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躍軍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東 深圳518055)
高職院校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之探討
何躍軍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東 深圳518055)
闡明了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在高職院校校風建設中的重大意義;從學生、教師和學校三方面入手,分析了目前高職院校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從學生、教師和學校三個角度提出了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對策。
高職院校;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對策
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特定的人際關系,也是學校最基本的主體關系,是學校開展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具有確定性、非對稱性、依賴性以及非功利性等特點?!坝H其師,信其道”,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書育人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實踐表明,師生關系和諧與否,直接關系到學校素質教育成效以及人才培養(yǎng)質量。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
在我國,高職教育是伴隨著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而逐步發(fā)展起來的高等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有鮮明的自身特點,其教學目的強調對學生職業(yè)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因而高職院校中的師生關系也有著不同于普通高校師生關系的顯著特點,需要我們大力研究和認真對待。
師生關系是一種動態(tài)的關系,每一個時期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我國的高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正處于改革和發(fā)展時期。與傳統(tǒng)的學歷教育不同,她肩負著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的使命。隨著學校進一步擴招、學費上漲以及后勤服務社會化,高職院校師生關系存在的一些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筆者現(xiàn)主要從教師、學生、學校和社會大環(huán)境三方面進行分析。
(一)學生方面
目前,高職學生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為職高學生,二為普高學生。與本科生相比,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有著較大的差距,普遍存在著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學習習慣不良。由于存在厭學情緒,因而很多學生不能安心于課程學習。具體表現(xiàn)為上課不積極,不善于與教師交流,從而影響了師生關系的融洽。另外,很多高職學生還面臨著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就業(yè)壓力和學業(yè)競爭壓力,這三重壓力使一些學生產生明顯的思想困惑和價值迷茫。而獨生子女的成長背景也使得當代許多學生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報,自我中心傾向嚴重,對師長缺乏尊重,從而也阻礙了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二)教師方面
從教師方面看,影響高職師生關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教師自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盲目擴招使得高職院校教師缺乏,導致教師整體素質下降。高職教師來源不一,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雖然有比較高的學歷,專業(yè)知識豐富,但往往缺乏高職教學經(jīng)驗。他們通常一上崗就獨立授課,缺乏過去那種跟隨老教師歷練多年的經(jīng)歷。因此,無論在教學還是在道德方面,他們都缺少德高望重的前輩給予言傳身教。再加上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中的部分人教學過程缺乏規(guī)范性,自我要求松懈,在師生關系處理上難免出現(xiàn)失誤。
教師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有待改變 高職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具體表現(xiàn)在:有的教師對高職學生的特點缺乏應有的了解,思維還停留在過去的計劃體制思維模式上,認為師生關系只是簡單的從屬關系,因而在實際與學生交往過程中只講約束,很少給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存在著重教材內容灌輸、輕教學技能、方法等現(xiàn)象,導致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倍感壓抑,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難以建立。另外,有的高職教師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更多的是“授業(yè)”,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等重要教育內容,從而使學生中的一些思想問題沒能得到及時解決,導致師生關系不和諧。
(三)學校、社會大環(huán)境方面
師生關系雖然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結成的一種關系,但從宏觀層面上看,卻是一定社會的文化、政治、道德等關系在教育領域中的反映,社會環(huán)境的任何變化都會傳遞到大學之內,影響師生關系的變化。
首先,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由于經(jīng)濟利益的驅使和市場觀念的影響,教師和學生的心態(tài)發(fā)生著變化。例如,過去在教師思想中占主流地位的無私奉獻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對于學生來說,隨著高校收費方式的變化,學生從過去單純的受益方變?yōu)橐欢ㄒ饬x上的消費者,師生關系中出現(xiàn)了交換的意味。這些心態(tài)上的變化開始逐漸影響師生關系的和諧。其次,高職院校盲目擴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師生關系的和諧。例如,有的學校大量擴招,而教師隊伍建設卻跟不上發(fā)展需要,從而導致生師比擴大,形成密切師生關系的難度也相應加大。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和育人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如此,和諧的師生關系還是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需要。面對新時代高校師生關系的種種變化,我們不僅應當追問其背后的價值和行為模式結構,更應當探索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途徑。
(一)從學生角度看應采取的對策
