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葉 周惠芳
“五觀端正”:語文教學的羅盤針
董玉葉 周惠芳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抓住閱讀的詩意觀、課堂的激情觀、作文的細節(jié)觀、育人的感恩觀、教學的大語文觀,才能使教師德馨業(yè)精、儒雅敦睦,學生德才兼?zhèn)?、激情飛揚。
閱讀 課堂 作文 育人 大語文
語文學習是人文熏陶的主渠道,語文教師是情感教育的主力軍,更是學生文學素養(yǎng)提升的第一責任人。在為學生的成長鋪設綠色通道的時候,為了搞好語文教學,語文教師必須有“端正的五觀”:閱讀的詩意觀、課堂的激情觀、作文的細節(jié)觀、育人的感恩觀、教學的大語文觀……只有抓住這個語文教育的羅盤針,語文教師才會德馨業(yè)精、儒雅敦睦,學生也才會德才兼?zhèn)洹⒓で轱w揚。
走進文質(zhì)兼美的讀物,就如同漫步在五彩繽紛的原野。只要有心有意,就一定能看到鮮花綠樹,嗅到果實飄香,喝到清冽甘泉,體會到來自心間的遏制不住的愉悅和愜意……沒有功利色彩的詩意閱讀是一座設計獨特的橋梁,是一條作用非凡的紐帶,它能夠讓語文老師牽著心靈的手走進充實的殿堂。事實上,如果給自己留下一定的閱讀時間,閱讀就會成為教師品味甘甜、汲取營養(yǎng)的有效途徑,詩意的閱讀就會成為教師心目中一塊具有極強誘惑力的綠色芳草地。
詩意的閱讀不是趕鴨子上架,而是一種精神的默契。詩意的閱讀能夠讓教師悟出“水清魚讀月,風靜鳥談天”的意境,品出“人生能有幾次搏,現(xiàn)在不搏待何時”的深意。一個負責任的語文老師,就應該給自己的學生以時間和耐心,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意識,養(yǎng)成他們的閱讀習慣。只要學生們注重將書面閱讀、音像閱讀、網(wǎng)絡閱讀融為一體,把握“閱讀—理解—爭鳴—頓悟”的思路,就能讓閱讀成為他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智慧源泉,就能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閱讀的甘甜與美妙,就能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充實與快樂。
課堂是知識儲備的平臺,是思想升華的舞臺,是心靈撞擊的擂臺。以事感人的記敘文教學,老師需要的是情滿于山的激情;以情動人的散文教學,老師需要的是情溢于海的鼓動;以物明人的說明文教學,也離不開老師飽含深情的指點;情節(jié)曲折的小說教學,教師需要的是催人淚下的撩撥……重慶黎見明先生的“導讀法”少不了老師的真情投入,上海錢夢龍先生的“三主四式導讀法”離不開老師的真切點撥,遼寧魏書生先生的“六步教學法”缺不了老師的激情呵護……課堂無一不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為契機,無一不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為紐帶,無一不是以發(fā)揮老師的獨特個性為手段的。一位教育名家曾這樣說:“激情,那是體悟一種將事業(yè)完全融于個體生命后的執(zhí)著,是一種對生活、事業(yè)、生命的無限熱愛后的孜孜以求?!?/p>
語文老師需要激情,語文教學依賴激情,語文課堂不能沒有激情。用音調(diào)悠揚的晨鐘,喚起同學們前進的腳步,為他們描繪一幅光明燦爛的前景;用渾厚有力的暮鼓,總結同學們豐收的喜悅,替他們鋪設一條五彩繽紛的成功之路?!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流露的是清新淡雅,“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表現(xiàn)的是牽掛祝福,“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滲透的是悠然自得……而這一切,都來自師生內(nèi)心的激情互動。只有教師用激情與聯(lián)想去提醒學生,用熱情與感悟去激勵學生,用豪情和理智去提升學生,我們的學生才會為語文燃起激情的火花。
一個語文老師不僅要關注心靈互動的閱讀課堂,更要關注被稱為“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學。作文不獨是對生命記憶的保存,同時也是對生命本身的描摹與實踐。我們都知道,正確的審題是作文的前提,深刻的立意是作文的關鍵,巧妙的構思是作文的基礎,優(yōu)美的語言是作文的亮點,但獨特的細節(jié)才是作文真正出彩的地方。
