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鑫
(新疆和布克賽爾慈善醫(yī)院 新疆和布克賽爾 834406)
既往研究表明,產婦肥胖可能導致妊娠并發(fā)癥和圍產兒病率增加,但對分娩時宮口擴張和產程的影響尚不清楚。本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早孕期肥胖還是分娩時肥胖的孕婦,陰道分娩時可導致總產程延長、宮口擴張速度減緩、產程異常的發(fā)生率升高。
選擇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孕13周前建卡、定期產檢、臨床資料完整的初產婦,單胎頭位足月妊娠,住院分娩者1898名,無明顯骨盆狹窄,無內外科合并癥,無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胎位異常等病理產科情況,均經(jīng)陰道試產,除外社會因素行剖宮產者。最大年齡39歲,最小年齡18歲,平均27.5歲。
根據(jù)每位孕婦初診時的身高、體重計算出孕前BMI(實際上是孕13周前的BMI)=體重(kg)/身高(m)2。
測量孕婦分娩前的體重,同理計算出分娩前的BMI,孕期增長的體重指數(shù)△BMI=分娩前BMI/孕前BMI。根據(jù)我國BMI標準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將孕前BMI分為3組:(1)消瘦組:BMI<17;(2)正常組:BMI17~23;(3)超重組:BMI>23。將孕期體重指數(shù)增長分為3組:(1)A組:△BMI<5;(2)B組:△BMI=5~7;(3)C組:△BMI≥7。
隨訪其分娩結局,記錄剖宮產(除外社會因素)、產后出血、巨大兒、新生兒窒息的例數(shù)及陰道分娩產程時間。新生兒體重>4000g為巨大兒,<2500g為低體重兒,產后24h出血>500mL為產后出血,新生兒apgar評分≤7分或評8分后仍轉入兒科治療者為新生兒窒息。
采用χ2檢驗。
消瘦組的剖宮產率顯著低于正常組(χ2=10.09,P<0.01),超重組的剖宮產率顯著高于正常組(χ2=4.58,P<0.05);超重組的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顯著高于正常組(χ2=4.88,P<0.05);消瘦組的巨大兒發(fā)生率略小于正常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超重組的巨大兒發(fā)生率顯著高于正常組(χ2=5.99,P<0.05);3組產后出血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消瘦組產程超過12h的發(fā)生率低于正常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0,P>0.05),超重組產程超過12h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正常組(χ2=22.69,P<0.001);超重組、正常組、消瘦組低體重兒的發(fā)生率依次增高,但總例數(shù)太少,統(tǒng)計學意義不大。
A組的剖宮產率顯著低于B組(χ2=20.58,P<0.001),C組的剖宮產率顯著高于B組(χ2=15.16,P<0.001);C組的新生兒窒息率略高于B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5,P>0.05);A組的巨大兒發(fā)生率顯著低于B組(χ2=8.9,P<0.01),C組的巨大兒發(fā)生率顯著高于B組(χ=9.71,P<0.01);3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A組產程超過12h的發(fā)生率略低于B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4,P>0.05),C組產程超過12h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B組(χ2=9.58,P<0.01)。
孕前體重指數(shù)與新生兒出生體重具有相關性,這在國內外多個研究中得到證實。孕前超重的孕婦自身能量儲備較多,加之遺傳和飲食習慣的影響,如果孕期沒有較消瘦和正常的孕婦進行更多的能量消耗,則孕育巨大兒的可能性明顯增加。有研究表明當胎兒體重>3500g時,持續(xù)性枕后(橫) 位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超重者體內脂肪堆積,骨盆內可利用空間縮小,胎頭在骨盆內旋轉困難,增加了頭盆不稱的可能,且脂肪堆積過多,腹肌、肛提肌等輔助產力多顯無力,盆底組織過厚,造成軟產道過緊,胎頭下降及娩出的困難增加,艱難的分娩過程和過長的產程消耗增加了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因此,孕前將體重指數(shù)控制在適當范圍有利于順利陰道分娩。
孕期體重增長與新生兒出生體重呈正相關。在分析分娩的難易程度時,還要考慮身高、骨盆大小等因素,該研究顯示,無論孕前BMI如何,孕期體重指數(shù)增長>7時,巨大兒的發(fā)生率顯著增加,同時剖宮產率及產程過長的發(fā)生率也隨之增加;而孕期BMI增長<5時巨大兒的發(fā)生率、剖宮產率顯著減少,小樣兒的發(fā)生率略高(例數(shù)太少,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他不良分娩結局沒有增加。
孕期BMI增加過多并未增加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并且其對產程過長的影響(P<0.01)不如產前超重組顯著(P<0.001),提示孕前超重較孕期BMI增長過多對分娩結局有著更多的不良影響,這也可能與當?shù)嘏云毡槭菪?孕前BMI低于國人平均水平,因而孕期有著更多增長空間有關。
[1]許吟,孫貴豫,張有成,等.足月孕婦與非孕婦凝血功能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21(7):402.
[2]王招秀.183例足月妊娠婦女凝血功能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06,7(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