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員秀
(東南大學附屬江陰醫(yī)院呼吸科,江蘇 江陰 214400)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臨床并不少見,已經(jīng)成為心血管急危重癥之一,是發(fā)達國家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同時也是猝死的常見病因。及時溶栓治療可使阻塞的肺動脈再通,限制梗塞范圍,維持肺功能,降低死亡率,所以早期靜脈溶栓治療仍為急性肺栓塞的主要治療手段[1],在其過程中及溶栓后的系統(tǒng)化監(jiān)測及護理,至關重要。我科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對18例APE患者采用溶栓治療,并進行相應的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取得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臨床總結的經(jīng)驗和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8例均為住院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齡36~75歲,平均54.7歲。病程30 min~10 d,主要臨床表現(xiàn):暈厥4例,低血壓5例,胸痛7例,煩躁不安1例,咯血1例,18例患者均有明顯胸悶氣短。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掃描證實為大面積肺栓塞,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2001年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的診斷標準[2],且均無溶栓及抗凝禁忌證。
1.2 用藥方法
1.2.1 用藥前的準備 急性肺栓塞一經(jīng)診斷應立即進入監(jiān)護室,在監(jiān)護條件下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絕對臥床休息,吸氧6~8 L/min,并快速開放靜脈輸液通道。因溶栓治療主要并發(fā)癥為出血,因此,在用藥前需急查血常規(guī)、血型、出凝血時間。
1.2.2 溶栓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2 h溶栓方案,其中rt-PA(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大藥廠,50~100 mg/2 h)11例,尿激酶(廣東天普生物化學制品有限公司,2萬U·kg-1·2 h-1)7例,上述藥物均采用微泵靜脈注射。
1.2.3 抗凝治療 溶栓結束后依據(j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給予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杭州賽諾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藥有限公司)0.4 ml,每12 h皮下注射1次,共5~7 d,于第3天起服用華法林,調整國際標準化比率(INR)值為2~3,持續(xù)3~6個月。
2.1 觀察結果
2.1.1 胸悶氣急的觀察 9例于溶栓后2 h胸悶氣短癥狀顯著緩解,8例也于溶栓后24 h癥狀基本消失,1例效果不佳,氣急無改善。
2.1.2 心電圖的觀察 溶栓前竇性心動過速l4例,快速房顫4例。溶栓6 h后半數(shù)患者心室率迅速回降,有1例病人出現(xiàn)室顫,給予電除顫兩次后,轉為竇性心律。
2.1.3 血氣分析監(jiān)測結果 經(jīng)溶栓治療24 h后,83%的患者血氧飽和度及氧分壓顯著上升。
2.1.4 螺旋CT肺動脈造影(CTPA)結果 溶栓后48~72 h復查CTPA顯示:7例缺損段數(shù)完全消失,5例缺損肺段數(shù)減少>75%,5例缺損肺段數(shù)減少>50%,1例缺損肺段數(shù)較前顯著增多(髖部骨折術后,為大面積APE,治療48 h內死亡),1例因經(jīng)濟原因未復查CTPA(但臨床癥狀好轉)。
2.1.4 再梗塞的觀察 本組1例溶栓成功后第7天突然出現(xiàn)血壓下降、氣短加重、痛苦呼叫,立即報告醫(yī)生,及時給予靜脈溶栓后病情緩解。
2.1.5 溶栓后觀察 本組患者溶栓后住院期間,未出現(xiàn)大便潛血、黑便、血便、嘔咖啡物或嘔血等消化道出血征象,亦未發(fā)現(xiàn)顱內出血的臨床癥狀及體征。
2.2 用藥過程的監(jiān)測及護理
2.2.1 癥狀及體征的觀察 經(jīng)常詢問患者胸悶氣急有無減輕以及減輕的程度,胸痛是否好轉。通過仔細觀察皮膚、痰液、嘔吐物及大小便情況以判斷是否存在出血征象,并注意患者意識狀態(tài)、瞳孔、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度及呼吸音的變化,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呼吸運動。
2.2.2 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 密切監(jiān)測血壓、脈搏、指脈氧變化,同時做好心電圖記錄監(jiān)測以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其中1例血壓不穩(wěn)定,放置深靜脈導管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
2.2.3 通道選擇 為確保溶栓藥物按時輸入,方便多渠道的補液及加用搶救藥物,本組患者溶栓治療之前均建立雙靜脈通道,一般在患者同一上肢選擇建立,另一上肢用于測量血壓。
