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陽, 齊香君, 端木艷榮, 錢衛(wèi)東
(1.陜西科技大學(xué)生命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 陜西 西安 710021; 2.陜西博森生物制藥股份集團有限公司, 陜西 西安 710118)
黃芩苷和黃芩素是黃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腫瘤及止血安胎等藥理作用[1-4].黃芩苷在人體內(nèi)吸收差、轉(zhuǎn)化率低,藥代動力學(xué)研究[5]表明:其口服制劑需經(jīng)胃腸道菌叢酶解或肝微粒體轉(zhuǎn)化為黃芩素后被吸收.黃芩素的生物利用度和藥理活性均高于黃芩苷,但在黃芩中含量低、易被氧和堿破壞、生產(chǎn)成本高,從而使其應(yīng)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近幾年研究[6,7]顯示:利用β-葡萄糖苷酶酶解黃芩苷制備黃芩素應(yīng)是可行的方法,可以有效擴大黃芩素的來源.因此,筆者對黃芩苷酶解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考察,并對酶解過程的動力學(xué)進行了初步探索.
752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760CRT 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 CS501-SP 數(shù)顯恒溫器,重慶四達試驗儀器有限公司.
黃芩苷:自制,純度>95 %(HLPC測定);β-葡萄糖苷酶:自制酶液(酶活830 U);黃芩素:純度>98 %(HLPC測定);其他實驗試劑均為分析純.
將1 mL酶液1 min內(nèi)酶解底物生成1μg葡萄糖,定義為1個酶活單位(U).酶液由黑曲霉固體培養(yǎng),經(jīng)pH 4.8緩沖溶液提取、離心,取上清液即得[8,9],經(jīng)DNS法[10]測定酶活為835 U,保存一周復(fù)測為830 U,即短時間保存酶活穩(wěn)定.
2.2.1 酶解樣品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0.100 g黃芩苷于三角瓶中,加適量pH 4.8緩沖溶液超聲碎至細粉,加入一定量的酶液,立即保溫攪拌至規(guī)定的時間,即得.
2.2.2 黃芩素標準曲線的建立
精密稱取恒重的黃芩素10.0 mg,氯仿溶解并定容至100 mL,得黃芩素標準液.分別取0.2、0.4、0.6、0.8、1.0、1.2和1.4 mL標準液于10 mL容量瓶,氯仿定容.以氯仿為空白,274 nm處測吸光度A.以C(黃芩素濃度,μg·mL-1)對A進行線性回歸,標準曲線方程為:A=0.089 172 6C+0.001 666 7,r=0.999 882,說明黃芩素在2~14 μg·mL-1內(nèi)線性關(guān)系良好.
2.2.3 酶解率的測定
測定時,用氯仿回流提取酶解樣品液數(shù)次,合并氯仿并補至250 mL,稀釋40倍后于274 nm處測吸光度A,根據(jù)黃芩素標準曲線及下式計算酶解率:
在酶解一定時間的樣品液中加入適量氯仿回流,終止酶解反應(yīng),按“2.2.3”測定吸光度,并按黃芩素標準曲線和下式計算酶解反應(yīng)速率rs:
以上兩式中:C-黃芩素濃度,μg·mL-1;rs-酶解反應(yīng)速率,g·L-1·min-1;m-黃芩苷質(zhì)量,g;Mr1-黃芩素相對分子質(zhì)量;Mr2-黃芩苷相對分子質(zhì)量.
2.4.1 pH對酶解率的影響
每份稱黃芩苷0.100 g,加10 mL酶液,分別調(diào)pH至4.0、4.3、4.6、4.9和5.2,于55 ℃酶解1.5 h,按“2.2.3”測定,結(jié)果見圖1.由圖1可知,pH對酶解率影響顯著,酶解率隨pH的增大先增加后減少,且黃芩苷酶解最適pH約為4.6.
圖1 pH對酶解率的影響趨勢 圖2 酶解溫度對酶解率的影響趨勢
2.4.2 溫度對酶解率的影響
每份稱黃芩苷0.100 g,加10 mL酶液,分別在40、48、55、63和70 ℃下酶解1.5 h,按“2.2.3”測定,結(jié)果見圖2.由圖2可知,溫度對酶解率影響明顯,酶解率隨溫度的升高先增強后減弱,且黃芩苷酶解最適溫度約為55 ℃.
