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成玉峰
(1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外語系;2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46)
日語漢字音讀起源于我國的中古音,吳音來自于我國江蘇南部的吳方言和北部的楚方言,還有一些來自我國南北朝甚至更早的音,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漢音來自隋唐時(shí)期的陜西中部和中原地區(qū),距今也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唐宋音則是來自我國宋、元、明、清時(shí)代的音。由于年代久遠(yuǎn),我國的語音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有些是比較大的,而日語語音相應(yīng)的變化較為少些,因此日語漢字音讀就形成了和現(xiàn)代漢語拼音不對(duì)稱的地方。本文主要分析w、y等半元音聲母漢字的日中主要不同點(diǎn),所采用漢字基本為《常用漢字表》表內(nèi)漢字。
《常用漢字表》中帶有輔音y的漢字共有167個(gè),它們的輔音y分別是從中古前期音韻y→中古音韻i,或中古前期→中古音韻i,或中古前期音韻i→中古音韻,或中古前期音韻e→中古音韻e演變過來的;有的從中古前期音韻?→中古音韻?,或中古前期音韻→中古音韻h演變過來的。帶有輔音y、i的漢字日語讀成ア行音或ヤ行音,帶有輔音的漢字日語讀成ア行音或ガ行音,帶有輔音h的漢字讀成カ行音,帶有輔音?的漢字日語讀成ガ行音,由輔音y→i→y或→i→y或i→i→y或e→e→y演變過來的漢字日語吳音漢音都讀成ア行音或ヤ行音;由輔音?→?→y演變過來的漢字,其日語吳音漢音都讀作ガ行音;由輔音→h→y演變過來的漢字,其日語吳音讀做ガ行音,漢音讀做カ行音。
有的漢字吳音漢音不一致,主要是因?yàn)樗鼈儊碓从谥袊牟煌粝?,或是?duì)中古音的處置方法不同,如:“央ng”,吳音將ya讀作「あ」,將ng處置為長(zhǎng)音符號(hào)「う」,兩者合起來讀作「あう」,現(xiàn)代日語讀作「おう」;漢音則將ya讀作「や」,同樣將ng處置為長(zhǎng)音符號(hào)「う」,合起來則成了「やう」,現(xiàn)代日語讀作「よう」。這類漢字還有[ya]押(おう、よう)(前吳音后漢音,下同);[yi]億(おく、よく)、憶(おく、よく)、抑(おく、よく)等;[ying]応(おう、よう)、英(えい、よう)、映(えい、よう)、営(えい、よう)等;[you]憂(う、ゆう)、優(yōu)(う、ゆう)、郵(う、ゆう)、友(う、ゆう)等;[yong]永(えい、よう)、泳(えい、よう)等。
有的漢字吳音為ア段音,漢音為エ段音,如:[ye]液(やく、えき);[yi]役(やく、えき)、疫(やく、えき)、益(やく、えき)、易(やく、えき)等。有的漢字吳音為イ段音,漢音為オ段音,如:[yu]域(いき、よく)。有的漢字吳音為ウ段音,漢音為イ段音,如:[yuan]員(うん、いん)。有的漢字吳音為ウ段音,漢音為オ段音,如:[yong]勇(よう、ゆう)、用(ゆう、よう)、庸(ゆう、よう)、擁(ゆ、よう)等。有的漢字吳音為エ段音,漢音為ア段音,如:[ya]亜(あ、え)。有的漢字吳音為オ段音,漢音為イ段音,如:[yin]音(おん、いん)、姻(おん、いん)、陰(おん、いん)、飲(おん、いん)等。有的漢字吳音為エ段音,漢音為イ段音,如:[yi]衣(え、い)、依(え、い)等。有的漢字吳音為オ段音,漢音為イ段音,如:[yi]乙(おつ、いつ)。有的漢字吳音為オ段音,漢音為エ段音,如:[yong]永(よう、えい)、泳(よう、えい)、[yuan]援(おん、えん)、園(おん、えん)、猿(おん、えん)、遠(yuǎn)(おん、えん)等。
