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如何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李玉梅
教育面對的是人,而不是接收知識的容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是學生本身,教師要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上促進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師,決非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該把自己視為激發(fā)、鼓勵、促進學生學習和探索的引導者、促進者、咨詢者、支持者。
放手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協(xié)調之中,進行自主探求知識的活動,可發(fā)展學生的認知結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實行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自主探究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點撥、幫助下,學生帶著一種積極要求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用探索研究的方法,自主參與學習,從而達到解決問題、掌握相應的知識與能力的目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相應的啟發(fā)、引導。
培養(yǎng)學生一個“敢”字,鼓勵他們毫無顧及地盡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采用CAI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觀看放火燒圓明園影片的片斷,看后談體會,學生會聯(lián)想到火藥,提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火藥的,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槍來對付英、法聯(lián)軍呢?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超越了書本。
學生通過親眼去看、去體驗、去想象,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和思考層面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畫下來,描繪出來,再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將手和大腦都動起來,克服學生上課只用耳聽,不用手來操作的不足。如教學《畫風》一課時,在設計時充分體現(xiàn)一個“畫”字,教師和學生都用畫的方式來表達一定的思維結果,這樣就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學生在探究怎樣畫這一過程中,也就明白了風是不能直接把它畫出來的,只有通過其他事物在風的作用下來表示這一要點,比教師直接講出來的效果好多了。
學生思維的合理性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樣通過他們自己說,教師能夠了解學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達到思維的合理性的。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暢所欲言的自由空間,真正做到課堂教學的氛圍和諧、民主,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藍天。如可以分指名說、上臺說、小組說、問答式的交流說等方式;以學生補充說、總結說、修改說、更正說、綜合說等內容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及快速組織語言能力。
人們常說:“授人以漁,終身受用。”面對知識爆炸的知識經濟時代,今天的知識明天就不夠用的現(xiàn)實,教師不能只注重教給學生“如何捕魚”的學習方法,還需要告訴學生“捕魚”的場所,告訴學生學習的多種渠道和網上的龐大資源應該去何處找,去何處學、去何處發(fā)現(xiàn)自己所需要的內容,怎樣去收集一些資料,從哪兒去獲取資料,即告訴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渠道,如報紙剪貼、書刊摘抄、電視錄音、收音機錄音、光碟、磁盤、網上下載、實地調查、自己生活體驗、專題采訪等。對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樣來整理和處理,使之成為自己有用的資料?如從電視上知道“明天有雨”,將怎樣處理這個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帶雨傘。又如從報紙上看到一個中學生因考試成績不好,竟跳樓自殺輕生,你會怎樣想?你的心理會產生怎樣的啟示?如果自己也是一個承受力差、經不起挫折的人,面對這種情況會怎樣處理?是不是該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tài),正確對待考試呢?等等。要教給學生一些收集信息、獲取知識的途徑和處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轉變教育觀念,給學生留下時間、空間和機會,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想、去說、去畫、去懷疑,既教給學習方法,又教給獲取知識的途徑,就能扎實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識。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098
(作者單位:湖北省鄖縣柳陂鎮(zhèn)李家溝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