2.3 心理護理 肺栓塞患者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呼吸費力,甚至產(chǎn)生瀕死感,加之受到各種儀器的監(jiān)護及大量搶救藥品的使用,易使患者出現(xiàn)緊張、恐懼、不安、焦慮等心理變化,進而刺激使體內兒茶酚胺釋放增多,血管收縮,誘發(fā)和加重病情,情緒過于激動也可誘發(fā)栓子脫落[3]。為此,我們通常指定一名責任護士按照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的程序,收集與患者健康狀況有關的資料(包括心理、社會方面),根據(jù)疾病的特點及患者的心理、社會方面的需求,及時開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通過上述床邊宣教,多數(shù)患者情緒尚穩(wěn)定,有3例過度焦慮緊張患者,給予服用安定片治療后有所好轉。此外,搶救時保持鎮(zhèn)靜、操作熟練,讓患者產(chǎn)生信任及安全感亦非常重要。每項護理操作,需耐心地向患者介紹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項,取得合作,以減輕或消除患者心理壓力。
2.4 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溶栓治療患者可出現(xiàn)并發(fā)癥:出血、過敏反應、低血壓、再灌注心律失常、再栓塞等[4]。為此,我們對每種并發(fā)癥制定了詳細護理評估及診斷程序,責任護士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傾向,及時報告醫(yī)師并做好搶救準備。
2.4.1 出血的觀察及護理 出血是溶栓治療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最嚴重的是顱內出血[5]。應注意觀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肢體活動及皮膚黏膜、齒齦、胃腸道有無出血、注射部位有無血腫,避免肌肉注射,溶栓前宜留置外周靜脈套管針,以方便溶栓中取血監(jiān)測,避免反復穿刺血管。此外,我們每4 h測凝血酶原時間(PT)和APTT 1次,動態(tài)觀察凝血功能,使患者APTT延長到正常的1.5~2.5倍,這樣既能有效抗凝,也使出血并發(fā)癥的危險性降至最低。本組患者穿刺點出血5例,鏡下血尿1例,陰道出血、鼻出血各1例,不良反應均未影響溶栓抗凝治療。
2.4.2 物品準備 溶栓期間備好心電圖、除顫器、利多卡因、阿托品等各種搶救物品,防止溶栓后血管再通,部分未完全溶解的栓子隨血流進入冠狀動脈,發(fā)生再灌注心律失常。
2.4.3 檢測低血壓 低血壓可由肺動脈高血壓、右心功能不全、回心血量減少、心排出量下降所致,也可能與血容量不足、再灌注性損傷、血管擴張藥應用等有關,因此,應嚴密監(jiān)測血壓變化,在溶栓進行的2 h內,10 min測量一次血壓,溶栓結束后3 h內,30 min測量一次,血壓平穩(wěn)后根據(jù)病情延長測量間隔時間,如伴有心功能不全者,可考慮放置中心靜脈導管以指導補液及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本組病例中有3例出現(xiàn)低血壓,經(jīng)靜滴多巴胺及適當擴容后血壓迅速恢復正常。
2.4.4 預防再栓塞 溶栓成功后,仍要注意觀察再栓塞的發(fā)生,尤其對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肢體制動,以防止栓子再脫落,發(fā)生更危險的栓塞[6]。
2.5 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 從入院即應用護理程序對APE病人實施整體護理,用通俗及比喻性語言宣傳有關肺栓塞的疾病知識,講解早期溶栓治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盡可能和患者溝通,即床邊護理與交談,及時解答患者心中的疑惑,同時也需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以共同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對即將出院的患者做好出院指導:如避免長時間的坐臥,穿著彈力加壓長筒襪,進食富含粗纖維的營養(yǎng)膳食,按時服抗凝劑等。經(jīng)隨訪,僅有1例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半年后發(fā)生再栓塞,有的已重返工作崗位,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溶栓治療是近年來應用于臨床治療APE的重要進展。實行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真正做到了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使患者從心理上平靜地接受溶栓方案并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并通過溶栓準備,用藥過程中的密切監(jiān)測以及對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通過對患者康復期及出院后的健康知識指導,提高了療效,提高了生存質量。
[1]Braun S,Beyer-We stendorf J,Platzek I,et al.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Dtsch Med Wochenschr,2010,135(37):1803-1814.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病雜志,2001,24(5):259-264.
[3]何茉莉.肺栓塞患者的觀察和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5(7):967.
[4]王 東,孫 彤,馬雄君.骨折術后肺栓塞溶栓對切口的影響[J].中華刨傷雜志,2006,22(4):284-286.
[5]葉 蕾,張榮華.小劑量尿激酶加序貫抗凝治療次大面積肺栓塞25例療效評價[J].重慶醫(yī)學,2 010,39(7):863-864.
[6]楊蘭菊,閆煥英.肺栓塞介入治療后再栓塞1例搶救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18):1835-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