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詠梅
聶詠梅:女,本科,護師
腹股溝疝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手術修補是其最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傳統的張力性疝修補術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術后恢復慢,術后復發(fā)率高[1]。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腹股溝疝治療及其后期復發(fā)原因研究的不斷深入,采用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彌補了傳統的張力性疝修補術的不足,得到了臨床醫(yī)師和廣大患者的一致認可,但是此種手術在我國開展并不多,其護理也具有其特殊性?,F將我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75例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的術后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75例,男68例,女7例。年齡23~76歲,平均(60.2±10.3)歲。70例腹腹股溝疝,5例腹壁切口疝。53例合并高血壓,26例合并糖尿病,19例合并冠心病。
術前所有患者均積極治療基礎病,疝修補術材料采用美國外科公司的泰科曼疝修補片和修補塞,兩者均為不吸收材料,抗感染性、組織相溶性和順應性都良好,可在機體內源性纖維蛋白的作用下迅速與組織黏合固定,便于網片內形成大量的成纖維細胞,最終形成一承載力較強的堅固的纖維壁?;颊咝g后常規(guī)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性抗感染治療3~5 d,術后1周拆線。本組患者均嚴格采取各項護理措施,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本組75例患者手術均較成功,無1例出現并發(fā)癥,手術時間從30~60 min不等,平均(41.6±10.8)min。住院時間5~11 d,平均(8.2 ±1.3)d。術后6 ~8 h患者即可進食,術后12 h內均排小便,無1例發(fā)生尿潴留。73例患者切口輕微疼痛,術后第1 d,疼痛明顯好轉,未采取任何措施,2例患者自行要求采取止痛措施,給予藥物口服。術后3 d左右患者出現低熱,術后第5 d均恢復正常。4例術后第2 d切口出現紅腫,經換藥處理后,未出現局部感染現象。術后回訪1年,僅1例(1.33%)患者因長期咳嗽而復發(fā)。
傳統張力性疝修補術后患者采取平臥位,為使腹部充分放松,減少切口的張力,患者雙腿屈曲,膝下墊枕。術后1~2 d可適當抬高床頭,一般約15°~30°。術后患者需臥床1周左右,一般不鼓勵患者提前下床活動,對于年老體弱、巨大疝及復發(fā)疝患者術后臥床時間可適當延長[2]。無張力疝修補術采用補片縫合腹股溝管壁替代傳統張力縫合,創(chuàng)傷小,無張力,修補更加牢固,硬膜外麻醉者,患者術后6~8 h后血壓平穩(wěn)可改為半臥位,局麻者術后血壓平穩(wěn)后即可下床活動。
傳統張力性方式疝修補術由于組織的牽拉,患者術后疼痛較為明顯,而無張力性疝修補術后由于補片替代重疊縫合的“繃緊組織”,對周圍組織不造成明顯的牽拉作用,患者術后疼痛感不明顯。另外,手術創(chuàng)傷小,也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3]。一般不需采取止痛措施,對于少數痛閾下降的患者,可采用口服鎮(zhèn)痛藥。
患者術后由于麻醉作用及患者害怕疼痛等多種原因,可產生主動性抑制排尿或膀胱反射性降低引起排尿困難,護士應鼓勵患者在血壓平穩(wěn)后盡早下床自行如廁排便,預防尿潴留的發(fā)生。
術后6 h患者即可恢復正常飲食,囑患者宜清淡飲食,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禁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預防便秘,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防止便秘造成腹內壓增加。
術后對切口局部應密切觀察,注意有無發(fā)生感染或出血,切口處用沙袋壓迫4~6 h,預防切口出血,每日對切口部位定期消毒并更換敷料,防止切口感染。
囑患者2周內盡量避免體力勞動,應注意休息,合理飲食,且保持切口局部干燥衛(wèi)生,2周后可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及適度的有氧活動,術后1個月后可從事輕體力活動,然后逐步向正常體力勞動恢復,但是術后不滿3個月時不宜進行重體力勞動或過量運動,對于有慢性咳嗽的患者應積極治療,防止腹壓增加引起復發(fā)。
腹股溝疝主要由腹壁先天缺陷引起,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腹壁松弛及長期慢性咳嗽引起的腹內壓增高等后天因素也是導致發(fā)生此病的重要原因。據最新數據統計,我國11.8%的60歲以上群可發(fā)生此病,而且目前,老年人腹股溝疝發(fā)病率仍有增加趨勢[4]。腹股溝疝患者輕者可無任何自覺癥狀,若腫塊逐漸增大,患者可產生局部不適或疼痛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晚期生活質量。因而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療和護理,盡早促進患者疾病康復,減少后期復發(fā)是臨床醫(yī)務人員應該深思和探討的重要問題。
腹股溝疝的治療目前多采用手術治療,傳統的疝修補術包括疝囊高位結扎、加強或修補腹股溝管管壁,這兩種術式均是為了達到將內環(huán)閉合并加強腹股溝管壁的目的,而采用粗絲線將聯合肌腱與腹股溝韌帶強行縫合,這樣不僅使原有的生理解剖結構遭到破壞,而且局部組織產生較大的張力,患者術后有強烈的牽扯感及疼痛感[5]。且傳統的疝修補術術后,患者正?;顒邮艿矫黠@限制,一般術后3~6個月不可從事重體力勞動,而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及醫(yī)用高分子材料的開發(fā)和應用,近年來興起的無張力性疝修補術由于其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及術后復發(fā)率低等優(yōu)點,正逐步在臨床上使用。
我國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尚處于起步階段,對于其護理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護士應根據老年患者的生理解剖特點及手術特點實施有效的術后護理,包括體位護理、飲食護理及活動指導等。本組患者,均通過采取全面的綜合性護理后,患者術后均恢復良好,術后1年僅1例復發(fā),取得了良好的手術效果。
[1]張曉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臨床體會[J].中國現代醫(yī)師,2008,46(2):154.
[2]蒲 英.無張力疝修補術后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11):202 -203.
[3]朱建華.門診局麻下無張力疝修補術的配合[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2):73.
[4]呼增吉.疝環(huán)填充式無張力修補術在成人腹股溝疝的應用[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6,20(4):293.
[5]葉建國,劉世德.疝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54例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師,2007,45(17):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