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露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視野中獨立學院的家訪工作探究
——以江蘇科技大學南徐學院家訪為例
周露平
高校家訪工作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與實踐方式,成為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的新領域,是家校合作共贏的良好平臺。試以南徐學院為研究案例,重點分析了家訪的具體作用: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延,創(chuàng)新了原有的家訪模式,家訪能強化高校思政工作的群體效應。同時探討了家訪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努力:在家訪中未能真正體現(xiàn)構筑情感教育模式,家訪形式單一化與機械化;家訪活動應該精心設計和精心實施;家訪過程是一種人文關懷的重要顯現(xiàn);家訪反饋后的信息處理要快。
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家訪
在高校思政工作者看來,家訪是一種由學校、家庭、學生、社會構成的四位一體互動模式,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體現(xiàn)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上,要充分發(fā)揮家庭的優(yōu)勢,特別是要梳理好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家庭構成、親子關系、家庭學歷層次、教育模式,以及學生的以往受教育情況與學校評價等信息資源,這樣有利于研究學生的情感、學習習慣、個性成長狀況等,方便輔導員班主任在具體的學生管理中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其次,家長可以通過輔導員班主任老師了解到學院目前的政策方針與學生在校的受教育情況,能將個體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放在學院教育的大背景下思考,也有利于輔導員班主任老師與家長在學生個性層面上進行有效溝通與相互理解,方便雙方就學生在??赡艽嬖诘奶厥鈫栴}得到協(xié)商與解決;再次,就是家訪能夠取得非常的社會連鎖效應,一個學校辦學層次與學生的培養(yǎng)素質能夠通過家訪帶動起來,同時家訪工作有利于將學院的影響力直接推進到家訪地區(qū),這樣學院的品牌效應達到了一種很好的自我宣傳,所以說要解決大學生在校的思想道德問題,不能忽視家訪這個前沿陣地。
從2009年開始,南徐學院開始試點貧困生與優(yōu)秀生家訪,到現(xiàn)在的家訪工作全面鋪開,家訪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與學院效益,在理論層面上具體體現(xiàn)在:
首先,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外延,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家庭中來,將學校的思政教育的成果與家庭和社會分享,特別是能夠根據(jù)特殊的學生家庭背景來研究學生個性成長和成長方向,根據(jù)特殊性制定特定的培養(yǎng)方式。
其次,沿用老模式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有利于家訪工作團隊化與科研化。南徐學院家訪是建立多個團隊,每個團隊安排了5到7個輔導員一起奔赴各個地區(qū),是典型的團隊作戰(zhàn),因為一個班主任的信息了解可能是片面的,但是團隊咨詢的獲取信息量會大量增加;同時從學院層次考慮,出于培養(yǎng)與鍛煉輔導員的目的,每個團隊都是由1到2名工作多年的老輔導員帶著5到6名新參加工作的輔導員。老輔導員家訪經(jīng)驗豐富,能有效地收集與獲取相關的信息,為我們研究學生提供了方法論借鑒。所以家訪團體能夠多維考慮,通力協(xié)作,提高了家訪的效果;同時每個教師能結合家訪工作進行個案反思,從而提高了輔導員班主任日常學生管理工作水平與能力。
最后,家訪制度能強化高校思政工作的群體效應,有利于學生個性成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群體性的教育過程。首先被教育的對象是一群大學生,這是我們思政工作的客體;其次學生的教育環(huán)境也是一個大的群體,諸如教務、教學、后勤、保衛(wèi)等;最后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形成本身也是一個群體工作,包括學生與高校所有的員工,校園文化能夠形成良好育人環(huán)境。所以家訪必須解決學生與學校的群體環(huán)境的適應與融入問題,即解決好學生的成長能否很好的接受到這幾個群體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及被忽視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問題等,而家訪過程正是帶著這些問題來進行的。說到底,就是了解學生的支援教育背景(我將所有的配合學校德育工作的教育都稱之為支援教育背景,家庭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援教育背景)來促進學生的在校成長。良性的家訪工作是能統(tǒng)攝學院教學環(huán)境、學生教育環(huán)境與家庭教育模式等支援背景,配合學院教育群體,揚長避短,迅速找到問題癥結,解決大學生在校的個性發(fā)展實際問題,提升了學院的管理質量與教育水平,是主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平臺。
從南徐學院目前的家訪過程及所取得的成效來看,我們的家訪工作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雖然學院高度重視家訪工作,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財力,資助大量輔導員班主任分批次地奔赴全國各地開展家訪工作,但是由于家訪工作基本上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配套工作沒有展開,存在不可避免的問題,需要作好以下幾個相關的努力路徑。
在筆者參與的具體家訪過程中,由于行程安排緊張、學生家庭數(shù)量較多、單次家訪時間較短、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具體過程中工作不細致等原因,家訪容易走向形式化與機械化,這樣往往表現(xiàn)為,輔導員班主任只簡單介紹被家訪學生的在校情況與傳達學院的政策方針等一些表層問題,并未能真正深入家訪的實際工作,更不要談到能從家訪過程中獲取研究與分析學生個性成長的所需素材了。
在此,教師家訪本身就是一種構筑“教師—家長”情感、能體現(xiàn)學院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種很好的表達方式,但這樣情感模式由于單一的家訪形式而不能起到預期效果。從筆者參與過的家訪情況來看,發(fā)現(xiàn)家訪本身是聯(lián)系學院、家長的一座很好的橋梁,但由于家訪過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工作較粗,未能細致將情感落實到位,給人毛糙感。所以我們提倡,抓住與利用好每次家訪,將之構置成一次平等的對話,通過深入挖掘,引導出學子教育的所需素材,而這些素材的真正有效獲得來源于家長的信息準確傳遞。
