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更福 張云霞 謝利平 席愛國
(河北省石家莊匯康中醫(yī)院血液科,河北 石家莊 050021)
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以下簡稱再障),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礙,造成一系或多系血細胞減少的一種疾病。2005—2009年,我們采用自擬水牛角地黃湯治療慢性再障265例,結(jié)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65例全部為我院血液科患者,門診105例,住院160例;男185例,女80例;年齡3~82歲,平均42.5歲;病程3個月~25年,平均10.6年;全血細胞下降205例,單純紅細胞下降60例;原發(fā)性203例,繼發(fā)性62例;不間斷靜脈輸注全血及血小板者208例,未輸注任何血液制品者57例。
1.2 診斷標準 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試行)[1]確診。
1.3 治療方法 予水牛角地黃湯。藥物組成:水牛角30 g,生地黃、熟地黃各15 g,赤芍藥 10 g,牡丹皮 10 g,黃芩 15 g,玄參 15 g,墨旱蓮 15 g,女貞子 15 g,茯苓 15 g,白術(shù)15 g,何首烏15 g,枸杞子15 g。頭暈耳鳴,五心煩熱,陰虛者加龜版、鱉甲、知母清熱滋陰退熱;出血者加藕節(jié)、仙鶴草、地榆炭、茜草涼血止血;咽痛,咳嗽少痰,脈細數(shù)者加紫菀、桔梗、前胡清透陰分邪熱,宣降肺氣;高熱不退,神昏譫語者加安宮牛黃丸。每日1劑,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飯前溫服。2個月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治療期間囑患者禁食辛辣、油膩等食物,注意休息。
1.4 療效標準 參照文獻[1]制訂。基本治愈:貧血和出血癥狀消失,血紅蛋白(Hgb)男≥120 g/L,女100≥ g/L,白細胞計數(shù)(WBC)≥4×109/L,血小板計數(shù)(PLT)≥80×109/L,隨訪1年以上未復(fù)發(fā);緩解:貧血和出血癥狀消失,Hgb男≥120 g/L,女≥100 g/L,WBC≥ 3.5 ×109/L,PLT有一定程度增長,隨訪3個月病情穩(wěn)定或繼續(xù)進步;明顯進步:貧血和出血癥狀明顯好轉(zhuǎn),不輸血,Hgb較治療前1個月內(nèi)常見值增長>30 g/L,并維持3個月以上;無效:經(jīng)充分治療后癥狀、血象未達明顯進步者。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
2.1 臨床療效 本組265例,治愈165例,緩解37例,明顯進步54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6.6%。
2.2 治療前后Hgb、WBC及PLT比較 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Hgb、WBC及PLT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Hgb、WBC及PLT比較±s
與治療前比較,*P <0.05
治療前(n=125) 治療后(n=125)Hgb(g/L) 62.2 ±9.6 112.5 ±7.6*WBC(×109/L) 2.3 ±0.6 5.1 ±0.8*PLT(×109/L) 36.7 ±8.2 85.3 ±6.7*
由表1可見,本組治療后Hgb、WBC及PLT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上升(P<0.05)。
慢性再障是一種難治性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礙性疾病,臨床以WBC、Hgb及PLT減少所致的貧血、感染和出血為主要特征。目前西醫(yī)治療再障主要是免疫抑制劑或造血干細胞移植,但免疫抑制劑常需多藥聯(lián)合應(yīng)用,肝腎毒性及相關(guān)副作用較大,造血干細胞移植因供者來源及花費巨大等因素,臨床應(yīng)用受到限制[2]。
慢性再障屬中醫(yī)學虛勞、血證等范疇,多因疫毒之邪侵淫機體,蘊久生熱,熱盛傷及營血而致津少營虧;熱盛化火,灼傷脈絡(luò)致血不循經(jīng),溢于脈外;久病脾腎兩虛,腎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兩臟虛損既不能生血,亦不能使水谷精微敷布四肢百骸,加重病情。故治以清營涼血、解毒化瘀為主,佐以健脾益腎。水牛角地黃湯方中水牛角、玄參、黃芩清熱涼血解毒;生地黃、何首烏清熱生津,滋陰養(yǎng)血;赤芍藥活血化瘀止血;牡丹皮、墨旱蓮涼血止血;熟地黃、女貞子、枸杞子補益肝腎,益精填髓;茯苓、白術(shù)健脾益氣。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填精益髓之功。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水牛角地黃湯治療慢性再障療效確切,價格低廉,值得臨床推廣。
[1]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78-180.
[2] 楊淑蓮,王茂生,張文藝,等.涼血解毒湯配合西藥對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09,31(3):39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