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杰 劉小平 劉森
(新疆克拉瑪依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
肺部CT影像分析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癥的早期診斷意義
蘆杰 劉小平 劉森
(新疆克拉瑪依市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
目的 探討肺部CT影像分析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癥的的早期診斷意義。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癥患者32例,詳細分析其早期肺部CT影像資料。結果 本組32例共有52個肺段發(fā)現(xiàn)病變,其中肺結核常見部位37個(71.15%),少見部位15個(28.85%)。CT征象:肺結核病變以大片狀實變影為主者9例、空洞者6例、腫塊影者4例、結節(jié)影者8例和斑片影者5例、磨玻璃征5例和有樹芽狀支氣管播散病灶7例,伴有胸腔積液3例、纖維條索或鈣化灶(即衛(wèi)星病灶)以及縱隔或肺門淋巴結腫大6例。結論 肺部CT影像分析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癥有早期診斷意義。
CT 糖尿病 肺結核 診斷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fā)生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容易發(fā)生肺部感染,肺結核為其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本文對一組32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CT影像資料進行分析,旨在進一步加深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癥患者CT影像表現(xiàn)的認識,以提高臨床早期診斷率。
選擇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癥患者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齡35~69歲,平均年齡55.6歲。其中Ⅰ型糖尿病9例,2型糖尿病23例。入院時測量空腹血糖濃度范圍7.9~12.6mmol/L,任意時間血糖濃度范圍11.1~16.9mmol/L。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發(fā)熱、咯血、胸痛、盜汗及消瘦等。其中咳嗽30例,發(fā)熱18例,咯血8例,胸痛15例,盜汗12例,消瘦32例。
32例患者均做胸片正側位檢查和常規(guī)胸部CT掃描,掃描方法采用深呼吸狀態(tài)下屏氣,范圍自肺尖至肺底,層厚10mm,層距10mm,局部病灶區(qū)做1mm層厚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簡稱HRCT)掃描。18例結節(jié)、腫塊和空洞病變作動態(tài)增強掃描(3~5mm層厚及間隔),掃描的延遲時間分別在注射非離子型造影劑歐乃派克90~95mL后的25、55s和5min[1]。全部病例來自美國GE公司生產(chǎn)的lightspeed16層螺旋CT掃描。
本組32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中,共有52個肺段發(fā)現(xiàn)病變。在一般肺結核常見部位37個(71.15%),其中上葉尖后段21個(40.38%),下葉背段16個(30.77%);少見部位15個(28.85%),其中上葉前段7個(13.46%),右中葉2個(3.85%),左舌葉2個(3.85%),下葉基底段4個(7.69%)。本組19例(59.38%)表現(xiàn)為多個肺段病變,13例(40.62%)表現(xiàn)為單個肺葉或肺段病變。
肺結核病變以大片狀實變影為主者9例、空洞者6例、腫塊影者4例、結節(jié)影者8例和斑片影者5例、磨玻璃征5例和有樹芽狀支氣管播散病灶7例,伴有胸腔積液3例、纖維條索或鈣化灶(即衛(wèi)星病灶)以及縱隔或肺門淋巴結腫大6例。結節(jié)腫塊影密度不均勻,可伴有纖維化,鈣化。6例空洞者中,2例多發(fā)小泡狀空洞,內壁不光滑,另4例單發(fā)或多發(fā)空洞,病灶多為活動病灶。
糖尿?。╠iabetes)是一種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發(fā)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可以引起高血糖、高血脂或酮癥酸中毒[2]。高血糖使組織含糖量增高,對結核菌生長極為有利;糖尿病患者體內脂代謝紊亂,高血脂為結核菌提供養(yǎng)料。這些因素可以增強結核桿菌的活力,促進其生長繁殖。糖尿病的糖代謝失調會加重肺結核患者營養(yǎng)不良,進展期肺結核又會促使糖代謝紊亂,以致血糖難以控制,造成惡性循環(huán)。糖代謝失調還可導致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功能下降,降低其吞噬殺菌能力,從而降低了機體抵抗細菌感染的能力。糖尿病還會損傷肝臟功能,使維生素A轉化功能障礙,造成維生素A缺乏,引起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使抗體水平減低,機體免疫功能下降,致使肺結核的發(fā)病率升高。因此,上述因素都可促使糖尿病患者并發(fā)肺結核癥[3]。
本組患者CT影像資料顯示:糖尿病合并肺結核在CT影像上主要表現(xiàn)以多種性狀病灶陰影共存和多葉、多段性的分布為特征性表現(xiàn)。病變部位常不按肺段分布,可累積臨近的多個肺段。常見部位為上葉尖后段、下葉背段,非常見部位為下葉基底段、中葉、上葉前段。本組病例多為活動性病灶,呈片狀或不規(guī)則塊狀,密度較為濃密。臨床部位的斑片狀,腺泡結節(jié)狀病灶可見到散在分布典型的小葉中心性影等多樣改變,與一般炎癥相對均一片狀陰影不同。本組病例中空洞常為多發(fā)空洞且多出現(xiàn)在實變區(qū),與單純肺結核合并空洞有所區(qū)別[4]。
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肺部CT影像特征明確,對大多數(shù)能較易診斷,但胸部病變不典型或臨床資料不全時,常需要與肺炎、肺癌、肺非結核分支桿菌病等疾病鑒別,此時CT診斷也會出現(xiàn)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結合經(jīng)胸穿刺活檢或行纖維支氣管鏡等檢查,以提高確診率[5]。
綜上所述,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癥的CT表現(xiàn)以大片實變影為主,多發(fā)空洞為其特征性改變,因此,肺部CT影像分析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癥有早期診斷意義。
[1] 陳熾賢.實用放射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89.
[2]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797~799.
[3]溫志紅.CT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診斷價值[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14(5):566~567.
[4]孟晟,朱硯.2型糖尿病合并肺結核CT檢查研究[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11(1):92~93.
[5]王治國,杜斌.CT對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診療價值[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12(229):95~96.
R445.3
A
1674-0742(2011)05(c)-0186-01
20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