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紅
優(yōu)化初中音樂課堂的幾種策略
王翠紅
隨著課堂改革的逐步推進,音樂課堂教學也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但是“我教你唱,我說你聽,我動你跟”的陳舊方法仍然很普遍地充斥著音樂課堂。在課堂改革大潮中,無數(shù)的音樂教師在追尋探索究竟如何改進課堂教學?如何讓課堂教學煥發(fā)出它的活力呢?筆者結合全國優(yōu)秀音樂課堂教學的實例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談一下從如何優(yōu)化音樂課堂設計著手,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整體效率,讓學生在愉快而輕松的情緒下學習。
音樂教育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審美,它是通過音樂進行的一種審美教育。音樂課標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所以音樂課堂教學,應始終把“審美體驗”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中,以前運用得比較多的是教學磁帶,而隨著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的應用,課堂教學實現(xiàn)了平面變立體,抽象變形象,單向變多向的轉變。因此,教師要善于把傳統(tǒng)媒體與現(xiàn)代教育媒體有機結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開拓思維,探求新知有所創(chuàng)新,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音樂教學領域中已被廣泛地應用。它極大地擴展了音樂課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為師生打開了一個充滿活力的音樂世界,增強了教與學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課的興趣和參與熱情,給教學帶來了生動活潑的新局面,有效地促進了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1.1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感官
多媒體技術是視頻圖像、音響、圖文和文本借助于計算機硬件和軟件而實現(xiàn)的有機結合。通過語言、圖像和聲音同時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左右腦并用,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聽、唱、看等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例如在欣賞《動物狂歡節(jié)》中的第一首樂曲《獅子王進行曲》時,教學目標要求通過欣賞,使學生了解用樂器來表現(xiàn)獅子的特征。筆者先讓學生觀看獅子的圖片,接著讓學生模仿獅子凜冽行走和獅子的吼叫聲,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大森林里。然后再讓學生聆聽帶動畫的樂曲《獅子王進行曲》,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百獸之王——獅子的威嚴和兇猛。再讓學生談談自己聽后的感受時,非常踴躍,收到的效果跟用錄音機進行教學截然不同。實踐證明:教師因勢利導,有效地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尤其是多媒體去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音樂情境,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很好地調(diào)動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的有機整合。
1.2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音樂情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化的源泉?!毕胂罅蛣?chuàng)造力是審美思維過程最基本的品質(zhì),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藝術的想象力,對發(fā)展學生個性和智慧,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十分可貴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有聲有形的情境優(yōu)勢所創(chuàng)設的音樂情境,不僅能發(fā)展學生的藝術思維和欣賞能力,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欣賞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中的《保衛(wèi)黃河》時,通過大屏幕播放的錄像,使學生從形象色彩、音樂旋律等視覺和視聽方面,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氣勢和中國人民奮起斗爭的英雄形象美,從心靈深處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進而熱愛美,追求美,并為美好的生活和未來而奮斗。
1.3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在初中音樂教材中,音樂欣賞約占每學期總時數(shù)的35%,這是一個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器樂欣賞、戲曲欣賞和曲藝欣賞等內(nèi)容。在樂器欣賞中,又涉及民族管弦樂和西洋交響樂等;在民族樂器合奏中,又涉及絲竹樂和吹打樂等5個主要樂種,在樂曲中,還涉及古今中外幾十種樂器的音色等。如何獲得欣賞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通過多媒體放映教學錄像帶。通過錄像,學生可以了解到各種樂器的外形、特征等,學生甚至可以把樂隊演奏時的規(guī)模陣容、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樂器的音色特點以及演員的服裝道具、演唱時的動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賞現(xiàn)代京劇《戲劇臉譜》的唱腔和其他組合片斷的過程中,要緊隨畫面介紹京劇人物的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使學生明白什么是黑、白、灰須生和不帶胡須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馬旦,什么是花臉、黑頭等。這樣既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又獲得了美好的藝術享受。因此,教學錄像帶是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最有效的電教媒體。
調(diào)查結果表明,每位學生都希望教師上課要有尊嚴、語言要簡練、幽默,要面帶微笑,并能把微笑的陽光灑向每位學生。教師的姿勢、面部表情、聲調(diào)能讓學生活躍起來,也就是說,教師的情緒能感染學生。
2.1 快樂的音樂課——源自學生心底的吶喊聲
學生喜歡音樂,因為音樂能給他們帶來快樂。在音樂課堂上,首先要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使學生對學習音樂感興趣,然后采取各種組織策略與活動來激勵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與實踐。平時盡可能多地進行音樂故事的收集和音樂游戲的積累,上課時就得心應手。
2.2 選擇性課堂——滿足學生的需要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之美,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在學生普遍參與的基礎上,根據(jù)不同個性進行因材施教,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讓學生有選擇地完成學習任務,就要有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結合自身的實際,達到最好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在備課、授課及課后反思時,盡可能考慮到學生的多樣性,并使自己的授課方式和考核方法能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在教學中,應給予學生課堂里的自由,并給他們更大的自主選擇的權利與空間,能使用不同的方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選擇,使他們?nèi)硇牡赝度氲綄W習中去,善于表現(xiàn),使其個性和特長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
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會從課堂的語言表達、課堂的節(jié)奏、組織等方面入手,創(chuàng)造輕松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減少課堂的沉悶,從而使學生自始至終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較好地完成教學內(nèi)容。音樂作為一門技能性較強的學科,音樂教師還必須要有更加過硬的音樂專業(yè)技能,這是從事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在音樂學科領域中,“唱、彈、跳”是音樂教師應具備的三大基本功。盡管發(fā)達的現(xiàn)代傳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強最好的藝術形象瞬間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但學生依然感到遙遠,沒有現(xiàn)實中自己老師的表演來得親切和自然,所以教師必須具備歌唱表演能力、樂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這些基本技能。
例如,筆者在教唱《小鳥小鳥》時,6、8拍的旋律中穿插休止符,學生不容易掌握,很難唱準確。所以在給學生范唱的時候,一邊唱一邊用劃三角的形式劃拍子,在休止的部分用很突出的肢體動作來表示休止。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提高了。有很多學生逐漸地跟著筆者唱,學生怕聽不到筆者的歌聲,他們都降低了自己的音量,學著筆者的表演。在看筆者表演的時候,他們認真地聆聽。為了更好地模仿,他們更加注意音樂的節(jié)奏、音調(diào)、演唱的表情,當輪到他們演唱的時候,基本上就不用筆者再重復提醒,歌曲的難點在不知不覺中就解決了。
教師給學生投入的演唱,為學生提供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通過恰當?shù)膹椬酁閷W生提供教學氛圍。學生通過教師的技能展示,對歌曲的表現(xiàn)都有極大提高。教師應在具備扎實的“唱、彈、跳”的專業(yè)技能以外,還應努力去探索其他有關的技能和知識領域,使自己成為一名與時俱進的音樂專業(yè)技能的綜合性教師。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148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