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群 范春紅
先天性梅毒是指梅毒螺旋體由母體經(jīng)胎盤和臍靜脈進入胎兒血液循環(huán)所致的感染[1],一般在新生兒期發(fā)病,病死率25% ~30%[2]。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近年來孕婦患梅毒者不斷增多,導致先天性梅毒發(fā)病率逐年增高[3]。本文將我科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0例先天性梅毒患兒進行臨床觀察與護理干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0例中,男6例,女4例;出生體重1 250~2 380 g,低于2 000 g者8例,其中低于1 500 g者2例。胎齡29~38周,日齡為出生后至42 d,治愈或好轉(zhuǎn)出院9例,出院后2 d死亡1例。
1.2 臨床表現(xiàn) 10例中出現(xiàn)全身皮膚干燥、手足底脫屑并伴有不同程度皮疹4例,占40%;肝脾腫大2例,占20%;肝損害2例,占20%;腹脹3例,占30%;呼吸急促7例,占70%;血小板減少5例,占50%。
1.3 梅毒血清學檢查 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RPR)和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TPPA)均為陽性。
1.4 治療 首選青霉素,每次10萬 U/kg,每12小時1次,靜脈滴注,14 d為1個療程。本組中青霉素過敏1例,給予紅霉素20 ~30 mg· kg-1·d-1,連用 12 ~15 d,靜脈滴注。常歸聯(lián)合應用頭孢曲松鈉 100 mg·kg-1·d-1,1 次/d,10 ~15 d。重癥加用丙種球蛋白1 g·kg-1· d-1,1次/d靜脈滴注。按要求按時給藥,劑量準確,藥物現(xiàn)配現(xiàn)用,并酌情予吸氧、保暖、糾酸、保肝、退黃、靜脈高營養(yǎng)等對癥治療。
1.5 結(jié)果 本組選用青霉素、頭孢曲松鈉治療效果滿意。已證實頭孢曲松鈉可很好地通過血腦屏障,可減少治療失敗率,并治療神經(jīng)梅毒[4]。10例患兒中1例治療效果不佳于出院后2 d死亡;治愈7例,好轉(zhuǎn)2例。
2.1 臨床觀察
2.1.1 病情觀察:本病常累及心、肺、肝、皮膚黏膜、神經(jīng)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等多器官系統(tǒng)[5]。因此要24 h密切觀察病情,心電監(jiān)護每小時1次,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體溫、血壓,并及時記錄。貧血者注意血象及出血現(xiàn)象;梅毒螺旋體可引起混合性高膽紅素血癥,其發(fā)病機制為梅毒螺旋體破壞紅細胞使間接膽紅素升高;抑制肝葡萄糖醛酰轉(zhuǎn)移酶的活性使肝臟對膽紅素的攝取和結(jié)合能力減低,血未結(jié)合膽紅素升高;它可引起肝臟的廣泛炎癥使排泄功能障礙致膽汁淤積結(jié)合膽紅素升高;梅毒螺旋體可引起新生兒肝炎使直膽、間膽均增高[6],護理過程中,護士應注意觀察患兒肝功能、肝脾腫大程度,觀察皮膚黃染的消退、進展情況,詳細記錄。遵醫(yī)囑及時采集標本及時送檢,檢查肝功能、血常規(guī)和血清膽紅素濃度,及時發(fā)現(xiàn)肝功能損害程度,并予退黃治療。注意觀察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和體征,如出現(xiàn)煩燥不安、尖叫、嘔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等情況,立即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
2.1.2 用藥觀察:青霉素治療時要注意吉海反應,其發(fā)生機制為:梅毒治療時大量螺旋體被殺死,放出異性蛋白所致[7]?;純嚎沙霈F(xiàn)發(fā)熱、寒顫、惡心、嘔吐、頭痛頭暈等癥狀。新生兒由于無法表述不適,多表現(xiàn)為哭鬧不安。通常在首次給藥的4 h內(nèi)發(fā)作,8 h可達高峰,24 h內(nèi)結(jié)束[8],所以在此期間應密切觀察患兒有無高熱、寒戰(zhàn)、心率增快、煩躁、嘔吐、腹脹、皮損加重等癥狀。本組患兒無1例出現(xiàn)吉海反應。如發(fā)生吉海反應用地塞米松注射可減輕或緩解癥狀。
2.2 護理