2.4.3 加酶量對酶解率的影響
每份稱黃芩苷0.100 g,分別加0、5、10、15、20、35和40 mL酶液, 于55 ℃酶解1.5 h,按“2.2.3”測定,結(jié)果見圖3.由圖3可知,在較低的酶濃度下,酶解率隨酶量的增加幾乎呈線性增長.當加酶量達20 mL時,增長趨于緩慢并最終在一個水平上震蕩,故最適加酶量約為20 mL.
圖3 加酶量對酶解率的影響趨勢 圖4 酶解時間對酶解率的影響趨勢
2.4.4 酶解時間對酶解率的影響
每份稱黃芩苷0.100 g,加10 mL酶液,于55 ℃分別酶解0.5、1.0、1.5、2.0、2.5、3.5和5.0 h,按“2.2.3”測定,結(jié)果見圖4.由圖4可知,1.5 h前酶解率隨時間幾乎呈線性增長,符合一般酶解的特點,1.5至2.0 h酶解率增加趨于緩慢,后又急速降低,并在2.5 h后平穩(wěn)并小范圍波動.綜合考慮,最適酶解時間約為1.5 h.
稱黃芩苷0.040、0.080、0.120、0.160、0.200、0.240和0.280 g,各加10 mL酶液,于55 ℃酶解10 min,按“2.3”測定rs,并計算cs/rs值,結(jié)果見表1.
表1 不同初始底物濃度時的rs 和cs/rs值
酶解反應(yīng)動力學(xué)最重要的兩個特征參數(shù)是米氏常數(shù)Km和最大反應(yīng)速率rmax,可以根據(jù)表1中數(shù)據(jù)由Hanes-Woolf法[11]求得:最大反應(yīng)速率rmax為0.216 g·L-1·min-1,米氏常數(shù)Km為5.03 g·L-1.
通過考察不同因素對黃芩苷酶解反應(yīng)酶解率的影響,獲得了較好的酶解條件:黃芩苷∶酶液為0.1 g∶20 mL、pH 4.6、55 ℃攪拌酶解1.5 h,酶解率可達70%左右.通過正交試驗設(shè)計應(yīng)可進一步優(yōu)化酶解條件,提高酶解反應(yīng)的酶解率,使黃芩苷酶解制備黃芩素更具實際意義,為其大量生產(chǎn)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試驗得到最大反應(yīng)速率rmax為0.216 g·L-1·min-1,米氏常數(shù)Km為5.03 g·L-1,可見Km非常小,說明β-葡萄糖苷酶與底物黃芩苷親和能力較強,專一性好,酶解反應(yīng)可行且較容易進行.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S]. 2005:211-212.
[2] 胡世林,馮學(xué)峰. 黃芩研究的某些新進展[J]. 中國藥學(xué)雜志,2001,36(11):728-731.
[3] 延衛(wèi)東,王瑞君,何 琰,等. 黃芩苷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陜西中醫(yī),2002,23(12):1 127-1 129.
[4] 侯艷寧,朱秀媛,程桂芳,等. 黃芩苷的抗炎機理[J]. 藥學(xué)學(xué)報,2000,35(3):161-164.
[5] 許伯慧,嚴 菲. 黃芩苷及其苷元黃芩素體內(nèi)過程的研究進展[J]. 南通大學(xué)學(xué)報,2010,30(3):220-223.
[6] 王宏志,喻春皓,高 鈞,等. 酶法提取黃芩中的黃芩素、漢黃芩素[J]. 中藥材,2007,30(7):851-854.
[7] 周 健,杜永峰,張文廣. 一種制備黃芩素的新方法[J]. 第四軍醫(yī)大學(xué)學(xué)報,2009,30(18):1 825-1 827.
[8] 趙小立,周紅軍,費承偉,等. 黑曲霉HD9478纖維素酶固體發(fā)酵條件的研究[J]. 糧食與飼料工業(yè),1997,(05):21-23.
[9] 滕芳超,李多川,李亞玲,等. 嗜熱毛殼菌一種β-葡萄糖苷酶的分離純化及特性[J]. 菌物學(xué)報,2006,25(3):481-487.
[10] 燕 紅,楊 謙. 兩株芽孢桿菌產(chǎn)纖維素酶的誘導(dǎo)機理研究[J]. 林產(chǎn)化學(xué)與工業(yè),2006,26(3):77-80.
[11] 戚以政,夏杰,王炳武.生物反應(yīng)工程 第二版[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