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
(大連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教育系,遼寧 大連 116035)
“鋼琴課”是高職幼師教育技能與技巧極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它著重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鋼琴基礎彈奏方法與即興伴奏的運用能力。學院為鋼琴課配置了基本樂理、視唱練耳與“即興伴奏”等三門課程,以此提高學生的識譜彈奏能力。筆者在教學中體會到:以鋼琴課為授課結點,把樂理課程和視唱練耳課程連帶起來深入研究學習,建立教學內容的互聯(lián)與促進,開拓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于學生提高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產(chǎn)生了積極作用和深遠影響。
高職幼師學生鋼琴演奏水平層次不齊,我們便從樂理知識和視唱練耳基礎課程入門開始授課,首先讓學生在這兩門課程對于音符的音高、時值、強弱音等初步進行了解和掌握后,再進行鋼琴彈奏的基礎訓練,在剛進入加入左手伴奏時,就有目的的進行科學引導,用樂理知識來解釋左手的伴奏和聲和音型。在訓練基礎的同時,加入一些經(jīng)典的兒童歌曲的正譜伴奏,將鋼琴彈奏基礎訓練學習與樂理理論分析、鋼琴伴奏學習相結合,對學生的伴奏能力提高,起到有益的幫助和推動作用。
如何將鋼琴彈奏、樂理分析和伴奏有效的結合起來?根據(jù)這些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我們采取了鋼琴彈奏基礎練習與兒童歌曲伴奏同時學習的辦法。例如:學習彈奏《拜耳鋼琴基礎教程》第48課、52課和59課三拍子的練習曲彈奏時,可以把三拍子的兒歌《小白船》、《小燕子》等作品的伴奏曲譜并列進行分析,用樂理知識來解釋作品和知識點,和聲配置,伴奏音型,再結合練習曲的伴奏特點,在鋼琴演奏和正譜伴奏技術上尋找可以搭建的有效橋梁,通過練習曲的彈奏,配合兒歌內部涵意的對比與結合,讓學生更清楚的來理解與掌握三拍子曲譜的音樂風格和演奏技巧。
鋼琴練習曲中的伴奏音型,技術類型,基本都包含正譜伴奏中的技術特點,其表現(xiàn)手法也類似于伴奏作品的風格特點。兒童歌曲伴奏中多樣性的表現(xiàn)手法對于鋼琴練習曲目的彈奏也能產(chǎn)生深遠和積極的影響。
(一)以兒歌伴奏譜與鋼琴練習曲結合訓練,提高伴奏能力和演奏技術。練習曲與兒歌伴奏結合訓練,首先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其一,豐富學生的樂理知識,即和弦、調式、織體和調性這四項即興伴奏的組成。分析練習曲和伴奏譜所運用的和弦、織體、調式和調性。把這些內容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立體學習,相輔相成,便可以形成自然的學習階梯。
其二,在即興伴奏中需要掌握一定的鍵盤彈奏基本功。對于初級階段的幼師學生,僅僅安排一些基本練習曲目是不夠的,還要加入各調音階、琶音和和弦的彈奏練習,才能更高層次地提高即興伴奏能力,從而完美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音樂意境。這些基本功的訓練非常重要。
其三,要求學生多聽、多看、多彈、多思考,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勤奮學習的良好習慣。平日里要求學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更多地觀看和欣賞音樂藝術表演,感受專業(yè)人士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處理,感悟和借鑒大師們的智慧,從而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和技術水平。
(二)鋼琴練習曲訓練中,分析伴奏織體手法并加以應用。通過《拜耳鋼琴基礎教程》和《車爾尼鋼琴初步教程》作品599這兩部偉大又經(jīng)典的練習曲中,深入體會音樂元素中音樂情緒的流動與變化,音樂樂句的表達處理,以及音階的變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鋼琴演奏情緒和水平。
表演者在演奏練習曲的過程中,樂理知識的理論結合實際的運用至關重要;左手彈奏的和弦伴奏音型,不僅要從理論上理解分析,還要把鍵盤表現(xiàn)和實際音響色彩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和聲聽覺及和聲色彩的想象與辨別力,從而正確的把握調與調性。
織體手法就是伴奏音型的合理應用,也是即興伴奏的重要技術方法之一。
其一,和弦式節(jié)奏伴奏,以柱式和弦為主,音響極其豐富,適合于進行曲體裁。
其二,帶低音的和弦織體節(jié)奏伴奏,從和弦中把低音分化出來,這類伴奏符合于節(jié)奏感較強的舞曲體裁。
其三,分解和弦織體的節(jié)奏伴奏,最典型的就是琶音式伴奏音型,伴奏抒情性比較強,應用廣泛,只要不是特殊體裁(如進行曲目等),一般表演都可以運用。
另外,伴奏織體節(jié)奏的變化,也是必須掌握附點、三連音、切分的正確運用,這樣能突出不同的音樂風格,例如朝鮮族歌舞的表演節(jié)奏、新疆維族歌舞的切分節(jié)奏、探戈舞曲的附點節(jié)奏等等。教師有責任引導和幫助學生把原有的知識運用到新知識結構中去,從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下得到認知性的提升,達到藝術作品內容的橫向聯(lián)系與縱向貫通的最佳效果。
鋼琴的即興伴奏是幼師鋼琴教學中一種應用技能方面的最佳、最受歡迎的表現(xiàn)手法,它的實用性、必要性和對作品的伸展表現(xiàn)以及受觀眾歡迎的程度毋庸置疑。
