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院生
有效進行低段教育的幾點嘗試
■陳院生
小學生進入學校后,學習代替游戲成為他們生活的主導。因此老師在精心設計教育、教學的內容和過程時,一定要注意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使學生的智力、能力和個性心理品質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老師的關愛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小學生往往是通過愛老師、愛同學,進而愛班級、愛學校、愛學習的。
教師要善于把對學生的愛傳達給每一個學生。一句簡短的問候、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會意的點頭、一個豎起的拇指、一個無言的微笑、甚至于摸摸頭、拍拍肩、拉拉手這些小小的舉動,都會在學生心中撒下燦爛的陽光,讓學生充滿喜悅和力量。
教師還要善于幫助學生在接受愛的同時學會傳達愛,去關愛同學、同伴。這樣,集體生活、學習的環(huán)境才會更加和諧溫馨。兒童同樣不能缺少“伙伴”的關愛。當他們離開家庭的庇護,走進學校,面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時,“伙伴”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視。“伙伴”是學生互相模仿、相互學習的對象。一位長期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留守兒童,開始到學校上課時,從不舉手發(fā)言,下課常常一個人遠遠看著別的同學游戲,一天也難得與同學搭上話,其語言表達能力、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明顯低于其他同學。這時,筆者主動帶著她去和其他同學一起游戲,并有意識安排居住鄰近的同學與她結伴,讓她與小伙伴一起上學、回家,一起做作業(yè)、玩游戲。后來她漸漸地變得開朗、大方起來,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也得到提高。實踐證明,有伙伴的小學生,更容易增強自信、融入集體、情緒穩(wěn)定,并能積極愉快地學習。
兒童不乏好奇心,而這些好奇心則是渴求學習的原動力。低段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是“讀、寫、算”,如何使學生在這看起來平淡無奇的簡單練習中保持持久興趣不厭倦,需要在教學中巧妙地設奇、設問,幫助學生掌握規(guī)律,使之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不斷學習的進取心。
兒童最初的學習都是在游戲中進行的。進入小學以后,雖然課堂成為他們學習的主陣地,但是課內外的各種有益的游戲,更能夠激發(f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熱情。游戲應是低段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如課堂上我們常用的“看誰識字多”“組詞大比拼”“口算比賽”“猜猜看”等小游戲都要求學生在相互競爭的情況下充分發(fā)掘自身的學習能力,這不僅促進了學生有意注意、有意記憶、聯(lián)想、想象等智力品質的發(fā)展;也有助于學生不怕困難,堅持不懈、敢于承受挫折等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敢于挑戰(zhàn)、勇于拼博的精神。而課外那些“跳房子”“踢踺子”“跳皮筋”“滾鐵環(huán)”“拔河”“打乒乓”等等文體游戲活動,更需要學生團結協(xié)作,勇于進取,不僅能促進學生身體的發(fā)育,也更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
游戲是有規(guī)則的,沒有規(guī)則的游戲就沒法進行。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游戲時,一定要有針對性地安排組織,有意識地設計游戲內容,說明游戲規(guī)則。通過游戲也能幫助學生認識規(guī)則的重要,從而懂得社會生活的規(guī)則是無處不在的,上學校有學校規(guī)則,課堂有課堂規(guī)則,行走有交通規(guī)則……社會生活中的各項活動都有規(guī)則,都是我們必須遵守的。如果我們違反了這些規(guī)則和紀律,任何活動都要受阻礙和干擾,我們必須承擔后果和責任。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隨時隨地的自覺遵受各項規(guī)則,使學生通過一個個規(guī)范的行為舉止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作者單位:湖北省蘄春縣劉湖鎮(zhèn)高潮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