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華
(德州學院圖書館 山東 德州 253023)
圖書館學本質問題經過多年的探討,至今仍無統(tǒng)一的定論。筆者通過相關材料研究,結合長期的圖書館具體實踐工作,對圖書館學本質問題頗有感觸,認為圖書館學本質問題就是人在圖書館環(huán)境中所進行的系列行為的總和。圖書館學的本質問題是對圖書館內涵進行深入分析的根本元素,內涵的研究包括本質的研究,即圖書館學本質包括于內涵之中。圖書館學的外延處于擴展的狀態(tài),圖書館學外延的變化體現(xiàn)著對本質的理性反映,應該說圖書館學的外延和圖書館學的本質存在著聯(lián)系。如果把圖書館學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一個表述圖書館學理論體系的有機整體,那么這個有機體內涵著圖書館學的本質,也就是說,對圖書館學本質問題的最終理解必須從圖書館學的內涵和外延的整合開始。
任何一門學科的產生和發(fā)展都有它的根源,對根源問題的探討實際上是對其本質的探討。我們必須在遵循事物存在的客觀性原則基礎上,抓住學科內在的客觀實在原則,準確地探求學科所具有的本質。圖書館學自產生以來就將其研究對象定位為圖書館,也就是說,圖書館運轉過程中的活動狀態(tài)是圖書館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在整個圖書館活動中,人具有最重要的地位[1]。人在圖書館中的行為主要體現(xiàn)在3個方面:人是信息收集的管理者;人是信息利用的執(zhí)行者;人是信息流動的傳播者??梢钥闯觯嗽趫D書館信息收集、使用、流通和轉化過程中起到了樞紐作用,信息這種載負知識的智能性物質必須由具有動態(tài)思維活動的人來掌控,推動圖書館“車輪”運轉的動力來自于人,人在圖書館工作中處于中心位置。
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社會是人獲取信息的源頭,在社會系統(tǒng)中人對事物本質及事物現(xiàn)象進行評議與判斷,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知識,并通過文字將其描述成指導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理論指南。在社會這個平臺上,探討圖書館學的本質問題必然要沿著“圖書館—信息—人—社會效應”的主線。其中,人是完全的獲取者和受益者,是圖書館學系統(tǒng)研究范圍內的中心元素。圖書館的功能及目的是為人類提供平等的信息獲取權利,使人在享受服務的同時通過對信息的收取和分析凈化心靈,提高知識和道德水準。人類利用圖書館中的信息和知識充實、武裝自己,成為具有一定素質的人。眾所周知,社會的進步是由人類推動的,進一步說是由具有知識和道德素質的人推動的。圖書館給予人類提高素質的機會,并間接對提高社會效益履行自身的義務。
縱觀圖書館學的本質,無外乎是人在圖書館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獲取行為,因此“人的行為”應是圖書館學的本質內容。由于人與圖書館之間存在著人與物的直接性聯(lián)系,而且這種聯(lián)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可以將人在圖書館中的行為定性為圖書館學的直接本質。圖書館具有社會性,這主要是通過人的社會性來體現(xiàn)的。研究圖書館學,實際上就是通過人的社會身份和社會功能提高圖書館的社會效益,所以社會性是圖書館學的間接本質,或稱為最終本質。
筆者認為,對圖書館學本質問題的研究存在著一個由表及里的過程。本質問題的規(guī)律性存在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中。人是社會的構成基礎,是社會中的人,人又是信息的獲取者,通過吸收知識成為有道德和創(chuàng)新技能的人。這樣的人作用于社會,可以提高社會的效益。因此,研究圖書館學的本質問題離不開人和社會,可以說,人類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行為以及擁有信息的人群對社會的能動作用成為圖書館學的雙層本質內涵。
從廣義上講,圖書館學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包括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理論范式及體系建構等。從狹義上講,圖書館學的內涵是對圖書館工作和圖書館事業(yè)追求的一種精神表達,是一種理念的訴求和氣質的宣揚,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其歸納為圖書館精神。圖書館精神體現(xiàn)了人的精神面貌,是人在信息資源管理過程中的一種服務精神,是人在信息資源獲取過程中的一種氣質。因為館員和讀者都是與圖書館密切相關的主體,所以圖書館精神分為館員的圖書館精神和讀者的圖書館精神兩個方面。根據以上論述可以總結得出,研究圖書館學內涵的意義在于:對圖書館學內涵進行深入研究就是對圖書館精神的研究,圖書館精神是館員和讀者氣質的表現(xiàn),是人的內心強勢意識對圖書館實施行為的支撐[2]。圖書館精神是人的圖書館行為的表現(xiàn),也是圖書館本質所展現(xiàn)的具體內容,圖書館學本質的凝練是圖書館精神的升華。因此,對于圖書館內涵的深入研究自然就指向對圖書館學本質的研究。拋開圖書館學內涵的外在內容,從狹義上講,圖書館學內涵歸根結底就是圖書館學的本質。
