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敏
(山東省寧陽縣第一人民醫(yī)院 271400)
肝硬化是因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于肝臟,而造成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主要由曲張的食管靜脈和胃底靜脈破裂出血所致,表現(xiàn)為突然的、大量的嘔血和黑便,常引起出血性休克,誘發(fā)肝昏迷,死亡率高。護理人員的細心觀察、精心護理,對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質量,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F(xiàn)結合臨床資料,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觀察及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齡27-81歲,平均年齡52歲。均以嘔血、黑便或休克為首發(fā)癥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36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不明原因的肝硬化4例。少量出血15例(出血<500ml),中量出血24例(出血量500~1000ml),大量出血13例(出血量1000ml)。
1.2 治療與轉歸本組病例均根據(jù)病情常規(guī)禁食、補液、抗休克、止血、輸血、給予抗酸劑和保護胃黏膜、降低門脈壓等治療,對嘔血伴黑便者給予冰鹽水加去甲腎上腺素口服,以收縮胃黏膜血管達到止血目的。經(jīng)上述處理之后22例有黑便者均治愈,18例好轉,3例因經(jīng)濟原因自動出院,9例周圍循環(huán)衰竭者,經(jīng)搶救治療后5例好轉,死亡4例。
2.1 觀察生命體征大出血時根據(jù)病情一般每30min測生命體征1次,必要時進行心電監(jiān)護。及時檢測生命體征,特別是血壓、脈搏的變化。文獻記載,當失血量 >20%(約1000ml)時心率可達100次/min,收縮壓可降至90mmHg;若失血 >30%(約1500ml)則心率升至100~120次/min,收縮壓可降至70~60mmHg;而失血量 >40%(約2000ml)則心率>120次/min收縮壓60mmHg。血壓和脈搏的這種變化是在失血早期發(fā)生的,先于血色素和紅細胞壓積的變化,因為血色素和紅細胞壓積因失血后血液稀釋需要一定的時間,其變化往往滯后,故難以在短時間內用血色素和紅細胞壓積正確判斷實際失血量[1]。護理人員要隨時了解血壓和脈搏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及時采取急救措施。
2.2 正確估計出血量 發(fā)生嘔血和黑便,要仔細觀察嘔吐物和糞便的顏色、性質及量,正確估計出血量。一般出血5~10ml,大便潛血試驗陽性;出血量在60ml以上可有柏油樣排出;胃內潴血在250~300ml可以引起嘔血;出血量在500ml病人可有頭暈;出血量達800ml時臨床表現(xiàn)有口渴、心煩、少尿、血壓下降;出血量在1000~1500ml時,可有周圍循環(huán)衰竭表現(xiàn),如面色蒼白,出冷汗,脈細速,每分鐘120次以上,收縮壓下降至60~80mmHg以下,尿少、尿閉等失血性休克表現(xiàn)。
2.3 其他項目 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要觀察神志、瞳孔、皮膚黏膜色澤及溫度情況;準確記錄尿量;以觀察有無誘發(fā)肝性腦病或出現(xiàn)失血性休克。注意出血先兆和伴隨癥狀,患者如出現(xiàn)頭昏乏力、脈速、煩躁不安、上腹部不適、惡心等癥狀,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2.4 觀察出血是否停止 病人反復嘔血,由咖啡色轉為鮮紅色,由柏油樣便轉為暗紅色并有腸鳴音亢進;周圍循環(huán)衰竭持續(xù)存在,經(jīng)補充血容量仍未見改善或好轉后又惡化,脈搏、血壓仍不穩(wěn)定;紅細胞計數(shù)與壓積、血紅蛋白測定不斷下降,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持續(xù)增高;肝硬化門脈高壓者,出血后脾臟縮小,如不見恢復腫大,血尿素氮持續(xù)或再次增高。以上情況提示可能出血未止或再出血。
3.1 一般護理精神上的安靜與減少身體活動有利于減少出血。少量出血者應臥床休息,大出血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平臥位并將下肢略抬高,以保證頭部供血。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暢通,給予吸氧,一般2-3L/min,防止低氧血癥而誘發(fā)出血。
3.2 飲食營養(yǎng)護理 出現(xiàn)嘔血或黑便時,應禁食24~72h,待病情穩(wěn)定,出血停止,可逐漸添加飲食,從全流到半流到軟食,逐漸恢復。少食多餐,患者無飽脹感再逐漸增加量。避免堅硬粗糙刺激性食物,同時限制鈉鹽和蛋白質的攝入,以防加重腹水或誘發(fā)肝性腦病,禁煙酒。注意飲食的溫度,進食的速度及量,過熱的食物可引起血管擴張導致再出血,進食速度過快和量過多可使門脈分流,血容量增加誘發(fā)再出血[2].做到定時進餐、規(guī)律飲食,避免過饑過飽,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3.3 用藥護理 及時施行擴容、止血、升壓、配血和輸血等搶救措施。對給予冰鹽水加去甲腎上腺素或凝血酶口服止血的患者,囑其口服藥物后輕緩變化體位,如:左側臥-平臥-右側臥,使藥物與胃內出血面充分接觸而發(fā)揮止血效果。靜脈輸液給予善寧止血的患者,護士要嚴格掌握藥物濃度、使用時間、調好滴數(shù)或流速,最好使用輸液泵。
3.4 心理護理 受到對醫(yī)學知識掌握不足的影響,很多患者在消化道出血之后會出現(xiàn)緊張恐懼的情緒,整個人都會變得消極悲觀,沒有足夠的信心面對治療。而精神緊張會導致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增高加重出血,出血又加重緊張恐懼造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做好有效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當遇患者大出血時護士不要表現(xiàn)出驚慌,要沉著冷靜,動作敏捷熟練的給予搶救。護士本身的沉著冷靜就是對患者最好的心理安慰。還要注意觀察患者作出的各種反應和態(tài)度,了解心理狀態(tài),幫助解決思想顧慮,使之提高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和勇氣。
3.5 基礎護理預防口腔感染,清除嘔血患者口腔內的積血,每日口腔護理2~3次,同時注意口腔黏膜的變化。做好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經(jīng)常更換臥位,預防褥瘡的發(fā)生。做好安全措施,輕癥患者可上廁所大小便,但應囑患者坐起、站立時動作要緩慢,出現(xiàn)頭暈、心慌、出汗時立即臥床休息并告知護士,必要時護士陪同入廁。重癥患者應改為床上大小便,并加強巡視,用床欄加以保護。
3.6 健康教育責任護士通過講解有關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誘因、預防、治療等知識,解除患者對肝硬化疾病的心理負擔,消除各種誘因,積極治療原發(fā)病,減少出血的危險,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存活時間。指導患者及家屬合理調節(jié)飲食;適當參加身體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大便通暢,戒煙忌酒;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情緒過度緊張;出院帶藥要遵醫(yī)囑服藥,禁止服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定期復查。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及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密切觀察病情,準確及時地搶救和處理,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搶救成功的保證。因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正確的判斷力,增強預見性護理,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更好地服務于患者,挽救患者的生命。
[1]高學霞,王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觀察的著重點及其研究.當代護士2000,4:34-35.
[2]蘆慶云,王立民.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體會[J].職業(yè)與健康,2007,23(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