有的吳音含有古代音,古代音沒有長(zhǎng)音,故形成和漢音長(zhǎng)短音的不同,如:[you]油(ゆ、ゆう)、猶(ゆ、ゆう)、由(ゆ、ゆう)、遊(ゆ、ゆう)等。有的漢字是吳音漢音對(duì)入聲字的讀音處理不同引起的,吳音用イ段音而漢音用ウ段音來讀入聲韻尾,如:[yi]一(いち、いつ)、壱(いち、いつ)、逸(いち、いつ)、翼(いき、よく)等;[ye]謁(おち、えつ);[yu]域(いき、よく);[yue]悅(えち、えつ)、越(えち、えつ)、閲(えち、えつ)等。
“遺yi”吳音來源自中古音前期的“yiui”,故讀作「ゆい」,漢音來自于中古音后期的“i”,讀作「い」,這兩個(gè)音都在現(xiàn)代日語中出現(xiàn),如:遺言(ゆいごん)、遺伝(いでん)等。“圧ya”為p韻尾入聲字,吳音漢音均讀為長(zhǎng)音,前者讀「よう」,后者讀「おう」。現(xiàn)代日語吳音漢音都不用,只用其慣用音「あつ」,如:圧搾(あっさく)、圧殺(あっさつ)、圧制(あっせい)、圧倒(あっとう等。
2.由半元音?→?→y演變過來的漢字,其日語吳音漢音都讀作ガ行音。這類漢字吳音漢音的輔音都是來自中古音韻的“?”,日語都讀作ガ行音,共39個(gè),其中一些讀音吳音漢音一致:[yi]宜(ぎ)、義(ぎ)、疑(ぎ)、儀(ぎ)、議(ぎ);[yu]愚(ぐ)、虞(ぐ);[yue]岳(がく)、楽(がく)。有的漢字雖然吳音漢音讀音都一致,但現(xiàn)代日語不用,只用其慣用音如(前為吳音和漢音,后為慣用音):[yan]研(げん、けん/研究けんきゅう);[yu]娯(ぐ、ご/娯楽ごらく)、遇(ぐ、ぐう/遭遇そうぐう)、隅(ぐ、ぐう/一隅いちぐう)。有的漢字現(xiàn)代日語用其吳音漢音及慣用音:[yan]験(霊験れいげん、試験しけん)。
有些漢字吳音漢音對(duì)“ya”或“yan”、“yuan”處理不一致,吳音讀為エ段音,漢音讀為ア段音,如:[ya]芽(げ、が)、雅(げ、が)、涯(げ、がい);[yan]巖(げん、がん)、眼(げん、がん)、顔(げん、がん);[yuan]元(げん、がん)。“yan”與“yuan”吳音讀為オ段音,漢音讀為エ段音,如:[yan]言(ごん、げん)、厳(ごん、げん);[yuan]原(ごう、げん)、源(ごう、げん)。有個(gè)別漢字只用漢音和慣用音,如:月 (ごち、げつ/一ヶ月いっかげつ、がつ一月いちがつ)。還有個(gè)別漢字只用慣用音,如:[yuan]願(yuàn)(ごん、げん、がん/願(yuàn)書がんしょ)。
有些漢語拼音為“ye”、“yin”、“yu”、“yang”等的漢字,吳音讀為オ段音,漢音讀為イ段音,如:[ye]業(yè)(ごう、ぎょう);[yin]吟(ごん、ぎん)、銀(ごん、ぎん);[yu]語(ご、ぎょ)、獄(ごく、ぎょく)、玉(ごく、ぎょく)、魚(ご、ぎょ)等。這類漢字中個(gè)別的現(xiàn)代日語用其漢音和慣用音,如:[yang]仰(ごう、ぎょう/仰望ぎょうぼう、こう/信仰しんこう);[yu]漁(ご、ぎょ/漁村ぎょそん、りょう/漁師りょうし)。
個(gè)別漢字吳音為イ段音,漢音讀為エ段音,如:[ying]迎(ぎょう、げい)。還有個(gè)別漢字吳音為イ段音,漢音讀為オ段音,現(xiàn)代日語用其漢音慣用音如:[ying]硬(ぎょう、ごう、こう/硬貨こうか)。個(gè)別漢字吳音漢音只是長(zhǎng)短音的區(qū)別如:[yi]蕓(げい、げ)。
《常用漢字表》中帶有半元音W的漢字共有62個(gè),它們的半元音W分別是從中古前期音韻u→中古音韻u或中古前期音韻→中古音韻u或中古前期音韻i→中古音韻i演變過來的;還有的是從中古前期音韻k→中古音韻k或中古前期音韻?→中古音韻?或中古前期音韻→中古音韻u演變過來的;有的是從中古前期音韻m→中古音韻mb演變過來的;有的是從中古前期音韻y→中古音韻u演變過來的。由于它們中古音韻不同,它們?cè)谌照Z的讀音也不同,一般說來,帶有韻母u、i的漢字日語讀成ア行音;帶有輔音的漢字日語讀成ア行音或ガ行音;帶有輔音k的漢字讀成カ行音,帶有輔音?的漢字日語讀成ガ行音;帶有輔音m的漢字讀成マ行音;帶有輔音mb的漢字日語讀成バ行音;帶有半元音y的漢字讀成ヤ行音。下面具體就這些音分別進(jìn)行探討。