所以家訪活動不應僅僅是以家訪教師為中心,也非僅是輔導員班主任傳達學生在校情況的一次簡單對話,更應該發(fā)揮家長的主觀能動性,提倡一種良性互動,更好地表現(xiàn)為擺脫單純的“教師—家長”單向信息傳達模式,舍棄那種家長被家訪的那種被動方式,在實踐層面顯現(xiàn)為一種平等的、彼此傾聽、和諧有效的心靈對話。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讓學生家長能夠感受到學院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寬容,并在整個過程中激發(fā)家長參與學院教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熱情。
在家訪活動開展之前,我們必須精心設計與實施,注意抓好幾個著力點,這樣才能形成一次次良性家訪工作,并能達到相關成效:首先是方法著力點要強,在方法上有突破,不再僅僅局限于長途疲憊式作戰(zhàn),而且應該結合現(xiàn)代通訊媒體,如網(wǎng)絡媒體與電話媒體、傳統(tǒng)書信媒體等多層次立體式的家訪模式,這樣才能才能在家訪過程中獲取到多方面的信息;其次是參與載體點要活。家訪要聯(lián)系當?shù)孛襟w、當?shù)卣?、學生就讀高中等,多方參與,才能達到宣傳自我、提升學院知名度、傳達關心的效果;最后就是具體創(chuàng)新點要多。創(chuàng)新家訪工作內(nèi)容,細致地梳理好家訪需要的信息問題方式,采取個別談心、群體對話、共性交流等方式,對特殊家庭特殊家訪,比如,我們舉單親家庭為例,我們在家訪前必須精心準備該生的家庭情況、家庭困難原因、困難程度、應該回避的問題、孩子個性成長問題設計等內(nèi)容。在家訪中盡量避免出現(xiàn)難堪問題,引起不必要的誤解,等。對以上的幾個著力點的構建與把握,能充分滲入到家庭、社會之中,將學院和諧助學文化引入家訪工作中,體現(xiàn)南徐學院對待特殊學生的一種人文關懷。
經(jīng)過我們的調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具體的家訪過程中,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就業(yè)問題,這個比例占到整個被家訪家庭的90%以上;關心孩子的專業(yè)學習問題占30%左右;還有25%左右家長關心學生在校消費問題,特別有部分家庭關心的是支持學業(yè)開支的困難問題,等。這說明家長在衡量孩子的日常開支之后最關心的就是學生未來就業(yè)問題。所以,在家訪過程中,我們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矛盾:學校教育與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之間矛盾;四年的長久學習與現(xiàn)實經(jīng)濟貧困之間矛盾;家庭后續(xù)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之間矛盾,等。
我們要做好家訪信息反饋必須切實解決好以上幾個矛盾。首先在家訪過程中我們應該熟悉該專業(yè)的就業(yè)形勢與國家的重大方針,將當前就業(yè)實際情況與存在困難告知家長,切勿隱瞞漏報;其次,將學生在校情況與南徐學院特有的辦學模式與就業(yè)情況綜合后,對家長做個宏觀的介紹,樹立家長信心,引導家長正確教育學生;再次,對特別學生采取相對應的措施,解決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個性差異問題,做好具體個性問題具體分析,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成長,培養(yǎng)符合社會建設的優(yōu)秀人才;最后,將特殊家庭的實際困難反饋給學校,通過學校層面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由此有效處理家訪反饋的信息,是家訪工作成功的一個重要部分。
與其他高校一樣,每年開學初只有一次新生家長會,其他時間都是班主任輔導員單線與家長聯(lián)系,而且聯(lián)系機會較少,覆蓋面低。所以我們建議能否利用學院網(wǎng)絡資源,提供一個家校聯(lián)系的平臺網(wǎng)頁(比如開設班主任信箱、網(wǎng)上談心、網(wǎng)上家長加油站、博客討論、QQ、視頻對話等模式),這樣有利于學校的政策方針的傳達與家長信息的反饋,特別是通過該平臺能夠將學生在校情況詳細的介紹給家長,甚至可以查到學生在校上課出勤情況,這樣配合常規(guī)家訪工作的同時,能一方面提升學校管理水平,能有效更新學生信息,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將家長納入學生日常管理體系中來,達到一種良好的家?;?;另一個方面是家長能夠積極主動地關心學生情況,熱心地參與到學校管理,并能夠積極主動為學校事業(yè)的發(fā)展出謀劃策;同時家長也能參與到宣傳學院的工作中來,有利于學院品牌效應的形成,擴大學院的影響力與社會知名度。
總之,從目前南徐的家訪實踐來看,獨立學院的家訪制度的形成與完善,有利于學院提升知名度與打造品牌,但我們不得不面對家訪過程的形式化與膚淺化問題的存在,只有當我們深入探討與解決目前家訪過程中的問題,才能將學院的事業(yè)與學生的發(fā)展結合起來考慮,這樣才能將家訪工作開展到位,才能優(yōu)化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工作模式、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有利于獨立學院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1]黃新村.家訪中的三個“度”[J].教學與管理,2007(7).
[2]楊明.談班主任家訪工作的環(huán)節(jié)設計[J].當代教育科學,2005(5).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
StudyonHomeVisitsWorkintheIndependentCollegesFromtheIdeologicalEducationPerspective
Zhou Luping
Home visits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also it has been a new field to study for the counselors .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s of home visits work i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 taking Nanxue College as an example .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problems to meet in the home visits work and the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 wor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ndependent colleges; ideological education; home visits
周露平,碩士,講師,江蘇科技大學,江蘇·鎮(zhèn)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郵政編碼:212004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編號:09SJB720004
1672-6758(2011)04-0011-2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