(一)培養(yǎng)伴奏能力——以鋼琴小品的風格和技術訓練。首先可從經(jīng)典的鋼琴小品入手,利用鋼琴演奏中的表現(xiàn)技術培養(yǎng)及提高學生的即興鋼伴技術水平。
其一,挑選出音樂形象突出,伴奏織體鮮明,和聲色彩多樣性的曲目為學習實例,這類作品有利于學生借鑒,啟發(fā)學生的伴奏思路。
其二,選出一些輕柔細致,流暢優(yōu)雅的旋律線條式的音階為練習實例,琶音技術練習是即興伴奏中不能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拜耳基礎教程中俏皮的裝飾音,清晰的指觸,半分解和弦和音樂織體的轉換均是即興伴奏的重要表現(xiàn)手段。車爾尼初步教程中對相關的段落或樂句進行拆分,節(jié)選與訓練目的相一致的旋律式音型,引導學生作伴奏織體,和聲安排,和弦連接的分析,并馬上運用于短小的兒歌編配,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同時提高其伴奏能力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
(二)強化學生即興伴奏能力——運用經(jīng)典兒童歌曲的譜例學習。要學習和模仿前人的思路,自行編配簡易伴奏。只有不斷整合曲目并親自實踐才能逐漸提高伴奏能力和水平,通過分析整合,把各種伴奏類型組合一起,才能編配出好的伴奏曲目,才能不斷循序漸進,漸次提高,使學生在探索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彈奏能力和音樂表現(xiàn)能力。
選出一些好的作品先讓學生熟練彈奏完成,然后和學生一起分析作品,從左手的和弦配置開始,分析曲譜,對比運用相應的和弦,然后聽音響效果,再分析伴奏織體,運用的伴奏音型,讓學生邊分析邊彈奏,只有這樣強化練習,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即興伴奏的知識和要點,還要趁熱打鐵,馬上布置相像體裁的兒童歌曲曲目配合學習,讓學生模仿和弦和伴奏音型,自己編配出左手伴奏,并熟練彈奏出來。
對于幼教職業(yè)教育而言,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幼師們畢業(yè)后很快都要走上執(zhí)教崗位,都要熟練地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術技巧呈獻給小朋友們和家長們,教師在教學時,除了要做到精心備課、認真組織教學外,更要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和講課激情,在校期間要經(jīng)常深入幼兒園實習實踐,只有經(jīng)常到第一線親自實踐和感受,才能真正懂得小朋友們的興趣在哪里,才能找到小孩子們學習的切入點,為以后走上崗位做好教學工作找到突破口。老師能否飽滿熱情的講課,會直接影響到對作品的詮釋程度和示奏的質量。良好的課堂氛圍,還可以使師生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
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不斷啟發(fā)她們去思考,感受音樂的偉大之處給人們帶來的無盡樂趣,讓她們感受到學習鋼琴的樂趣,感受到用彈奏鋼琴的形式把前人和今人創(chuàng)作的偉大作品呈獻給不同年齡的人們的心靈感應和快樂,用藝術感悟人生、感恩一切的表現(xiàn)手法的精彩程度,就更加喜歡學習鋼琴彈奏和即興表演,喜歡用藝術手法感染小朋友們純潔幼小的心靈,從而更加感到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和驕傲,在良好的學習氣氛中提高幼師鋼琴課的教學質量,實現(xiàn)雙贏。
幼師鋼琴課的教學需要教師們不斷地進行專業(yè)知識和技巧的探索和研究,探求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在有限的教學條件情況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腦思考,用手呈現(xiàn)出基本功和作品的思想內容,以更高的標準適應高職教育改革和自身發(fā)展的總體需要,向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優(yōu)秀幼師人才。
通過以上這些年在鋼琴教學中,我們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培養(yǎng)她們對音樂意境的理解、思考與想象,培養(yǎng)她們在演奏與伴奏相結合的基礎上,教會她們在以后的崗位教學工作中把所學知識貫穿應用于鋼琴教學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她們的主觀能動性,對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起到非常作用而進行的初淺探討。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1世紀高教幼師人才一定為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學習。
[1]吳鐵英,孫明珠.簡明鋼琴教學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2]約·霍夫曼.論鋼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3]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4]洛伊絲.喬克希(加),許洪帥譯.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5]左開菊.高師聲樂教師如何彈好鋼琴即興伴奏[J].楚雄師范學院,2005.2:106-109.
[6]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