自1807年德國圖書館學家施萊廷格(Schrettinger M W,1772-1851)提出“圖書館學”這個學科名詞以來,圖書館學理論研究者就把圖書館的工作及功能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隨著圖書館的產生,就有了以獲取信息為目標的人類活動,圖書館的意義和目的就很清晰地表現(xiàn)為圖書館服務,即為人類獲取信息服務。這種圖書館服務實際上就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可稱之為起源精神。隨著圖書館學的不斷發(fā)展,這種起源精神一直貫穿于其中,成為圖書館的最基本精神。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遞進發(fā)展的。范并思指出,要向全社會強調基于“社會信息公平和信息保障制度”的圖書館服務,其主要特征是免費服務和平等服務[3]。他將圖書館精神分為3個層次:①處于最高層次的圖書館精神是尊重公平的理念,致力于保障公民自由獲取信息權利的精神;②處于中間層次的圖書館精神是對圖書館人的職業(yè)價值(即圖書館人的職業(yè)權利和尊嚴體現(xiàn))的維護;③最基本的圖書館精神是敬業(yè)愛崗、樂于奉獻的職業(yè)精神。處于最高層次的保障公民自由、平等獲取信息權利的精神可稱之為當今時期的圖書館終極精神。無論是起源精神,還是終極精神,都是圖書館學本質問題的核心內容。我們從起源精神看到了圖書館學內涵建設的起點,從終極精神看到了圖書館學內涵建設的未來,因此可以明確地說,圖書館學本質既是圖書館學的源頭,也是圖書館學的歸宿。
筆者認為,圖書館學外延的擴展主要是圖書館學理論內容的擴展,即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拓寬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的內容。對于圖書館學來說,隨著圖書館工作內容的變化,服務理念和服務方法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使得圖書館學研究增添了許多新內容,如圖書館自動化建設、圖書館電子文獻服務體系建設及圖書館文獻資源共享建設等。對于這些新內容的研究是圖書館學現(xiàn)代性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圖書館學本質是人的行為的表現(xiàn),是社會系統(tǒng)的必然要求,即社會的屬性,所以擴展圖書館學的外延不能離開圖書館本質的指導。圖書館學外延的擴展不是質變的結果,而是量的積累,是內容的擴充,全部研究內容的表述均是對社會文化道德修養(yǎng)及社會服務的貢獻。不論是哲學原理對圖書館學理論的闡釋還是科學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都是人文科學范圍內的研究和評價。具有社會屬性的圖書館學是人文的圖書館學,人文的圖書館學是學科本質的反映,是學科外延擴展的指導原則。圖書館學的學科性質是人文的,這是當今圖書館理論發(fā)展過程中的一條真理。由這個真理可以判斷得出,圖書館學外延的擴展是以其本質為基礎的,因為圖書館學的人文屬性已經從本質上規(guī)定了圖書館學外延擴展的方向。
既然圖書館學外延擴展以本質為基礎,那么在擴展的過程中應該根據研究內容的變化,搭配相應的研究方法。方法論建設是圖書館學外延擴展的重要手段。研究方法的使用是為了使學科研究和建設更具有科學性,方法猶如研究的“拐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圖書館已由傳統(tǒng)的服務模式轉變?yōu)楝F(xiàn)代服務模式,典型的變化就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使圖書館服務的手段發(fā)生了變化,進一步促使服務理念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圖書館學研究又增加了數(shù)字圖書館建設、虛擬圖書館建設等內容,突顯了科學技術在圖書館中的地位??茖W實踐與應用成為圖書館發(fā)展的主流,“技術論”(強調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受到圖書館學研究的重視?!凹夹g論”的產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是現(xiàn)代圖書館發(fā)展的結果。技術在圖書館中僅是一種改變工作軟環(huán)境的手段,而不是改變圖書館本質的動因。在進行圖書館學研究時,運用數(shù)學、邏輯、推理等精確計算方法來驗證圖書館現(xiàn)象是圖書館具體工作和研究的要求,并不是圖書館本質的要求,因為圖書館學本質是學科屬性的體現(xiàn),不是方法論的體現(xiàn)。技術的引入屬于方法論范疇,這是圖書館學研究的客觀要求,是圖書館的現(xiàn)實要求,也是認清圖書館學科屬性的實證。