2.2.1 口腔護理:先天性梅毒的患兒因長期用抗生素后易引起白色念珠菌感染(鵝口瘡),因此要做好口腔護理,予2.5%碳酸氫鈉或活性銀離子漱口液及0.9%氯化鈉溶液清洗口腔,2次/d。
2.2.2 眼部護理: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兒眼睛分泌物多或有膿血性分泌物。先用0.9%氯化鈉溶液清洗眼部分泌物或膿血性分泌物,再予阿昔洛韋滴眼液滴眼,每天4~8次。
2.2.3 臍部護理:臍周用 3%雙氧水清潔分泌物后,用 0.5%碘伏或75%乙醇消毒,2次/d,保持局部干燥,直到臍帶脫落。
2.2.4 皮膚護理:先天性梅毒的典型表現(xiàn)為皮膚損害,全身皮膚均可見,尤以頭面、臀部及四肢末端多見,并可遍及全身。皮膚損害具體表現(xiàn)為皰疹、糜爛和嚴重剝脫性皮炎。護理上予注意保持皮膚清潔,根據(jù)病情每日進行沐浴或擦浴1~2次,并保持床單整潔干燥,及時更換衣物及尿布。皮膚破損處涂百多邦軟膏抗感染,皮膚干裂時涂魚肝油軟膏保護。
2.2.5 心理護理:家長得知新生兒患的是先天性梅毒,一般會互相抱怨,產(chǎn)生懷疑、猜忌的心理,不僅影響夫妻感情,引起家庭糾紛,也不利于患兒的治療,更有甚者會放棄患兒的治療。護士作為互換溝通的主體,一定要主動、熱心對待每位梅毒患兒家屬,做好健康教育,首先應提高患兒父母對先天性梅毒的認識,了解先天性梅毒的發(fā)生、發(fā)展經(jīng)過,以及治療、護理、預后等情況。告知家長先天性梅毒不是不可治愈的,消除其悲觀情緒,鼓勵其勇敢面對,同時積極治療自身疾病。對于提出的問題與要求,護士要注意傾聽并耐心解答,并盡可能地滿足。與患兒家屬的說話過程中,注意避開公共場合,態(tài)度要和藹,語言要輕柔,注意保護隱私,不能有歧視態(tài)度。經(jīng)過我們的心理支持,有9例患兒的家屬能積極配合治療,但仍有1例患兒的父母放棄治療。
2.2.6 嚴格消毒、隔離:將患兒安置在隔離病室,避免與其他患兒接觸。醫(yī)護人員接觸患兒前后均應徹底清洗雙手,未接觸明顯分泌物時要用快速手消毒液涂抹手,如接觸患兒分泌物時應戴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為患兒進行靜脈輸液時要避開皮疹、破損處,動作要輕柔,一般采用靜脈留置針保護患兒血管?;純旱乃杏梦飳H藢S茫缬醒E污染的被服,應先用0.2%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后送洗衣房清洗。病室每日用0.05%含氯消毒液濕式拖地2次,病室經(jīng)常通風,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同時,醫(yī)護人員在接觸患兒時要注意保護自己,實施標準防護。當雙手有破損時應暫時避免接觸患兒,以免發(fā)生職業(yè)暴露。
2.2.7 出院指導:出院前向患兒家長重點強調(diào)定期隨診、復查的重要性;告知患兒屬于臨床治愈,并未達到梅毒生物學治愈標準,出院后定期帶患兒到醫(yī)院作母嬰復診,尤其是第1年,必須每3個月做1次檢查,若血清反應由陰性轉(zhuǎn)為陽性或滴度升高4倍,屬血清復發(fā)或有癥狀復發(fā)均應藥物加倍量再治療。
1 張學軍主編.皮膚性病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21-227.
2 諸福棠主編.實用兒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980-984.
3 龍翠燕.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護理.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1301-1302.
4 Steele RW.Ceftriaxone therapy of meningitis and serious infection.Am Med,1984,77:50-53.
5 張志云.新生兒先天性梅毒27例護理體會.齊魯護理雜志,2010,16:61-62.
6 Avery GB,F(xiàn)lecher MA,Mac Donald MG.Neonatology;Patho-physiology and Monagement of the Newborn.5th ed.Philadephia:JB Lippincott Co,1999.765-768.
7 韓國柱.關(guān)于梅毒治療中的幾點建議.中華皮膚科雜志,1998,31:139.
8 章偉,陳霞鳳,丁楊峰,等.梅毒治療過程中吉海反應相關(guān)因素分析.臨床皮膚科雜志,2002,3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