要構建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首先應讓學生明白尊師重教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在教學過程中,應要求學生按照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辦事,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遇到問題要主動與教師溝通,把張揚個性建立在尊重教師的基礎上。其次,應該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應讓學生明白高職教育“務實性”的人才培養(yǎng)屬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xié)作。再次,還應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學會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我們應指導學生通過與教師交往,借鑒教師的閱歷、見解和經(jīng)驗,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改變自己的劣勢,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認同,讓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雙方的共同追求。
(二)從教師角度看應采取的對策
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關鍵 為了構建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首先應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轉變教學觀念,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本身的素質,是建設和諧師生關系的根本。教師個人素質的高低,不但影響教師教學水平的發(fā)揮,在師生關系上,更是決定了學生對教師的態(tài)度。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自身的素質必須不斷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質高、涵養(yǎng)好的教師才能散發(fā)出更高的人格魅力。常言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若教師做不到這一點,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只能成為空談。
教師需要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高職教師應積極轉變觀念,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開展教育與教學。為此,教師要改變兩個觀念:一是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二是傳統(tǒng)的學生觀。這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十分重要的問題,也是改變教師行為和教育教學效果的前提。
教師應主動加強與學生的溝通 教師在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過程中應主動發(fā)揮作用,首先做出積極的行動,走近學生、信任學生、了解學生,這樣,既有利于消除師生隔閡,也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此,教師應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把師生交流作為一項同等重要的工作和職責去完成。
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 教師要建立與學生的良好關系,首先一點就是要熱愛學生。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其次,尊重有時比熱愛更為重要。為此,教師要坦誠對待學生和充分尊重、理解學生,始終貫徹“平等、尊重”為基本內涵的人本思想,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同時,在貫徹人本教育的基礎上,要把握好“度”,不能過分遷就學生或曲意迎合學生,以免助長學生的壞風氣,使師生關系庸俗化。
(三)學校方面應采取的對策
在促進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的過程中,學校責無旁貸。學校除了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提供相應的物質保障外,更應著重加強師德學風的建設,為建設和諧的師生關系提供制度保障,同時構筑師生交流平臺,這些措施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和基礎。
學校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毫無疑問,構建和諧的校園師生關系需要有良好的學風、良好的校風來帶動。為此,高職院校首先應深刻反思當前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加強對教師職業(yè)規(guī)范的管理。其次,對學生也應加強學風教育,使得學風成為維系和諧師生關系的良好基石。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嚴格控制招生規(guī)模,在完善學校硬件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學校軟件工程的建設,特別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對于教師在教學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應有明確的規(guī)定,通過制度規(guī)范教師的基本行為。
學校要為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提供制度保障 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需要學校方面為之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學校采取促進師生關系的措施,不能只停留在宣傳教育的層面,而應為促進師生關系提供制度保障,將教師參與學生交流、改善教學形式等列入教師考核體系。學校還應建立激勵機制,讓和諧精神得到弘揚,讓和諧的師生關系成為師生的共同追求。
學校要為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供交流平臺 溝通和交流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我們認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建立起來的,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需要學校從制度上保證師生有一定的交往頻度,改變師生僅僅在課堂上見面的狀況,促進師生的互相溝通和認同。
總之,師生關系是高職院校構建和諧校園的核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雙向互動的結果,是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共同的責任,需要從學生、教師和學校三個方面入手,針對目前的實際情況,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
[1]夏立坤.淺議和諧師生關系[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1):13-14.
[2]王小林.論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J].科教文匯(上),2010,(1):23-24.
[3]周慧霞.高校師生關系的倫理問題及保障[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11-12.
[4]廖飛躍.控制到交往:大學師生關系的反思與重構[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1):21-22.
[5]王佳權.大學生師生關系現(xiàn)狀研究[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2):31-32.
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1)09-0149-02
何躍軍(1970—),湖南常德人,碩士,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自動化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與電力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