圖書館學的內涵和外延代表著圖書館學理論研究的不同方面,將兩者合二為一就構成了圖書館學理論體系的核心部分。將圖書館學的內涵和外延整合起來,是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圖書館學的本質問題。
圖書館內涵反映的是人在社會系統(tǒng)中獲取信息的行為,體現(xiàn)的是一種圖書館精神。圖書館的信息和知識使人們具備了管理社會和推動社會前進的本領,所以應倡導所體現(xiàn)的精神價值。圖書館的價值理念是人文的,圖書館學的本質也是人文的,即人文圖書館學。在圖書館學人文理念的指導下,圖書館學進行了研究內容的擴充和跨學科理論研究,這標志著圖書館學外延因社會信息需求的變化而得到擴展。圖書館學外延的擴展是圖書館學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變化與更新,是由于圖書館工作受到社會前進步伐的推動而實施的技術提升和服務增效,是圖書館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揮。由于社會現(xiàn)代化程度提高,圖書館服務理念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圖書館學的理論復蘇帶動了圖書館學的強勢發(fā)展,以知識理念為基礎的圖書館學將研究的觸角伸向了與之相關的學科,進行了跨學科研究[4]。在圖書館學研究過程中,外延的擴展標志著圖書館學發(fā)展的興旺程度。我們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發(fā)現(xiàn)在外延的擴展中始終貫穿著一條理論主線——圖書館學理論發(fā)展的人文本質。由于圖書館學的本質是人文的,不管圖書館工作中技術多么發(fā)達、思路多么現(xiàn)代,圖書館始終是社會知識傳播的場所和工具,圖書館學始終是以人為本的研究信息理論的科學體系,其社會性是最本質也是最根本的。
通過人的社會性將圖書館學的內涵和外延整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意義在于:
(1)內涵和外延的有機整合是圖書館學本質研究的全面表達 圖書館學內涵和外延的整合使得圖書館學性質的研究更加全面,完整的專業(yè)理論平臺成為圖書館學性質研究的內容支撐。由于研究內容豐富并符合通過現(xiàn)象來分析本質的規(guī)律,所以在這種客觀規(guī)律的指導下,能夠更加科學、正確地分析圖書館學的本質。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促使圖書館學研究范疇快速拓展和延伸,圖書館學外延的擴展表明圖書館工作中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是引證圖書館學性質的實例,可以從圖書館學外延的研究例證來研究圖書館學本質問題。
(2)內涵和外延的有機整合有利于發(fā)揮圖書館學本質的指導作用 圖書館學本質是圖書館學理論研究中最基本的問題,是對圖書館運行中客觀規(guī)律的真實闡述。圖書館學的內涵和外延的整合有利于全面分析和確定圖書館學的本質,從而通過本質研究進一步發(fā)現(xiàn)圖書館工作及圖書館學理論中的客觀規(guī)律,指導圖書館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
(3)內涵和外延的有機整合促進了以本質研究為基礎的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 內涵和外延構成了圖書館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其整合過程全面反映了圖書館學本質的內在要素,對確定本質的內容起到了重要作用。圖書館學本質問題的確定使得圖書館學發(fā)展方向更加明確、研究方法更加科學、對問題的理解更加透徹、研究理論的成果更具有說服力和創(chuàng)新力,從而必定會促進圖書館事業(yè)全面、快速發(fā)展。
[1]傅榮賢. 實然的超越和應然的解說:圖書館學如何提高學科地位[J]. 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9(5):27-35.
[2]李滿花. 圖書館學的文化本質和圖書館學研究的文化選擇[J]. 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9(3):4-8.
[3]范并思. 現(xiàn)代圖書館理念的艱難重建——寫在《圖書館宣言》發(fā)布之際[J]. 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8(6):6-11.
[4]范興坤. 圖書館學“人文”與“技術”性的“道”“器”辯證[J].圖書館, 20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