/1 851),其中剖宮產占 27.01%(500/1 851),會陰側切占3.62%(67/1 851)。高危妊娠分娩手術產與非高危妊娠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2.6 孕婦及圍生兒死亡 高危妊娠和非高危妊娠組均未發(fā)生孕產婦死亡。高危妊娠組圍生兒病死率為10.93‰(11/1 006),非高危妊娠組圍生兒病死率為 0(0/1 851),高危妊娠與非高危妊娠比較,圍生兒病死率有顯著性差異(P<0.01)。
本文高危妊娠篩出率為35.21%。高危妊娠管理是有效降低孕產婦及圍生兒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是孕產婦系統(tǒng)管理工作的重點,需要全社會關注和重視[7]。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構成比,因地理環(huán)境、文化修養(yǎng)、經濟基礎、孕產婦系統(tǒng)管理質量的不同而改變。從高危因素順位來看,本文高危因素發(fā)生率最高的前7位依次是:≥2次人工流產、胎位不正、妊娠期高血壓病、異常孕產史、妊娠合并癥、先兆早產及羊水異常,≥2次人工流產者居首位。由于現(xiàn)階段未婚先孕現(xiàn)象有增無減,導致人工流產比例增大,多次流產易造成子宮壁損傷,導致胎位不正及妊娠合并癥的發(fā)生概率增加,而胎位不正及病理妊娠又增加剖宮產的可能性,從而增加了妊娠分娩的危險因素。妊娠期高血壓病居第3位,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孕婦及家屬能高度重視。本文孕早、中、晚期首次發(fā)現(xiàn)高危因素的比例分別為50.80%、20.28%、28.92%,提示高危妊娠監(jiān)測管理的重點應放在孕早期和孕晚期。高危妊娠管理是有效降低孕產婦及圍生兒病死率、發(fā)病率的重要措施,是孕產婦系統(tǒng)管理工作的重點。本文高危妊娠孕婦管理率為100%,住院分娩率為99.20%,產前高危糾正率為32.50%,由于健全了孕產婦管理機制,實行高危孕產婦分級分娩,將高危妊娠孕婦列為重點監(jiān)護對象,加強監(jiān)測管理,積極治療并發(fā)癥,密切觀察高危因素動態(tài)變化,盡可能使高危妊娠轉為無高?;虻透呶#e極防治相對高危因素,使高危妊娠者的危險度降至最低,對孕產婦的管理提前到新婚,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文高危妊娠者未發(fā)生孕產婦死亡,但高危妊娠者分娩手術產及圍生兒病死率顯著高于非高危妊娠者,應繼續(xù)加強高危妊娠的監(jiān)測管理及跟蹤隨訪工作,廣泛開展生育健康知識宣教,提高孕婦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綜上所述,通過對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及高危妊娠的規(guī)范化監(jiān)測管理,早篩查、早發(fā)現(xiàn)及早管理,可糾正部分高危因素,可降低孕產婦、胎兒及新生兒的發(fā)病率與病死率,確保母嬰安全。
[1]熊 慶,吳康敏.婦女保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41.
[2]湯雪娟.6 640例高危妊娠監(jiān)測分析[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08,9(6):543-545.
[3]黃惠娟.1 653例高危妊娠系統(tǒng)管理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9):4068-4069.
[4]周利均,韓建梅,朱錦士.1 058例重度高危妊娠相關因素分析與預防[J].當代護士,2008(3):33-34.
[5]馮國銀.婦幼保健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附件1.
[6]樂 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81.
[7]胡月英,陳淑群.1998~2002年6731例重度高危妊娠管理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4,1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