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閱
取來辦學真經 切忌簡單復制
■梁閱
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批有思想、有主張、有水平、有能力、懂教育的管理者,通過大膽實踐、艱苦探索,創(chuàng)建了許多好的辦學經驗,并且取得了令人信服的好成效。
比如,山東杜郎口中學的“10+35教學模式”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超市;江蘇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讓教師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江蘇東廬中學的“教學案”把師生的教與學捆在一起充分體現出課堂即教材的思想;上海建平中學的校本課程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了個性發(fā)展的空間;大連的一些學?!白屆恳幻鎵Χ颊f話”成為校園文化的典范………
花香引來眾蝶舞,這些聞名全國的成功經驗引得各地管理者紛至沓來,參觀、考察、取經、學習的人群常常是絡繹不絕,與此相伴隨的是各種“培訓班”“研討班”“講習班”“進修班”應運而生,真可謂“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學習先進經驗當然無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取來辦學的真經,如果不認真消化,如果不結合本校實情加以實施,而是簡單地復制照搬,就會消化不良甚至適得其反。
一所城市普通學校的管理者,近幾年參加了多個學習班,參觀了多所先進學校,取回了不少真經,打內心佩服這些名校的辦學方法,成功心切的思想讓其不敢怠慢,一個都不少地將各地先進校的方法一股腦地在本校紛紛上馬,并且強力推進。結果是新的教學模式沒建立起來,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卻丟掉了,造成課堂教學改革后不少教師卻不知道怎樣上課了;教學案沒形成規(guī)模,常規(guī)的教案、資料卻丟掉了,導致基礎知識不能真正落實;校本課程沒形成特色,師生的時間和精力卻被折騰了個夠;遍地開花的校園文化成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裝飾………一個學期下來、一個學年之后,教育教學質量反而不盡人意。
其實,每一個真正懂教育的管理者,是不會輕而易舉地照搬照抄他人的“先進經驗”的,他們大都有一套自己獨立的辦學主張和理念。正確的做法是,認真研究本校的實際,深入課堂、深入學生、深入教師、了解第一手資料,找到問題的癥結,找到改革的突破口,再努力思考、集思廣益、建立方法,對癥下藥,用自己的思想和思路辦學,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最后才是結合外地先進經驗,采眾家之長,為自己所用,以便錦上添花。
責任編輯 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