沒有細節(jié)的生命是粗糙的,沒有細節(jié)的歷史是蒼白的,沒有細節(jié)的生活是空虛的,沒有細節(jié)的作文是很難打動人的。一篇作文,無論是以批判與贊揚、否定與肯定為基本態(tài)度的議論文,還是以描寫與刻畫、記敘與重塑為主體方式的記敘文,都必須盡量用細節(jié)來說話。穿衣的過程有細節(jié),吃飯的動作有細節(jié);課桌文化的背景里有細節(jié),教室場所的生活中有細節(jié);一個瞬間的念頭、一個凝固的姿勢仍舊是細節(jié);空中的一只飛鳥、地上的一片落葉還是細節(jié)……在細節(jié)中才能觸摸到生命與生活是實實在在的,在細節(jié)中感受生命與生活的高貴與卑賤、平凡與普通;在細節(jié)中體會愛與溫情、憤怒與焦灼,也在細節(jié)中展示自己的憐憫與慈悲、寬容與鄙視——聽小草鉆出地面時的竊竊私語、冰碎之后小河的盡情歡歌、嫩綠原野的激情表白!細節(jié)不獨是動作,細節(jié)還可以是思維是情緒是關系是過程。
學生們通過對細節(jié)的捕捉與書寫,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浪漫與激情,使自己的學習充滿理想與憧憬,使自己的心境充滿理智與寬容,使自己的情感充滿溫暖的愛意與高貴的尊嚴,當然也使自己的作文活力四射與魅力非凡。
人活著就是為了感恩——感謝父母的哺育,感謝老師的教誨,感謝社會的關愛,感謝朋友的鼓勵,感謝自然的恩賜,感謝對手的挑戰(zhàn)。語文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喚醒學生感恩的心,讓每一顆跳動的心都遠離冷漠,懂得報答。
感恩的內(nèi)涵是負責,是服務。能夠拓展“優(yōu)等生”活動的空間,是教師對責任和感恩的理解;能夠塑造“后進生”獨特的個性,是教師對責任和感恩的領悟;能夠揚起“特困生”生活的風帆,是教師對責任和感恩的詮釋……對教師來說,感恩就是勤勤懇懇地工作,就是敬業(yè)愛崗的態(tài)度,就是無數(shù)個夜晚的不眠燈光!教育就是提醒,是激勵,是塑造,是交給學生一顆感恩的心:學生沐浴書海的時候,他們的身影不再孤單;徜徉心靈小徑的時候,他們的生命不再蒼白;品味感恩情境的時候,他們的生活不再寂寞……我們常想,只要感恩教育的“綠色通道”找到了,學生的生命“引擎”就會啟動,學生的人生“導航燈”就能照亮,學生就能走出人生的“象牙塔”,走進郁郁蔥蔥的充滿生機的新天地。
“大語文教學觀”把語文教學概括為“一體兩翼”。“一體”就是課堂教學這個主體,“兩翼”一是開辟語文教學的第二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課外活動,二是強化語文環(huán)境影響,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獨立地、主動地學習語文,從而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習慣。我們一直認為,語文學習一定要拓寬語文活動的空間,從生活中汲取知識、充實自己。立足課內(nèi),著眼課外,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構筑立體的語文學習模式,強調(diào)課文學習中的“側重點”,突出專題教學中的“核心點”,把握語文知識與智能結合上的“聯(lián)絡點”,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準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質(zhì)。
“大語文教學觀”需要以讀為基石,以寫為驅(qū)動,以聽為氧吧,以說為舞臺。用真心塑造學生,用真情詮釋語文,用真意指導學習,用真愛點化心靈。捕捉良好的語文學習契機,注意課內(nèi)與課外的結合,學校與社會的統(tǒng)一,知識與能力的遷移,點與面的溝通,把讀當成提高語文素質(zhì)的“支撐點”,把寫當作檢測語文能力的“度量衡”,將聽當作促進語文學習的“接收機”,將說當作篩選語文知識的“過濾器”。探索到一種開放、多元的教學思路,構筑起暢達的大語文教學的綠色通道。
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真正提升語文教學的水準,真正把大語文教育落到實處,語文教師閱讀的詩意觀、課堂的激情觀、作文的細節(jié)觀、育人的感恩觀、教學的大語文觀必不可少。只有形成人人向上的讀書風氣,激發(fā)內(nèi)外互動的課堂機制,構建開放共享的作文平臺,營造與時俱進的育人環(huán)境,才能鋪設自己的心靈版圖,壘筑牢固的精神家園,啟動學生成才的有力引擎,養(yǎng)成一專多能的生存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大學附屬中學;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第六中學。