2.由半元音y→u→u演變過來的漢字,其日語吳音讀作ヤ行音,漢音讀作ア行音。這類漢字的吳音來源自中古音的“yiui”,讀ヤ行音,漢音來源自中古音的“u?i”,讀ア行音,如:[wei]唯(ゆい、い)、維(ゆい、い)。
3.由輔音?→?→u演變過來的漢字,其日語吳音漢音都讀作ガ行音。由輔音?→?→W演變過來的漢字,在中古音韻中,有時(shí)“w”讀作“?”音,日語音讀讀作ガ行音,這類漢字有11個(gè),有的吳音漢音讀音一致:[wei]偽(ぎ);[wo]我(が);[wu]五(ご)、午(ご)、悟(ご)。現(xiàn)代日語有的還有慣用音,如:[wei]危(ぎ、き)。有的吳音和漢音不一致,吳音為エ段音,漢音為ア段音,如:[wai]外(げ、がい);[wan]頑(げん、がん)。有的吳音為エ段音,漢音為オ段音,如:[wu]呉(げ、ご)、誤(げ、ご)。個(gè)別的吳音讀ウ段音,漢音為オ段音,如:[wu]悟(ぐ、ご)。
5.由輔音m→mb→W演變過來的漢字其日語吳音讀作マ行音,漢音讀作バ行音。這類漢字的吳音輔音來源自中古音“m”,一般讀マ行音,漢音輔音來源自中古音的“mb”,一般讀バ行音,這類漢字有23個(gè),如:[wan]晩(まん、ばん)、萬(まん、ばん);[wang]亡(もう、ぼう)、網(wǎng)(もう、ぼう)、望(もう、ぼう)、妄(もう、ぼう)等;[wen]文(もん、ぶん)、蚊(もん、ぶん)、紋(もん、ぶん)、聞(もん、ぶん)等;[wu]務(wù)(む、ぶ)、霧(む、ぶ)、物(もつ、ぶつ)、武(む、ぶ)等。
從上述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零聲母漢字,在中古音韻中有兩種可能,一是無聲母,無聲母漢字日語一般讀作ア行音、ヤ行音或ワ行音;二是有聲母,而且許多漢字讀音和聲母“?”和“”有關(guān),因此,這部分漢字日語音讀一般讀作ガ行音,半元音“w”還有可能來自中古音的“m”或“mb”,日語讀作マ行音和バ行音?!冻S脻h字表》中零聲母漢字260個(gè),占音讀漢字(1905)的17%稍弱一些。其中日語讀成ア行音(包括ヤ行和ワ行)165個(gè),讀為帶輔音的漢字95個(gè),各占63.4%和36.5%。
日語漢字來自中國的中古音韻,中國漢語拼音也是由中國的中古音韻一步一步演化成今天這個(gè)樣子,可以說它們的起源相同。但是由于時(shí)間的變遷,中國一些漢字的讀音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日語漢字音讀基本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這就造成日語漢字音讀和中國漢字對(duì)應(yīng)規(guī)律產(chǎn)生分歧?,F(xiàn)代漢語中的零聲母和日語漢字讀音的不一致,與中古音韻和現(xiàn)代漢語讀音的不同有很大的關(guān)系?,F(xiàn)代漢語是零聲母的漢字,在中古音韻中有可能是有聲母的,了解這一點(diǎn)對(duì)于我們正確掌握日語漢字的音讀大有好處。
[1]藤堂明保.漢和大辭典.學(xué)習(xí)研究社,1995.
[2]沼本克明.日本漢字音的歷史.東京堂,1987.
[3]金田一春延.日本音韻研究.東京堂,1967.
[4]高本漢.中國音韻學(xué)研究.商務(wù)印書館,2003.
[5]李葆嘉.當(dāng)代中國音韻學(xué).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
[6]沈祥源.實(shí)用漢語音韻學(xué).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7]成春有.日語漢字音讀研究.中國科技大學(xué)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